也说三星堆

也说三星堆
据网络文章记载: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考古工作者通过碳14测年等现代科技手段,测算出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800年至2600年,时间跨度超过两千年,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考古学家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支金杖,上面刻着鱼、鸟、人的图画,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象形文字。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珍品。但不能确定它突然消失的原因。水灾、战争、迁徙等种种推测都有可能,却都没有足够历史凭证,始终停留在推测上。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1986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1号坑和2号坑进行抢救性发掘。2020年,考古工作者重启对三星堆遗址的深入调查、勘探与发掘,新发现6个祭祀坑。
今选择古籍中几条对古蜀国的记载给予点评。
1、《三家注史记卷一十三.三代世表第一》《史记正义.谱记谱》云:“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幹,立,封其支庶於蜀,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巂等处。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於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秋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后世也。”
点评:从以上《三家注史记》引文中可知,古蜀国国君是黄帝的后代,历虞、夏、商,周衰时始建国。后来,“国破,子孙居姚、巂等处。”汉代时,古蜀国国君还和中央政府有来往,“常来朝降,输献於汉。”
2、《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一·舆地考七》:“蜀之先帝喾封其支庶於蜀,其后称王,长曰蚕丛,次曰伯雍,次曰鱼凫。”“周末,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有其地,於天文兼参之宿,亦秦之分野。”
点评:以上引文中对古蜀国国君世系有了更详细的记载。
3、《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一.四川六》:“青神县州南八十里。西南至嘉定州夹江县六十里,东至成都府井研县百里。汉南安县地。西魏置青衣县,盖取蚕丛氏青衣以劝农桑为名。后周为青神县,并置青神郡。”
点评:以上引文中的青神县、青衣县、青神郡,似乎与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某种关联。另外,四川有三条江历史上称青衣江,是否与青铜大立人也有某种关系。
4、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乃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点评:以上李白的诗说明,唐代时人们对古蜀国的历史已经“茫然”了。
5、唐人冯涓《蜀驮引》:“昂藏大步蚕丛国,曲颈微伸高九尺。 卓女窥窗莫我知,严仙据案何曾识。自古皆传蜀道难,尔何能过拔蛇山。忽惊登得鸡翁碛,又恐碍著鹿头关。”
点评:“昂藏大步蚕丛国,曲颈微伸高九尺。”是否与青铜大立人也有某种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