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老地名—浦东早期闹市塘桥 【转载】
浦东老地名—浦东早期闹市塘桥(2013-01-26 15:39:34)
转载▼分类: pudong浦东早期闹市塘桥文/施海根塘桥地处上海浦东的黄浦江畔,历史悠久,离上海县城仅一江之隔。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唐、宋年间,塘桥地区已建有村落。塘桥的张家浜直通黄浦江,横贯塘桥地区,可通向洋泾、严桥、金桥、张江等集镇,塘桥的水路交通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清同治年间,塘桥一带由于商业、手工作坊的兴起、已形成集镇。塘桥集镇的形成,与上海县城的发展密不可分。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县城已是“江南之都会”、“江海之通津”,自小东门、十六铺至南码头一带已相当繁荣,黄浦江上“舳舻蔽江,帆樯林立”;黄浦滩边“人马喧闹,百贷山积”。浦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浦东塘桥的发展,形成了集镇。早在清代初年,塘桥已是由浦东通向浦西的一个渡口,名为上海“北仓渡”。后因浦东有一董姓,在此来回摆渡,遂又改称“董家渡”。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自小南门至董家渡渡口辟路,命名为董家渡路。塘桥与董家渡的渡口,自清初一直沿续至今。民国初年,实业家刘鸿生在浦东董家渡渡口创办义泰兴煤栈,建成张家浜码头,成为上海煤炭的一个集散地,进一步促进了塘桥镇的经济发展,治坊、酒坊、染坊、牧场、小型船厂等一个个建立,使塘桥成为邻近乡镇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塘桥一条街逐渐成为浦东较大的一个集镇。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塘桥一条街大部分毁于日塞寇炮火。不久,义泰兴煤栈被日军侵占,大批作坊歇业,商业市场日趋萧条。抗战胜利后,义泰兴煤栈复业,商业市场有所恢复。解放初期,这里是城乡结合部,沿江地带既有居民,也有农民。1950年1、2月间,上海市区连续遭到美蒋机的轰炸,大批房屋、厂房被毁,市民死伤数以百计。自20世纪60年代起,塘桥地区建起了一个个工人新村,尤其是80年代以来大批新村和一幢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塘桥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