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张旭光: 写好草书的秘密: 必须学习篆书

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在一次访谈中说:“人们想要写好草书,就必须去攻克篆书,尤其是小篆书法。”对于他所说的这一句话,曾经出现了两种形式的争辩:一种认为,张旭光说有是风马牛不相及,草书和篆书相差甚远,学草书没必要去浪费时间而去学小篆。另一种则认为,虽然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想要写好草书,篆书是基础。

编辑搜图

张旭光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一种观点?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站在书法线条的角度上来谈的。就小篆而言,它的线条是圆润饱满的,篆书在用笔上是以中锋用笔为主,在运笔过程中,这种笔法始终如一,造就了它的线质饱满度。而草书因为书写速度快,对线质和书写水平的要求则更高,如果缺乏篆书书写的这种能力的话,草书肯定是写不好的,因为线质难以过关。

编辑搜图

自古以来,古人们在学习草书时,都把篆书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完成,我们每读一个古人的简历时,他们都是精通于篆书的,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他们在写起草书书法时,往往都显得很轻松。甚至有很多书家,在他们的草书作品中似乎都能看到小篆书法的“影子”,这就是草书书法的功底。例如黄山谷的草书,他的线质是非常的圆润饱满,哪怕一个很细的线,都犹如钢丝般的坚硬,如果没有小篆书法的基础是很难做到的。

编辑搜图

但是,也有很多书家并没有像张旭光那样直接提出了“草书的功底在于篆书”的观点,而更多的人把视角都放在了魏晋书法上。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米芾曾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明代书法家丰坊说:“草书必宗右军,如儒生必宗孔子。”这些观点又是什么意思呢?

魏晋时期是隶书由草书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是这些书体在形体结构上发生了重大转变,更是书体的笔法出现转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草书书法家,所创立的草书形式,就是草书书法的根脉所在,因此,人们在学习草书时,都会把魏晋书法,尤其是王羲之的草书作为师法的主要对象。

编辑搜图

王羲之草书“一转其它书体的结构,而变为草书结构”,这是王羲之的发明创造。有书法理论家认为,“书法书体的演变,是因为书法笔法的变化”,从隶书向草书、楷书、行书演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说法也是不无道理的。

篆书、隶书一直尚用平推的书写方法,在运笔过程中,大都使用中锋平推的用笔方法,很少有提按、绞转等笔法,隶书向草书演进时,沿用了并且大量使用绞转笔法,由于这一笔法的使用,而字形也会发生变化的,所以有人就说,草书的根本笔法就是绞转,它与篆书和隶书是完全不相同的。楷书的演变则是多了提按用笔,其字形也发生了变化。

编辑搜图

从书体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出,草书中至少包含了两种主要的笔法:一种是平推,另一种是绞转。平推的笔法是来源于篆书,就是张旭光所说的“篆书是基础”。对于绞转笔法的关键所在,它就在于魏晋,也就是王羲之的草书,这也是古人所说的要“师法于魏晋和'二王’”。

现在可以作一个简要的总结:想要写好草书,必须要学会用笔,用笔的方法来自于对篆书的训练,掌握了篆书的用笔方法,就学会了草书中的平移用笔,这是基础。而对于草书中的笔法来说,绞转、平移、提按都是来自的魏晋,而王羲之是这个笔法的“根”所在,这也许就是学习草书书法的“秘密”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