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军书法作品
吉军绘画作品
早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就自学书法和绘画,写出的钢笔字苍劲有力,画作更是形神俱佳,频频被老师“征调”出版黑板报;如今,他是妙手仁心的医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工作之余坚持挥毫泼墨,书法大有进展,圈内人士频频赞扬。他是通用环球中铁华州医院外二科的医生吉军先生。
三难的选择
吉军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身上具有七十年代人的传统,更兼具八零年代人的活跃思维和时尚前卫。在刚刚学写字的时候,很多人就发现他的字尽管笔划非常稚嫩,但是字体结构却非常到位,而且收发有度。吉军的父亲在写字绘画方面就很有天赋,他外公更是当地知名的民间书法家,耳濡目染之下,他最终能在书画艺术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在意料之中。而当时周围的人并不知道他私下里的努力,只是欣喜地发现,这个写字好的孩子,一定是得了父母双方基因的遗传。
上初中的时候,他就对书法和绘画相当痴迷了。上学放学的路上,看到别人家门口贴的对联,就迈不动步子了,非要上上下下看个遍,把每个字的用笔用指头在口袋里画完画熟练才算罢休。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画画是绝对奢侈的行为,不仅画笔、画纸和颜料需要花钱,最关键的是想学绘画而没有人指导。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小县城的各类特长培训远没有兴起,他只能靠自己琢磨着描摹。为了学习某种技法,不得不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颜料没法解决,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颜色是他的调色板,他甚至用这种方法调出了很多种油画颜料中都没有的颜色。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是苦涩而又甜蜜的,他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活得充实而愉悦,尽管生活是艰难的,却也影响不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1997年,吉军参加高考,当时没有高校扩招,大学的录取名额很少。他没能考上心仪的大学。按照他的初衷,他的兴趣是艺术,也想报考艺术类专业,但是家庭环境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人生进入了十字路口,他就站在这十字路口的中央:复读、参军或者出去打工。家里的条件不是太好,妹妹刚刚上高中,参军和复读对他的家庭来说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只有外出打工,找一份临时的工作才是最好的结果。于是,家里人发动所有关系,给他介绍了不少的临时工作。一直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尽管家庭条件不允许他做出更多的选择,他无法更深刻地感知这个世界的残酷。正是这段打工的经历,促使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最开始的时候,他跟着一群民工在铁路线上扛着洋镐挖石方,这是纯体力的工作,每天的体力耗费非常巨大。当时刚刚高考结束,正是华州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挥汗如雨已经不足以形容当时的情况,汗水几乎已经流干,脸上常常是一层细密的盐层。一个月四百元的收入,让他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也让他理解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铁路线上的活干完之后,他又在家人的介绍下去了一家纺织厂学电工,因为他父母坚信,学一门手艺是一个农村娃最好的选择,一个有手艺的人,只要勤快,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饿肚子。吉军一直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尽管他对这样的生活却丝毫提不起兴趣。工厂的工作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更喜欢挑战性的工作,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挑战,更是精力、智力、意志和人生的挑战。在工厂的几个月里,他不仅感受到了一名工人的坚信,更坚信了他不想过这样人生的想法。他没有选择继续从事这种毫无意义、毫无思考的工作,他希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可以支撑他对书法和艺术的追求。在他的坚持下,父母默许了他自学医学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毕竟学医也是一门手艺,是可以安身立命的。
走上学医的路
自考大学学历是比统招大学学历更有含金量的学历,其学习过程和获得学历的残酷程度可想而知,而医学专业尤其如此。因为必须保证报考的科目必须通过考核,否则就要重考,所以导致十多年拿不到学历的人大有人在。
打工的经历让激发了他的斗志和意志力,他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在专业机构进行了不到一年的基础理论学习,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自考班。更是以惊人的毅力,用两年时间就通过了所有的科目考试,不仅获得了学历,更取得了执业资格。在实习期间,他依然表现优异,不放弃任何一个向前辈请教的机会。实习老师对这个白净柔和、谦虚上进的小后生非常上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囊相授,让他获益匪浅。实习阶段结束之后,这家医院原本是渭南市华州区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医院,后来也对社会开放。因为有一支医术精湛医疗团队,获得了华州当地乃至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认可,患者较多,很多危重患者也被送到这里救治。所以,在这家医院的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医学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关键的是,他从很多前辈医生的身上学到了悬壶济世、悲天悯人的医者仁心。
从内科到外科,通过在这里十余年的工作和学习,他的所学得到了实践和历练的机会,医术更是获得了极大地提升,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然而,毕竟这只是一间很小的企业医院,并不足以满足他对医学事业的孜孜以求,他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伸展,在更广阔的平台历练。2013年,恰逢华县铁路医院招聘,吉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到铁路医院行医的通行证,开始在这家较大的医院里工作。铁路医院是中铁下属的企业医院,尽管仍然属于企办医院,但是规模和医疗队伍在当地有相当的实力。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家医院有一支不断追求进步、敢为人先,更有悲天悯人医者仁心的医疗队伍。紧张有序的工作和频繁外出培训学习没有让吉军感到疲惫,反而让他感到充实且干劲十足,每天在手术台上工作很长时间,对意志力和体力都是非常严酷的考验,而他却始终如一,坚持一名医生的本分。紧张的工作和培训之余,他也没有落下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只要有空闲时间,他都立即投入自己的书房,挥毫泼墨,研究字体结构。拿起毛笔,蘸得浓墨,在宣纸上铁画银钩的这一刻,就成为他劳累的工作之余最好的享受,也是生活对他最好的奖励。
二十年的孜孜以求,不仅让他的医术获得了极大地提升,更让他的书法获得了很多书法大家的认可。他的导师李先生和杨先生,在华州乃至渭南地区都是骨外科的行家里手,专家级别的人物,这几个导师给他的影响尤其大。在他们的带领和教导下,吉军很快成长为医院的业务骨干之一。华州地区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骨折了,去了很多医院,都因为年纪太大而被拒绝,很多医院出于“免于惹麻烦”的原则,希望患者把老人带回家里。患者的家属知道,不治疗而带回家里,这就只能等死了。无奈之下,家属带着老人去了华州区铁路医院。医院本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原则接收了这个高龄的骨折患者。很多同行很不理解,这样的患者能上手术台,很难下手术台,一针小小的麻醉都可能是致命的;有的同仁甚至冷眼旁观,就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医院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医院的领导层相信骨外科的团队水准。因为筹备科学有序,手术进行地非常成功,加上后期护理周到,老人很快出院,并且经过锻炼,可以下地行走。这简直是创造了奇迹!后来,更有好几宗高龄骨折的案例在这里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恢复都相当好,吉军作为团队中的重要参与者也参与了这次手术。后来,又有多名高龄骨折患者被送入医院,也都获得了很好的救治,老人们的生命得以延续,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对于患者,吉军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们。因为他知道,人在病患的状态下是最脆弱的,不仅身体脆弱,内心也非常脆弱,他坚信乐观积极的精神力量是最好的止痛药和治愈剂,对于患者的痛苦他总是能感同身受,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安慰患者,给患者以乐观的态度和战胜病魔的勇气。很多患者给他送来锦旗,对他的医术和医德大加赞赏,但是他却认为,这是医者本分,是每个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他不仅加入了书法协会,在书法的圈子里汲取艺术的营养,更不忘初心,在医学这座殿堂里孜孜以求。因为学无止境,他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只有提升自己,才能感受更好的人生风景,才能更好地认知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就是吉军,渭南市华州区一名普通的骨外科医生,一名书法爱好者。但是在我们眼里,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孜孜以求的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