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封神,五胜五十万的阴晋之战,究竟如何打得
吴起封神,五胜五十万的阴晋之战,究竟如何打的
公元前412年,齐鲁交战,两方实力悬殊!
鲁穆公想起了帐下贤才吴起,却因为吴起妻子为齐国人,而心生忌惮,面对主君的怀疑,吴起悍然杀妻,成了鲁军主将,进而在后续的战争中大败齐军。
(齐鲁争锋)
原想建功立业,却不曾想,在讲究颇多的鲁国成了另类,备受排挤!
圣人故里的鲁国,讲究太多,而吴起杀妻举动,无疑让他声名狼藉,免职,老板横死,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让吴起明白。
鲁国待不下去了,无奈的吴起,只能远走他乡,去了求贤若渴的魏国。
那个时候的魏国,上有明主魏文侯励精图治期,中有丞相李悝变法改革,正是选贤任能的好时节。
大才吴起的到来,无疑补齐了魏国最后的短板,带兵之人。
识人卓绝的李悝用一句: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过也。
给吴起打了一出免费的广告,眼见相国如此言语,睿智的魏文侯决定放胆任用吴起,任命他为魏国大将。
(时来运转委以重任)
这待遇,让在鲁国备受冷遇的吴起,感恩涕零之余,也不由多了奋斗之心。
整日里和军士混迹在一起的他,以身作则选拔士卒,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将接近100的统率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通过一系列军政改革,给初生的魏国带来了一只绝世强军:魏武卒。
(第一只职业军:魏武卒)
厉兵秣马两年后,吴起带着这支精锐部队,不断发起了对秦国的攻击。
公元前409年到公元前408年,吴起胜利不断,先后攻克秦国五座城池,无奈的秦军只能退守洛水,筑城防御,整个河西都成了魏国地盘,吴起也顺理成章成了魏国河西郡守。
河西对秦魏两国而言,战略位置可谓非常重要。
这条黄河出河套一路向东,转弯间形成的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草场密集,产马颇多,交通便利,勾连南北!
成秦魏战略必争之地。
秦国想扩张,需要拥有河西,东出以争天下。
魏国想扩张,统一需要河西,做攻秦根据地。
河西之地,关乎两国战略事态和后续发展,不得不争。
(河西归属决定格局)
由此,才有了秦简公时带领秦军的多次反攻,和临死时不安心的嘱托。
这嘱托犹如此,时刻提醒新继位的秦惠公,莫忘河西。
于是上台之后的秦惠公,也时刻不忘河西归属,连续发动了三次河西攻防战,却次次落败。
一次次失败,让秦惠公决定孤注一掷,决定反击。
公元前389年,50万秦军集结,秦国全军出动,浩浩荡荡而来,直奔魏国前线重镇阴晋城。(陕西华阴东)
拿下阴晋,就等于封绝了魏国西扩的路径,获取了秦国进攻中原的据点,获取了战略补给基地。
三重意义,让秦国志在必得,反观魏国,也是如此。
针尖对麦芒,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倾国而来的秦惠公志在必得,驻守飞地在外的吴起,也踌躇满志。
这仗如何打?吴起陷入了深思!
以逸待劳,是魏军的优势,魏武卒精锐是魏军的致胜法宝!
至于兵力,50万对5万,没得比。
(决战阴晋)
既然如此,那就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吧!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秦军,吴起决定坚守阴晋城,望着城外连成一片的火把,还有城内的点点星光。
他心潮澎湃,默默念叨着:这才是男人的战场啊。
凭借坚城固守的魏军。
明面上:不断用箭矢消耗秦军的兵力和锐气。
暗地里:却在默默筹谋、
只见他留下守城将士,交代了固守要诀,就亲自率领手下精锐的魏武卒,静悄悄地埋伏在秦军看不见的侧翼,观察秦军的漏洞,等待合适的时间。
这一等就是一晚上,天边初明,经历一夜奋战,正在迷糊状态的秦军,一个个睡眼稀松,眼皮耸拉,昏昏欲睡。
这松散状态,在秦军进攻号角响起后,终于发生了变化!
(魏武卒)
这一日,可是总攻时刻,那容得睡美人站立。
骑着高头大马的秦军主将,游巡秦军一圈,叫醒无数秦人,让他们严正以待。
随后不久,战鼓起,军歌唱,盾阵出,攻击阵列开始汇聚,在鼓点间奏中,缓缓向前,向前,再向前。
守城的士卒,看着城下缓缓移动的方阵,弯弓乐弦,静等时机。
弓弩手骑射,箭雨呼啸而来,遮天蔽日,步兵开始冲锋,骑兵蓄势待发。
守城将士,严正以待,找寻掩体同时也在不间断反击。
云梯上密密麻麻上爬的身影,和城头上紧张布阵的身影交相辉映,将阴晋城染成一片血红。
火油配合着呼喊,那是坚守的决心。
云梯配合着嚎叫,那是攻城的勇气。
决心和勇气的对撞中,老秦人奋勇当先,新魏人,视死如归。
战斗持续了一早上,三番攻城,四轮准备,阴晋城依旧没有陷落。
(坚城阴晋)
正午阳光,照亮了大地,也让疲惫的秦军,更加疲惫。
早已在侧翼隐藏,等待多时的吴起,终于等来了最佳的时机。
只见魏武卒军阵中,传出阵阵鼓点声,听闻鼓点的阴晋城中,也响起了呼应声。
鼓点和鼓点联动,乐章美丽之余也摄人心魄。
疲惫的秦军,窥见了鼓点中的杀意,也看见了远处那由远及近的烽烟。
慌乱的他们,起身迎敌。
冲阵的魏军战车,疾驶而来。
一辆,两辆,三四辆,战车源源不断,好似数不胜数。
(战车滚滚而来)
一场围城战,在吴起精妙算计下,成了魏国反杀的突袭战。
随战车疾驶而来的,还有无数的箭矢和锐利的长矛,在秦军尚未有列阵的人从中,纵横驰骋。
反应过来的秦军,终于布好了阵列,开始了反击,数量庞大的秦军,稳住阵脚,终于开始了反击。
而突袭的魏军战车,犹如感知到威胁一般,缠斗不久,就立马掉头。
临走时,还不忘丢盔弃甲,速度也比来时要快得多。
眼见敌军逃离,秦军哪有不追的道理,缴获了战旗的秦军,高呼抓吴起,一个个嗷嗷叫地冲杀上前。
早已杀红眼的秦军,不顾退兵的号令,一个个成了敢死队。
魏军,也一个个如同忠实的演员,演绎着什么是丢盔弃甲,什么是溃退逃亡。
(秦军悍勇非常)
一切就如吴起算计的一样,秦人啊,勇则勇矣,却蠢。
追击的秦军,步步紧逼,步步落入吴起预设的战场。
那是一处斜坡,斜坡之上一排重步兵早已严正以待,他们用盾组成阵列。
盾牌之后,则是密密麻麻地重装魏武卒。
得,遇见精锐了。
秦军终于停下了乱糟糟的脚步,看着眼前这陌生,却充满肃杀感的敌人。
可秦军停下了脚步,魏军会停下吗?答案是不会!
吴起站在指挥车中,挥舞令旗,旗动人动,人动阵动,五人为组,五组为群,五群结阵,步步向前。
魏国三军迈着几乎同样的步伐,疾驶而来。
由战车军组成的中军,指挥车上吴起不断发出各色军令,配合着整个战场的走势,规划自己的部队。
受命的所有部队,在令旗号令下,用整齐划一的步伐,还有默契的配合,诠释吴起的战术。
(职业军的觉悟)
所谓的职业军,就是如此吧?
面对职业军魏武卒,散乱的秦军,陷入了慌乱,不知所措中。
万箭齐发后,秦军应声倒地,战车冲锋中,秦军纷纷毙命,不怕死冲阵的,在武卒盾阵面前,止步不前。
疯狂的战车,撕咬着冲向盾阵,刚刚打开豁口,却被长矛刺成了刺猬。
面对这样的军容,搏命成了秦军唯一的选择。
可搏命,要是能成,又如何会有封神之战的成功?
犹如战争机器一样的五万魏武卒,就这样步步前行,犹如绞肉机一般,将散乱的秦军碾压。
碾压过后,是一地的尸首和剩余心存侥幸的秦军。
(尘埃落定,吴起赢了)
他们期待着,等待着,等着这群身穿重甲的怪物们,精疲力尽。
然而,这期待落空了,这等待徒劳了。
早已在严格训练中,强健过体魄的魏武卒,看不出丝毫疲惫。
长刀所向,战车冲锋,毫不停歇地进攻,终于冲垮了秦军的神经。
50万大军,陷入了慌乱困顿之中,进而升腾起求生欲望,随后,大溃退开始了,兵败如山倒。
漫山遍野的老秦人,开始后退,跑得比兔子还快。
可惜的是,他们依旧跑不过习惯了负重行军的魏武卒。
吴起在战车高呼,建功立业,在此时,冲啊。
冲杀过后,河西之战结束。
原本兵力悬殊,不可能获胜的战役,却胜了。
5万对50万,十比一!
吴起站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仰天长啸,我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