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有的模样——记学生元佑毕业后

有时真的谈不上对教育的感动,我们不少的教育感动要不“高大上”要不“惨兮兮”,缺少思维上的“震动”与“灵动”,从而缺少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感动,我们需要一种有持续性的,有普遍昭示性的教育感动。我知道自己不能故意期待教育感动,可不管置身在什么情态,当我直面学生的时候,直面生命本身成长的时候,总还是会有一种切实的感动。

由于我要准备上一节关于一年级自画像的直播课,我就在我存留的学生作品里找合适的图片,尽管我的图片乱七八糟,一大堆拥塞在电脑文件夹里,可大致有年份划分,不知为何我就寻着较远的时间找去,很自然的就找到了元佑刚入小学的那一张自画像,一见到自己指导的作品就很亲切,谈不上指导风格,但多年过去,图片还是很合我的口味,那个时候的学生下笔很肯定,自画完成,我让他在后面空间添加自己最近见过的风景。我以为小学老师不必有太多新的创意花样,基础教学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经验,熬时间,就是说你是很厉害的画家也不能一下子就成为美术老师,因为老师需要长时间与学生打交道,知道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整体水平及天赋,你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怎么与学生应答,这个东西就需要经验。

十余年过去了,我依稀记得元佑憨憨的模样,其眼神里却藏着一股生猛劲。我还存着家长的微信,赶紧联系了一下,想确认这幅自画像是否真的是元佑所绘,可能还需要录上一个视频。现在我的教育意识已经会顾到一节课对学生未来的影响,美术不那么重要,学一个折纸一个扎染一个新的创作方法都没有那么重要,而是要尽量的把美术化为美育,把美术放到空间特别是时间里去考量,里面应该透着人文式的德育,好像在上美术课,其实是生活课、生命成长课。我总是期待学生能留着自己的美术本,自己的美术创作,等多少年后回顾依然能嚼出滋味。而我作为老师的意义不在于学生记住我的名字,而是我的生命,我对美术的判断及指导就藏在这些学生的画里,学生可理解,老师大可回味,教育就是美妙的相遇。

我不太喜欢重复我说过的话,我曾经也多次撰文说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时教育名言说多了也会变味。“教育就是美妙的相遇”写出来很“美妙”,过去我还写过“教育需要一种不期而遇”,也可算作“美妙”,皆属故意做作之举,比方说还有“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可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这把火怎么点燃,我们有时连水都灌不满。有“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鬼知道灵魂在哪?“教育是迷恋人生命成长的学问”可算是我近些年来听到比较好的教育语言。语言里虽然有思维甚至思辨,但很难有具体的做法,不是每个人对语言都会有行为反应的。我爱人就经常说我写教育文字动不动就说生命生命的,总是以为我要超越生命超出地球一般。着实,我行文当中,生命一词出现频率很高,这也是我对教育唯一的敬意,什么是好的教育,那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生命弱小你就保护,生命委屈你就呵护,生命躁动你就抚慰,生命发展你就欢欣,教育者不外乎于此。

当然,当生命面对教育的时候容易泛化,人文与科学有一种本质上的区别,我以为就是个体与全体的关系。科学发明一旦呈现一定是全体的共性的,而人文教育的呈现是要算个体的,要把握个性的。好比清华大学整体很有名很厉害,但只要有一个学生用硫酸泼狗熊,就立马会引起全社会声讨,构成教育事件,人文事故,所以教育不看全体模样,就看个案个体个性。而往往我们的教育很容易被所谓的科学带偏,就看整体的,面上的,而我的教育感动只能来源于个体,或者说那种持续的,带有普遍昭示性的感动只能来源于个性。

毫无疑问,元佑的艺术成长就是个体的。我不否认创设好的教育整体氛围是可以烘托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的,可如果为了营造整体氛围而使一个生命受到了委屈,我以为都是不当的,这就是人文的任性与魅力,而往往当下构建的整体氛围不一定能指向未来,而看似某个体生命受到委屈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我不是一个教育浪漫者,我不太相信一句话、一幅画、一件事可以左右一个生命的成长,但是很多句话,很多个行为积攒会塑造生命。由此,我以为好的教育应该有些可以确定的模样,有下面的些许明确指向。

经联系,家长说这幅图像是元佑画的,我真心高兴,高兴于家长说我有心留着学生作品图片,高兴家长还记得自己孩子有这样一幅自画像。自画像是学习艺术的一个很好的德育载体,历史上的艺术人物大多数都喜欢描绘自己表达自己,而学生画自画像无疑是发现自我确认自我的过程。镜子前的自己有痣有痘,有哭有笑,我们很多人都以为美术与美直接相关,希望进入一个审美的状态,而学生学习画画的意义更多的是自由表达,获得另外一个世界的快乐,或许可以找到另外一个世界的自己。在我备课的过程中,我需要元佑作为校友录制视频说几句,作为高中生回顾自己小学一年级的作品,鼓励刚入小学的同学们热爱美术,多画自画像找寻自我。

视频发了过来。家长说抱歉,孩子录了很久,自己总是不满意。录了一版,您先看看。我连忙说客气,添麻烦了。我惊讶于一年级的元佑自画像画的那么自信那么沉稳,到如今一米九的个头又惊喜于高中的元佑没有一丝躁气,如自画像一般的安定沉稳,惊艳于视频中,家长一直把孩子一年级时的作品挂在自家墙上。元佑就在自己自画像面前谈吐,感觉时光回眸,轻抚生命,艺术与生命在交响,生命之所以让人期待,那就是你根本不知道生命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细看视频中的墙面,完全是生活的装点,艺术的氛围,中间挂的就是那幅一年级的自画像,虽然时间久远,画面有些发黄,但颜色透亮,灵气尚在。而围绕其四周的作品应该是元佑中学时期创作的版画自画像,黑色沉着,变化多端,又是另一个世界的元佑。不同状态的自画像很好地揭示着人真实的状态,通过自画像可以和作者交心。这些情态背后藏着一个懂教育的家庭。

我有时也会喜欢描述教育,解释教育。教育要在学习中见到可爱,在生活中见到习惯。而这件事情的培养重点在家庭,家庭如何看待学校布置的作业及考试,家庭如何根据学生在校的基本表现,来培养学生的言行一致,状态一致等。学校提供一种集体学习的活动与评价,而家庭要去重点关注参考学校事宜,做出合适的个性判断,在共性中寻求孩子个性的发展。在大的学校教育氛围还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有些教育发言总是忽悠人,说孩子不是你家长的,是社会的是未来的,道理没有错,可无法操作,孩子的大部分事情都需要家长来买单操心。说家校共育,重点就在家庭教育。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很多的争执摩擦,很多的纠结困惑,但努力做到下面两点,教育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好教育属于有心人。第一,在目前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好好说话很容易成为教育的亮点。好好说话就是态度好,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听上去像一句废话,可在学校与家庭,有多少发疯的人多少被逼疯的人,这对下一代的教育没有任何益处,我们要知道成人的情绪是可以感染周围人的。在正常的教育里,很难争个对与错,更多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好好表达的感觉。从某个角度而言,搞艺术的人容易好好说话,他们执着于发现自我,把要说的话都放在了作品里,口头争执不起任何作用。第二,不管做什么事情,坚持是唯一需要选择的。因为教育可以有很多的活动很多的情态,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教育的说法,一个教育的行为。只有坚持才能换来教育的积淀与意义。而以上两件事情元佑的家庭都基本做到了,所以才有元佑沉稳地站在坚持创作的自画像面前的好好说话。这个世界就属于你一个有心的自己。

在艺术教育中,我觉得分寸,也就是控制力要比美更重要,因为美的定义可以主观,而分寸感控制力却可以给所有人带来益处。堂皇点说画自画像是发现自我,实际就是在镜子里找自己五官的比例分寸,画美画丑的状态分寸,从而带出某种艺术天赋控制力,也就是观察到不到位,画的像不像。再一次感谢元佑这一个视频给我带来的教育灵感,及这一篇小文。我以为教育是迷恋生命成长的学问,更是迷恋自我发展的学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