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祖先智慧,倡导中文采用“4 位数分隔法”书写阿拉伯数字
田果成 工学博士 成会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宏 数学博士
原文《传承祖先的智慧,倡导中文中阿拉伯数字书写方式采用 “4 位数分隔法”》于2021年1月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学部通讯》上。
我们发现在阅读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面对一串较长的阿拉伯数字时,要读出这个数字,按中文的书写方式来读,我们的反应似乎比用英语等语种的书写方式要慢一些。比如,对数字1,234,567,890,按英文阅读习惯通过识别3位数分隔,一下就能看出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亿”(billion)。而按照中文的阅读习惯,通常就得按“个、十、百、千、万……”从右往左数下去,才能数出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亿”。
按英文阅读习惯读数较快得益于每3位阿拉伯数字用逗号分隔的表达形式。“3位数分隔法”与其语言的发明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英语中每3位数的升级单位是千(thousand)、百万(million)、十亿(billion)、兆(trillion)等。这种表达形式能让使用英文的人无需从低位向高位数位,就能快速看出这个数字的最高位是多大的数,从而直接从最高位开始把这个数读出来。但按中文阅读习惯很难做到——从小我们学到的读数方法是:先从右至左,从最低位往上数位,然后再读出这个数。我们的读数方法让人感觉有些“难”的原因是中文中多了一个“万”单位,而且数字间缺少按照“万”为单位的分隔符。
文明程度较高的民族在创造大数字表达时都是有节奏的,我们祖先的智慧就很高明。在数字表达上英文是3位数升一个级,中文是4位数升一个级。我们祖先创造出表达数字的汉字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十兆、百兆、千兆、京、十京、百京、千京、垓、十垓、百垓……”。其实,这里面本身就存在一种分隔法,即“4位数分隔法”或“万位分隔法”。遗憾的是,在近代我国引进阿拉伯数字时,没有重视英文等语种中“3位数分隔法”与中文表达的错位现象,忽略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对祖先的智慧结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并发扬光大。例如,数字1234567890,按英文中阿拉伯数字书写方式为1,234,567,890,参照表1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最高位是“1 billion”,并可立即读出:“1 billion 234 million 567 thousand (and) 890”;而按中文中阿拉伯数字的书写方式阅读时,面对这一较长的数字,通常我们很难立即判断出最高位。
众所周知,目前中文中还没有像英文这样便于一眼看出位数的阿拉伯数字书写方式,而是借用英文中阿拉伯数字的表达方式。显然,把一个3位数为单位的表达式转换成汉语时,理解上需要一个转换过程,不能把英文的“3位数分隔法”表示的数字直接转换成中文数字的表达。因此,笔者建议,借鉴古人在中文表达中数字的4位升级表达方式,明确中文中阿拉伯数字的书写方式采用“4位数分隔法”或“万位分隔法”(图1)。例如,把数字1234567890表达为12,3456,7890,我们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最高位是“10亿”,可以立即读出:12亿3456万7890。
图1 中文“4位数分隔法”或“万位分隔法”中部分数字每4位对应的单位
通过数字分隔的表达方式,阅读一个数字只需知道英文等语种中的3位数或中文中的4位数的数字单位如何读或写和相关单位的名称即可。例如,英文里数字写成987,654,321,很容易读为987 millions (and) 654 thousands (and) 321;中文里写成9,8765,4321,很容易读为9亿8765万4321。
中文中数字的“4位数分隔法”与囯际化接轨也比较便捷,因为“3位数分隔”与“4位数分隔”很容易识别。其一,对学中文的外国人,告诉他们数字表达中“3位数分隔”在中文中变成了“4位数分隔”,就像英文一样,记住每4位分隔的单位名称即可;其二,中国人看英文数字时,只需注意变“4位数分隔”为“3位数分隔”及其单位。这种方式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用中文识读数字都更容易,也有助于中国人理解、掌握英文的“3位数分隔”表达式。
如果要更明确地区别于英文的“3位数分隔”,亦可用“’”作为“4位数分隔”的分隔号,如:1’0000’0000’0000’0000。这样的新旧表达方式的区别特征更明显,互不干扰,便于中、英两种分隔法在国内同时出现。
按“4位数分隔法”改变中文中阿拉伯数字书写方式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① 能够丰富和完善汉字的表达形式;
② 易懂,易记;
③ 让人们对数字大小一目了然,提高阅读速度;
④ 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汉字的博大精深,领会到古人对汉字的贡献;
⑤ 教会儿童便捷的识数方法,能提高他们对数字的认知和感觉;
⑥ 与囯际化接轨,推广这种表达方式,既能促进中国人对“3位数分隔法”的理解,又能让学中文的外国人更快地掌握中文的数字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