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书论一段话,极其本质,少走弯路,写印刷体的人是无法理解
中华历史5000多年来,能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入选为圣人的,只有孔子、王阳明(王守仁)、曾国藩三人。
王阳明以心学作为指导,成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尤其是在军事上,他以文人带兵,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最高的境界。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大书法家,正如徐渭所言:
“古人论右军(王羲之)以书掩其人,新建先生(王阳明)乃不然,以人掩其书。观其墨迹,非不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已传矣。”
王阳明开始学书法,和常人无疑,靠的是苦练,据史书记载:“官署中蓄纸数箧,先生日取学书,比归,数箧皆空,书法大进。”
然而王阳明总是感觉自己书法难以大成,后来在龙场悟道以来,用心学来指导学习书法,自此大成,成为一代书法名家,他形成自己独特的书论: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在王阳明看来,他开始靠“苦练”,只得了“字形”,后来在“心上学”,“拟形于心”,反而“始通其法”!
其实这是揭示书法中学习中,“眼高手低”、“手高眼低”的问题!
书法学习,首先要解决的“审美”的问题,也就是“眼高”,要取法乎上,知道哪些是经典好帖,好帖中也不是字字经典,而是要知道好在哪里,又有哪里不足,能取其精华,避其短处。
而这往往是学习“印刷体”的人,一辈子都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没有解决“审美”问题!
其次,才是“苦练”的问题,练习书法,开始求得是“形似”,也就是“手低”,不要一开始就去求创新,去创作!“形似”过后,求的是“神似”!
最终才能达到“心手合一,心手达情”至高境界,正如王僧虔所言: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方可远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懂得王阳明的这些书论,可以避免你少走弯路!
王阳明的书法,楷书、行书、草书样样精通,以他的行楷作品《太极图说》为例,以黄庭坚的楷书为根基,笔意清新,看似随意为之,而无飘浮之嫌,可以说是笔笔有由,字字珠玑。
《太极图说》全文249字。揭示“太极”乃宇宙之源,并强调人为主导性,“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暗合王阳明的心学,深受他的喜爱。
传世的这卷《太极图说》,可见王阳明书法的功力深厚,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心手调合,笔墨又如人意,堪称一代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