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社稷坛上的五色土究竟象征什么?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公园,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有。然而,惟有北京的中山公园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厚重。占地23万平方米的北京中山公园,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万寿兴国寺。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亦即1420年,按《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营国定制,社稷坛建造于皇宫之右即现在故宫午门外的西侧,其内外坛垣与故宫东侧的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左右对称。自永乐皇帝始,明清两代的皇帝每年二月、八月都要在这里祭祀土神、谷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稷坛于1914年改建成为中央公园并于同年10月10日开放,是北京第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皇家园林。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社稷坛北面的拜殿,1928年拜殿改名为中山堂,同时将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社稷坛
来源:网络
中山公园的核心自然还是社稷坛,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社稷坛的坛面铺设着黄、青、白、红、黑五中色彩的五色土。
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
青,象征东方太嗥,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
黄土居中,因为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地位。
社稷坛的五色土在历史上都是由各地进贡而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为什么要按五个方位选取五种颜色的土壤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内涵丰富的特殊数字,天数中“九”为最大,地数中“五”为最大。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五个基本元素,“五”代表的是全部,涵盖着整体。五种颜色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也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因此“五色土”象征着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和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