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清代哲学之四:王夫之

中国清代哲学之四:王夫之

明末清初三位大思想家中,唯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最有贡献。但他同样不是一位只管静坐书斋钻故纸,"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书呆子。他的人生经历和政治态度,与黄宗羲、顾炎武均无明显差别。他同样仇视农民起义,张献忠邀请他入僚,他宁可自残其体,绝不同意。清军入关,他马上投身复明抗清活动当中,而且四处奔走,无息无止。直到各种武装斗争均已失败,他依然以明代遗民自居,坚决不肯" 薙发" ,在那等时候,不薙发就有" 薙头" 的危险。但他肯宁改冠易服,自称徭人,野居徭洞,也不屈服。

但王夫之的家庭背景,与黄、顾二位其实有别。他的出身既非江南巨富,也非官宦世家。他的家庭堪称文人一族。他父亲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宿儒,但没有进入仕途,也没有其他本领增加收入,一家人只是读书为业,清贫度日。

王夫之早慧,是个神童。他4 岁时就和长兄一起读书,7 岁时已经读完《十三经》,14岁便考中秀才,16岁开始攻读四声音韵之学。他自称" 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十万"。可知其读书之富,涉猎之广,才智之高,气度之奇。

他早年攻学求仕,中年救亡、避难,但救亡亦不忘治学,避难更精于治学。晚年定居石船山下,潜心著述,完成了他一生的治学业绩。

王夫之一生著述极为宏富。哲学书类有《张子正蒙注》、《尚书引义》、《周易外传》、《思问录》、《老子衍》、《庄子通》、《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相宗络索》、《愚鼓词》等;文学书类有《楚辞通释》、《姜斋诗话》、《唐诗选评》、《明诗选评》等;史学书类有《读通鉴论》、《宋论》、《永历实录》等;政治书类有《黄书》、《噩梦》等。后人刻《船山遗书》,共收各类著作57种,共计288 卷。

王夫之的本体论,认为" 气" 是万物之本。他说:" 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又说:" 阴阳之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他的元气为万物之本,上有所承,并非创见。他的高妙之处在于,他注意将元气说与阴阳五行说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看成一个变体。因而,他的元气说,内涵丰富,论辩有致,讲静讲动,讲有讲无,讲体讲用,讲形而上,亦讲形而下。既主张" 天下唯器而已矣" ,又认为" 治器者则谓之道。" 器属于物质——形而下者,道属于规律——形而上者。他说:" 车薪之火,一烈已尽,而为焰,为烟,为烬,木者仍归木,水者仍归水,土者仍归土,特希微而人不见尔。一甑之炊,湿热之气,蓬蓬勃勃,必有所归,若盦盖严密,则郁而不散。汞见火则飞,不知何往,而究归于地。有形者且然,况其絪缊不可象者乎!" 他的气说,不但俨然哲学风范,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隐隐含有" 物质不灭" 的意思。

王夫之的认识论,很重视感官的作用。他说:" 由月辨色,色以五显;由耳审声,声以五殊;由口知味,味以五别。" 且间接反映了先有物质存在而后有感官体验的含义。

王夫之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但不轻视理性。他说:"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显著于天下,循而得之。" 他又注意将感觉和思维区分开来,不使二者混为一谈。虽在思辨方面不如英国经验主义深刻系统,但在风格上体现了中国哲学注重常理,不为妄言的文化特色。

王夫之的历史观属于历史进化论一派。他不但反对倒退论,也反对历史循环论。他认为:" 唐虞之前,无得而详考也,然衣裳未正,……婚姻未别,……人之异于禽兽无几也。" 立论脚踏实地,有先秦法家之体绪。他既不同意邹衍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历史循环说,更不同意邵雍、朱熹的复古论。否定循环,指斥复古,而主张因" 势" 得" 理" ,势理合一。所谓势,即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大趋向;所谓理,即隐寓在这大趋向后面的必然性规则。他说:" 顺必然之势者,理也;理之自然者,天也。君子顺乎理而善因乎天,人固不可与天争,久矣。"自然,他对" 势" 的理解还是粗放的,其议论也不免有逻辑混乱甚至自相矛盾处。但他的历史进化观,无疑在明末清初这样一个特定时代,达到历史时空线上的最高境界。

王夫之是清代初期的哲学大家,所欠缺者,科技、民主二观而已,"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山人氏,世称船山先生。他生于1619年,逝于1692年,终年73岁。王夫之曾有《自题观生居》一联,恰是他一生写照,联曰:

" 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天乞活埋。"

(0)

相关推荐

  • 读读这12本哲学好书吧,暖心益智补元气!...

    读读这12本哲学好书吧,暖心益智补元气! 1. 巜毛泽东选集>(最实用的哲学书) 2. <中国哲学简史> 3. 巜西方哲学简史> 4. 巜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 5. &l ...

  • 在纪念王船山逝世329周年上的讲话

    在纪念王船山逝世329周年上的讲话 王贤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时序更替,华章日新.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主要是为船山而来.今天是王船山的忌日,三百二十九年前的正月初二王船山驾鹤仙去,从此曲兰失去了一个好 ...

  • 《思问录》

    <思问录>由明末清初王夫之所作,分内外两篇,各1卷.内篇以论述哲学问题为主,外篇涉及天文.历数.乐律.医学等各种自然科学问题. 本书论证了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客观实有,对理气关系.道器关系等 ...

  • 气者,理之依也。

    ​"气者,理之依也."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 1. 这是王夫之的哲学理念,"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以为&q ...

  • 汉语思维密码5.1-船山的气论

    一通则百通 "五百年来学者,真能通天之故者,船山一人,非过言也",这是谭嗣同的话.船山担得起这般高规格的评价.现在,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人当属毛泽东了,而且很可能影响接下来的五 ...

  • 王夫之: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雨欣侃蓝领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史列传> 文/蓝梦岛主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 ...

  • 赵梅阳:致先贤——圣哲大儒(2019年11月20日)

    <赵梅阳:致先贤--圣哲大儒>此文收录于赵梅阳<路遥知马力--开启感悟之门>总文集-第九十九子文集<登高壮观天地间>中. 时间:2019年11月20日--以此送给我 ...

  • 古典不是落伍,只是不易被理解

    读硕士时,我曾一度想要研究宪法学,计划报考宪法学专业的博士生.碰巧当时学院请来了一位宪法学老师做讲座,休息期间我就很冒昧的跟老师表达了想要报考的意愿. 记得当时老师除了说"欢迎报考"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原始社会思想之四:最初哲学

    原始社会思想之四:最初哲学 原始人的思维,反映了在恶劣的环境下争取生存的历程,反映了在他们所不可理解的危险环境中有效地求生存的经历.这种经历,使原始人的思维既有具体.细致观察的倾向,又带着种种神秘思索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四:新斯多亚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四:新斯多亚主义 斯多亚派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希腊世界进入罗马世界,罗马人把它拿来加以改造,因而它的实践的和道德的原则更进一步得到了重视,伦理学也被提高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观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人文主义哲学之四:个性生动

    人文主义哲学之四:个性生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们,差不多个个神采飞扬,个性生动,可以说人人都有一段不凡的经历.他们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他们中有文学家,有艺术家,有神学家,有科学家,有僧侣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一:古罗马思想文化

    古罗马哲学之一:古罗马思想文化 古罗马哲学在理论上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因为古罗马思想文化的形成受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同时,这也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历史的演变有密切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1

    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1 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约公元前99- 前55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关于他的生平,我们只知他出生于罗马共和国的末年,是凯撒的同代人,历史上未留下任何其他可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2

    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2 2.对宗教迷信的批判--无神论者 从原子论出发,卢克莱修针对当时罗马现实思想斗争的特点,展开了对宗教迷信的批判,他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就是要能用一切方法坚强不屈地抵抗各种宗教和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三:西塞罗

    古罗马哲学之三:西塞罗 从共和国的后期始,罗马人开始形成了几个唯心主义派别,如西塞罗的折衷主义.新斯多亚主义.新怀疑论和新柏拉图主义等.他们的观点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从希腊各派哲学中拾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时期出现的新怀疑主义,是希腊化时期怀疑论的继续和发展.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希腊时期爱利斯的皮浪(约公元前367-前270 年),所以怀疑主义也被称作皮浪主义. 皮浪主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六:新柏拉图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六: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不是简单地复活柏拉图主义,而是以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神秘主义思想为基础,吸取了斯多亚派.怀疑论及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同时揉合东方宗教的某些教义构成的一种神秘主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人文主义哲学之一:巨人汇聚

    人文主义哲学之一:巨人汇聚 文艺复兴时代有什么特点?对此,恩格斯有过一段精采的论述.他说:"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