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心健康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吕氏春秋·贵生》中写道:“二曰:圣人深虑天下,莫贵於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於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圣人深思熟虑天下的事,认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耳目鼻口是受生命支配的。耳朵虽然想听乐音,眼睛虽然想看彩色,鼻子虽然想嗅芳香,嘴巴虽然想尝美昧,但只要对生命有害就会被禁止。对于这四种器官来说,即使是本身不想做的,但只要有利于生命就去做。由此看来,耳目鼻口不能任意独行,必须有所制约。这就像各种职官,不得独断专行,必须要有所制约一样。这就是珍惜生命的方法。”
      当代中国的许多人压根儿就不知道祖先的这一教诲。他们或者认为自己身体强壮,不需要在乎如何保养身体。等到酿成大祸,才后悔莫及,悔不当初。或者认为生病治病,那是医生的事情,不是自己能做主的。有的人平时连水果都舍不得买,去医院一天就花成百上千块钱却认为是理所当然。《吕氏春秋·贵生》中的上述一段话,就是在强调人的生命要靠自己去爱惜。在吃喝玩乐方面如果自己不加控制,就是在伤害生命。有的人整天大鱼大肉,三餐不离酒,烧烤油炸,来者不拒,结果伤胃伤肝,血脂高,血压高,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由此而生;有的人24小时恨不得都用来学习和工作,睡觉时间只有3~6小时,而且熬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还不停地抽烟提神,甚至半夜爬起来看喜欢的电视连续剧和电视转播的球赛,癌症因此就悄悄地等候他们;有的人性欲不节,及时行乐,等到身体垮了还执迷不悟……
      没有人身体能强壮到不会垮掉。人的身体疾病也不都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与自己的行为无关,只能由医生负责的。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人类健康有4大因素,即①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因素;②机体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免疫等因素;③生活方式、行为、心理因素,包括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不健康的性行为等;④卫生服务因素。这些因素又受到自然资源、生态平衡、人口数量和素质、居民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四大因素中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就主要与我们自己的行为决定有关系。所以说,身体的健康虽然不能够全由我们自己做主,但也不能够放任不管,恣意妄为。
      中国人历来就有重视养生的传统。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维持生计;摄养身心使长寿。”《吕氏春秋》中说,“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不因纵欲无度而伤害身体健康,也是养生。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晨昏颠倒,起居失常,是身体之大忌。起居不定时,胡吃海喝,缺少运动,就会造成现代医学中所指的“生活方式病”。因此,要保养身体,争取达到或超越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就应当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营养,起居有常,留意防疫,调节情绪,注意交通等方面的人身安全……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医疗原则。未病先防,改善生活方式方面主要靠自己做主。医生只能给我们打防疫针,预防部分传染病。但像非典型性肺炎、新冠肺炎这类突发性疫情,还是需要我们戴口罩、勤洗手。你每天吃些什么,睡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开始睡觉,衣服穿多了还是穿少了……医生管不着,他们只能搞健康宣传教育,听不听是你自己的事情。那么,已经生病了怎么办?尤其是那些慢性病,几乎要与人纠缠一生。中医说要防止慢性病的恶性变化;病情发作经治疗好转之后要防止复发。中医认为疾病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现代医学还不能验证中医所说的疾病传变规律。但暂时不能验证不等于不存在。例如,呼吸系统的疾病,大多数是从感冒开始的。身体虚弱时着凉了,就容易感冒。感冒没痊愈,有可能就产生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呼吸道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保暖,需要足够营养,需要防止疲劳,如此才能减少疾病的复发频率。胆道蛔虫虫卵进入胆囊,或者吃的油腻太多,胆囊炎发生了,胆结石产生了。如果胆囊结石堵塞胆总管,就产生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不通,又会引发急性胰腺炎直至危及生命。这类患者首先要控制饮食,少吃太油腻的荤食,要定期进行彩超检查,炎症发作期要及时治疗,谨防胆总管结石再次发作。糖尿病人更要听从医生忠告,管好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我不是医生,说不出更多的医学道理,还可能说错了话。但我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血的教训告诉我,一种慢性病,瘥后不愈有可能会引发其它慢性病、急性病甚至癌症。慢性炎症引发癌症,最常见的就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溃疡,恶变后产生胃癌。重度脂肪肝会引起肝硬化直至肝癌。衷心希望医学界专家们能重视中医所倡导的“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治疗原则,在探索疾病传变规律方面能提供更多的实证性研究成果,为预防慢性病传变和恶化提供理论指导。中医药界更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最好能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对千百年前的中医理论进行论证、革新和创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积极参与充实并改进现代医学理论,而不能固执地认为中医只能游离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之外,无法融合。希望屠呦呦因抗疟药物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奖,能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催化剂,而不是作为中医药的大奖章高高悬挂。
      在健康体检机构、“保健品”营销企业和传统自然疗法从业者的推动、加持下,中国的健康管理和大健康产业正在从点上到面上逐步推开。被《全球百科》鉴别为伪科学的“功能医学”也从美国逐步传入中国。健康管理,需要专业的医药学知识。即使得不到健康管理师资质,普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应该去学习一点健康管理师课程。毕竟,“春江水暖鸭先知”。自己的身体变化只有自己先发现,咳嗽,皮肤起疙瘩、红肿,面色潮红或发黄,大便溏稀或硬结,小便发白等身体异常现象,肯定是自己最早知道。中医最重要的诊疗手段是“望闻问切”。你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身体异常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无疑需要掌握基本的中西医常识才能作出初步判断。即使去医院,你也要自己决定去哪个科挂号啊。所以,学习一些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的管理、保护显得极其重要。现在许多人宁愿把成千上万元的钱财用在购买“保健品”或者重大疾病投保上,也不肯挤点时间和学费学点卫生保健知识,这是十分荒谬的。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盈利丰厚。保健食品本质上是膳食补充剂,不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花几十万块钱买一堆吃不死也没多大用处的保健食品来吃,值得吗? 适当买些合法合规的保健品吃吃也可以,就怕花大价钱买那些来路不明的打着“红外”、“纳米”、“强磁场”等普通百姓不知底细的科技术语旗号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些不法商家把普通食品也包装成“保健品”高价售卖,这帮家伙都是在赚着断子绝孙的昧心钱。人寿和重疾保险,是留着防止患病时手头紧张的,或者是为家人急用时缓解难题的,收入高的人买一些能“好天防阴天”,但买保险决不是用来保命的。买保健品、买保险花钱太多,能少买就尽量少买点,不要被那些从事这类行当的亲朋好友忽悠得摸不着东南西北。在这些方面省下来的钱和时间,可以用来多学点卫生保健知识,多买点牛奶、鸡蛋、水果、蔬菜吃吃,多学点太极拳、瑜伽、五禽戏、广场舞等健身运动,这么做比不明不白地破大财购买保健品和保险理财产品要来得实在。功能医学理念上与中医比较切合,但需要更多的科研成果来支撑。研究还没成熟就急呼呼地搞培训,着眼点还在那个“钱”上。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概念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8年以前,那时候大家比较认可的健康的定义主要是“个体无病,即健康”;第二阶段是1948—201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为一个人身体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同时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是完好状态;第三阶段是2011年荷兰的健康学者马特尔德·休伯提出健康应当是个体在“面对社会、躯体和情感挑战时的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时时刻刻都会受到社会、躯体和情感问题的挑战,需要不断地调整、适应,使身心健康状况能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之上。对待这一系列挑战,战略上要藐视,不要过于紧张和害怕,千万不要不战而降。战术上要重视,要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要在学习和应用卫生保健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健康管理能力,努力让自己做到长寿和善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