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危急值”如何管理?
01
什么是危急值?
危急值是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02
处理危急值的基本要求
03
出现危急值了,检验人员怎么办?
当日常检验工作中遇到了危急值,缺乏工作经验的“职场新手”会非常紧张,不知道如何处理,当然向年资高的老师请教汇报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进行正确的处理呢?
1、检查实验操作过程
全面回顾整个检测过程有没有问题,比如有没有人为因素操作、仪器设备、试剂盒等出现了问题,而造成的所谓的“危急值”,排出假性危急值。
2、检查样本状态
检查标本的状态,是否为不合格样本,比如生化检验,样本是否溶血、脂血;凝血功能是否有凝集、是否按照比例采集样本、是否为输液后采集的样本等等。排出因为样本因素造成的假危急值,电话沟通,看是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符,不合格样本必须重新采集样本复查;合格样本如果结果与临床不符,必要时也需要重新采集样本复查。
3、汇报流程
危急值结果与患者病情相符,必须通知主管医生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并做好相应的危急值登记。危急值登记本必须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等基本信息,还要有危急值项目名称、初检结果、复检结果、送检时间、结果回报时间、结果报告人、接报告人等信息。(报告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这一点非常重要!)
四
常见实验室危急值一览表
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危急值,每各科室也有所不同,下面是小编总结的常见实验室危急值,仅供大家参考。
序号 |
项目名称 |
英文缩写 |
危急值界限 |
危险性 |
报告时限 |
1 |
血钾 |
K |
<2.8mmol/L |
低钾血症,呼吸肌麻痹 |
30分钟内 |
>6.0mmol/L |
严重高钾血症,可有心律失常、呼吸麻痹 |
30分钟内 |
|||
2 |
血钠 |
Na |
<120mmol/L |
惊厥.昏迷.脑水肿.颅内高压综合症循环衰竭 |
30分钟内 |
>160mmol/L |
高钠 水摄入不足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尿崩症 |
30分钟内 |
|||
3 |
血氯 |
Cl |
<80mmol/L |
严重代谢性碱中毒 |
30分钟内 |
>120mmol/L |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
30分钟内 |
|||
4 |
血钙 |
Ca |
<1.8mmol/L |
低血钙性手足抽搐 |
30分钟内 |
>3.0mmol/L |
高血钙甲状旁腺危象 |
30分钟内 |
|||
5 |
血糖 |
Glu |
<2.5mmol/L |
低糖: 缺糖性神经症状,低血糖性昏迷 |
30分钟内 |
>22.2mmol/L |
高血糖性昏迷,渗透性多尿伴严重的脱水和酮中毒 |
30分钟内 |
|||
6 |
总胆红素 |
TBIL |
>340umol/L |
胆红素脑病,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 |
30分钟内 |
7 |
胆碱酯酶 |
CHE |
<1200U/L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
30分钟内 |
8 |
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 |
>1000U/L |
严重肝细胞损害,可能有急性肝坏死。 |
30分钟内 |
10 |
血淀粉酶 |
AMY |
>350U/L |
可能有较严重的急性或坏死性胰腺炎的情况 |
30分钟内 |
11 |
尿淀粉酶 |
AMY |
>1500U/L |
可能有较严重的急性或坏死性胰腺炎的情况 |
30分钟内 |
12 |
血尿素氮 |
BUN |
>28mmol/L |
肾功能衰竭 |
30分钟内 |
13 |
血肌酐 |
Cr |
>650umol/L |
肾功能衰竭 |
30分钟内 |
14 |
肌酸激酶 |
CK |
>1000U/L |
急性心肌梗塞 |
30分钟内 |
15 |
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MB |
>100U/L |
急性心肌梗塞,较严重的心肌细胞坏死或受损 |
30分钟内 |
16 |
肌钙蛋白 |
cTnI |
>6.5ug/L |
急性心肌梗塞 |
30分钟内 |
17 |
肌红蛋白 |
Mb |
>340ng/ml |
急性心肌梗塞 |
30分钟内 |
18 |
C-反应蛋白 |
CRP |
>50mg/L |
感染性疾病 |
30分钟内 |
19 |
白细胞计数 |
WBC |
<2.0×109/L |
有引发致命性感染的可能 |
30分钟内 |
>25.0×109/L |
急性白血病可能或败血症 |
30分钟内 |
|||
20 |
血红蛋白 |
HGB |
<50g/L |
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 |
30分钟内 |
>200g/L |
红细胞增多,怀疑红白血病或肺心病 |
30分钟内 |
|||
21 |
血小板计数 |
PLT |
<30.0×109/L |
可能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是临床输注血小板的阈值 |
30分钟内 |
>1000×109/L |
血高凝状态 |
30分钟内 |
|||
22 |
凝血酶原时间 |
PT |
>30秒 |
出血性疾病或DIC |
30分钟内 |
23 |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
APTT |
>70秒 |
严重的出血倾向 |
30分钟内 |
24 |
(抗凝剂治疗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 |
INR |
>5.0 |
DIC、原发性纤溶症、阻塞性黄疸、严重肝病 |
30分钟内 |
25 |
D2聚体 |
DD |
>3.90ug/ml |
严重的DIC状态,溶栓治疗时不作为危急值。 |
30分钟内 |
26 |
纤维蛋白原 |
FIB |
<1.0g/L |
出血倾向 |
30分钟内 |
27 |
血清抗艾滋病抗体 |
HIV |
初筛为阳性 |
疑似艾滋病 |
当天 |
28 |
血培养 |
阳性 |
细菌感染 |
当天 |
|
29 |
脑脊液及其他无菌体液培养 |
阳性 |
细菌感染 |
当天 |
五
危急值管理分析
一、护理人员采集检验标本过程中的问题:
护士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采集的位置或时间不正确;采集血标本后没有使血液与抗凝剂或促凝剂进行混合摇匀,使标本出现凝血不足或凝血等问题;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
二、医技科室漏报、误报危急值:
检验人员危急值意识不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在第一时间主动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或未要求病区接听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复述结果而听错结果,导致临床误诊、误治。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信息后延迟处置、遗忘处置:
临床医生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或治疗,或与护士沟通不到位,如开了医嘱未及时与护士联系,从而延误病人诊治,失去最佳抢救时机。
四、职能部门无法对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