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9%的人没见过的涉县牌坊路老照片,来看看那些消失的明清牌坊

浅说牌坊路的文化底蕴

——兼及“肃衣坊”之辨

牌坊路,原名“察院街”。
这应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以后的事(此前是不是“察院”,是“行御史台”)(位置,从康熙五十三年《涉县志·涉县城池图》可见,察院和按察司在城隍庙东,牌坊路北)。
之前叫什么?
山雨认为,应且至今确也在部分涉县人口头上仍在叫“城隍庙街”。
之后叫什么?
黄门坊街。
再后叫什么?
牌坊街。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涉县作为城镇建设重点县,地名新统计,“牌坊街”叫成“牌坊路”至今。
牌坊路因哪座牌坊而叫“牌坊路”?
黄门坊。
黄门坊只叫黄门坊吗?
不。
也叫“恩荣坊”。
据说是公元1521年之前为井店举人王科中举立的,意在彰显和感恩。
原为木质,咸丰三年(1853)8月24日毁于大平天国(北伐军)兵火。
光绪年间(1871—1908),县府出资,原址重建,易为石坊。
是为涉县老城著名的“石牌坊”——黄门坊!
有人行文:老城(正)大街旧有”腾蛟坊”、“廷尉坊”、“绣衣坊”、“黄门坊”。
同样行文:老城牌坊路,旧有“宾兴坊”、“灵应伯坊”、“恩荣坊”。
从康熙五十三年(1714)《涉县志·涉县城池图》上可以看到,牌坊路,从东往西,东西向,是“贞肃坊”、“黄门坊”、“御史坊”;西街口,南北向,是“柱史坊”(御史坊的雅称);县衙在牌坊路北,照屏在牌坊路南,屏南,左右,东西向,分列“爱民坊”、“节用坊”。
大家有什么印象?
对,涉县城的牌坊,仅牌坊路及其近侧就集中了7(8)座!
其中,1998版县志上有“肃衣坊”即李栋父子(侄)“双御史坊”,山雨认为,有误,将“繡衣坊”写成了“肃衣坊”。
有人行文将“绣衣坊”放在了“大街”,不明所指。
如果所指确是双御史牌坊,位置,依据《城池图》,当是牌坊路与西街口;父子(侄)御史,是双!牌坊,也是双——牌坊路西头和西街口,父子(侄)坊,相携而立!
还有,如果“石牌坊”(黄门坊)确是原址重建的新的“恩荣坊”,“石牌坊”就在大街与今牌坊路之交,两属,地位凸显!这是山雨看图所得,如有眼误,纯属无心。
欢迎大家关注这两点图上之“发现”!
还有,牌坊路之得名主要是因为有座“石牌坊”。这一点,不会有错;它居中且借景特殊——牌坊路的直直如笔杆儿,石牌坊则象右手紧握笔杆;看巽方(即东南),韩王山,对,笔架峰!
还需要我再说什么吗?!
还不够明白?
山雨再普及一下科举文化知识:
明清两代,考秀才之院试,往往由察院主持。
多少涉县籍童生在牌坊路东段路北的察院做梦和受够了心理折磨?!
什么王科,什么李栋、什么康杰、什么张岸登、什么杨三珠,哪个没来这儿领过“初高中毕业证”?!
再直白点儿说,这儿,察院,涉县明清之“贡院”——额枋题刻“黄门场”——中秀才的必进之第一考场!!!
难怪,王科、李栋他们都在此近购了房定居下来,繁衍着后代,这里是上好的“学区房”呀!!!

“天下文枢”!

这么多明清“举人坊”(不排斥“爱民坊”和“节用坊”,县太爷,哪个没领过举人“学历证”;以官为师,为父母,为榜样),不过是他们(申遂、廖廷、王科、李栋、李应兆等)的石雕(或木雕)巨型“奖状”和“荣誉证书”,也是本县为当世和后代读书人树立的样板儿和标杆儿!!!
结语:涉县老城的牌坊路真的是由众多“牌坊”筑成的景观性街区和道路!!!也是文化景观性长廊和封建性《人生宝鉴》!!!
山雨    辛丑杏月之首    于古沙阳
线索:
有人知道当年“石牌坊”被河北印染厂推士机拉倒后,坊材部件被清运被埋葬的地点!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师从西南政法大学博导、法制史学科带头人张培田教授,曾主办或参与韩志英诉魏县康复医院医疗事故赔偿、吕文贤等犯组织、领导黑社组织罪、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等有较大影响的民、刑案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