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要成为学校食品安全的“报警器”|中教评论
开展学校食堂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可以及时发现、排除隐患,消除祸患,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但是,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失守,往往不是发生在排查前和排查中,而是发生在排查后。这是为什么?从军机坠毁事件或许可以找到原因和答案。
英国第三空军大队总司令鲍德温分析飞机坠毁的主要原因时发现,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的几分钟里。飞行员在战场上精神高度集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在凯旋返航途中,他们开始放松、懈怠,当看到熟悉的基地、越来越近的跑道时,会产生没有任何戒备的安全感,反而容易操作失误。
同样的道理,在学校食堂和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前和排查过程中,学校安全之弦绷得特别紧,精神高度集中,谁也不会打盹。特别是在排查前,各校都会对照排查要求进行拉网式自查,并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整改,食堂和食品安全处于安全期。排查过后,有些学校放松了警惕,甚至产生了“没有任何戒备的安全感”,小隐患被忽视,大隐患被轻视,隐患酿成祸患,最终导致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失守。
排查过后,食堂和食品安全并没有进入安全期,而是进入了危险期。因为排查没有发现隐患,甚至得到上级肯定,有的学校便进入间歇期,思想上松懈,行动上懈怠,这才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再牢固的“防火墙”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此麻痹大意,“防火墙”很可能出现裂缝,出现新隐患、新风险。
因此,学校食堂和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不只是发现隐患的“探测器”,还要成为食堂和食品安全的“报警器”。排查可以暂停,但警报要长鸣。只有警钟长鸣,形成高压态势,学校才会始终绷紧安全弦,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