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茶经6:陆羽的茶修之路「茶学启蒙阶段」
摘要:“茶圣”陆羽渊博的茶学知识、精湛的茶艺技巧以及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究竟从何而来?参考《全唐文》卷四三三《陆文学自传》,《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 陆羽传》,《唐才子传》。将陆羽的茶圣修炼之路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一茶学启蒙阶段;二茶艺研习阶段;三茶经撰写阶段;四贡茶实践阶段;五茶道大成阶段。
我们在陆羽是个什么样的人?里已经讲过,陆羽是个孤儿,从小在禅院里长大。12岁时逃离寺院流落江湖表演戏剧,小小年纪就担任伶正之师。他还是个隐士、诗人,生逢“安史之乱”,忧国忧民,一身才学无处施展,郁郁不得志。到他29岁著《茶经》,后被奉为茶圣。
但是他渊博的茶学知识、精湛的茶艺技巧以及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究竟从何而来?难道真的仅如于丹老师所讲是由他师父智积禅师从小精心教育而成吗?
要想了解陆羽是如何一步步从孤儿而至茶圣的,就必须沉下心来,浸入信史,梦回唐朝,全面梳理他的生平。
参考《全唐文》卷四三三《陆文学自传》,《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 陆羽传》和《唐才子传》。经过梳理,我将陆羽的茶圣修炼之路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即:一、茶学启蒙阶段;二、茶艺研习阶段;三、茶经撰写阶段;四、贡茶实践阶段;五、茶道大成阶段。
一、茶学启蒙阶段
于丹老师在《品茶趣品人生》里讲过一个“积公品茶”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讲过,版本稍有不同。
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听说竟陵积公是茶道高人,就把他召至宫中。宫中的煎茶能手煎了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只饮了一口便放下。代宗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代宗皇帝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把他也召到宫中。陆羽将自采的紫笋茶精心煎好后,献给皇上。代宗皇帝一喝之下只觉茶香扑鼻,滋味鲜醇,果然与众不同。遂命陆羽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只喝了一口,就走出书房,连呼“渐儿何在?”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积公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的出来呀。”
这个故事和“三只大雁为陆羽御寒”一样,都只是美好的附会。陆羽年谱中并没有陆羽被皇帝召见的记载。在陆羽和诗友留下的大量唱和联句中,也没有陆羽曾“进宫面圣”的记录。陆羽青塘别业建成,信州山舍建成这些小事,都有皎然、孟郊这样的大诗人赋诗纪念。不可能“陆羽为皇帝煎茶”这样的大事反而没有记载。陆羽的红颜知己李冶被玄宗召见,就留下了“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的诗句。
事实上,“安史之乱”爆发后,二十四岁的陆羽离开湖北来到江南,他后来的四十八年光阴基本上是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广东这几个江南地区度过的,没再回过江北。
为什么一个杜撰的“积公品茶”故事会流传这么广呢?实际上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弄不明白陆羽的茶艺究竟从何而来?跟谁所学?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事安放在收养他的智积禅师身上。这个故事的潜台词就是告诉大家:智积禅师是个茶道高人,陆羽的茶艺是从小跟着师父烹水煮茶时潜移默化学会的。
那么,这是事实吗?
我们先来看看智积禅师生活的年代,他具不具备成为“茶道高人”的基础。
中唐时期的《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就是说禅门饮茶之风是从开元中时期兴起的。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一共二十九年(公元713-741年),世称“开元盛世”。陆羽出生于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处于开元中后期。也就是说陆羽出生的时候,禅门饮茶之风刚刚兴起。智积禅师作为龙盖寺住持,禅门高僧大德,接触茶饮甚或爱好茶饮都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来看泰山降魔禅师大力推行的“人自怀挟,到处煮饮”的“煮饮法”和陆羽后来开创并风行大唐的“煎饮法”是不是一回事?
三国时期魏人张辑在《广雅》中详细记载了“煮饮法”:“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煮饮法”更多地是把茶叶当成一种具有醒酒、提神、兴奋功能的药材来使用,把炙过的茶粉配上葱、姜、桔子皮,然后用沸水冲泡。可以想象喝起来肯定有一股子药味。但是这其中的“先炙,再捣末”已经具备了“煎饮法”的雏形。
《因话录》卷三记载:“(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
陆羽开创的“煎饮法”,实际是在“煮饮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而成的。他保留了煮饮法中“先炙,再捣末”的过程,去除了添加“葱、姜、桔子皮”等佐料的作法,改为只加少量盐调味,他把“将茶粉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的顺序,改为直接将茶粉倒入沸水中,击沸扬汤,分碗而饮。
“煎饮法”使茶由形而下的药饮,上升为形而上的清饮。并且陆羽把煎茶的过程,规范为“备茶、备水、煮水、调盐、投茶、育华、分茶、饮茶、洁器”九个步骤。这样就初步形成了煎茶茶艺。
唐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记载:“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之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
瀹(yuē ),是煮的意思。瀹蔬:煮菜。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在陆羽以前,那些所谓茗饮者都是把茶叶和其他东西浑在一起烹煮,跟喝蔬菜汤没什么两样。”
我想这个“季疵之前”的称“茗饮者”们,恐怕也应该包括“智积禅师”在内吧?
陆羽从小生活在竟陵龙盖禅院中(三岁到十二岁共九年),跟随智积禅师接触到茶、认识茶、对茶产生兴趣,甚至经常性地烹水煮茶都是有可能的。但智积禅师即使是茶道高人,也只可能是“煮饮法”的茶道高人。
所以,陆羽在竟陵龙盖禅院生活的这一阶段,我把他定位为茶学启蒙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