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无可选择;《辛德勒的名单》之永不被遗忘的经典
蝴蝶效应是在上世纪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提出的一个混沌理论,他说的是,在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会导致一连串的气流运动而最终很可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引起一场飓风。后来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本意渐渐模糊,而蝴蝶效应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微小的变动引起大的结果变化。
《蝴蝶效应》
影片从一群孩子疯狂得可怕的童年开始,暴力、蹂躏、性这些不属于孩童时期的东西统统都出现在大荧幕上。故事的主人公埃文童年时期患有瞬时失忆症,那些可怕的画面会自动的在他的脑海中消失以致于他在成长过程中性格没有因此扭曲,然而他的同伴们的生活却被这些恐怖的童年回忆摧毁得满目疮痍。
《蝴蝶效应》
如想象中一般经典。尤其喜欢男主角每次翻看日记试图回到过去那一刻的配乐,有一种身置其中的颤栗感觉。影片的前二十分钟讲述了埃文的成长。同很多人的童年少年一样,在美丽的小镇里,有母子亲情,还有一群同龄的玩伴。不过却又是如此的不同,他有一个精神病的父亲,有一个性格暴烈的伙伴,更严重的是,有一种失忆的罕见病症,而记日记便成了唯一的治疗方法。于是过往的记忆,变成了一本本的日记。从童年起,便奠定了悲伤的基调。
《蝴蝶效应》
影片一开始就是伊万在被追捕的镜头,有点莫名,但显然他在准备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即使是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伊万依然优先选择在便笺纸上记录下他的行为。这样做的原因,初看时让人迷惑,当看完全片之后,又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他可以凭借这些文字记录穿越时空,他抓紧时间写下那些文字,是不是相当于玩RPG游戏,打boss之前存盘呢?然而后来,这段文字随着伊万无数的人生记忆一起消逝,所以文字到底还有没有意义,没人知道。导演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大量的细节和伏笔,让观众在关闭播放器之后还能慢慢地品味。
整个影片充满迷幻色彩,惊悚程度也很到位,在现实和过去的转变上,设置了新的画面镜头,如埃文看着过去记下所做事情的日记本时,忽然字迹模糊旋转画面慢慢转到日记叙述的过去,还有屋子里的物品全部扭曲混沌然后回到过去。这些新颖的现实与过去的时空转变,都很好的增强了影片的惊悚气氛,也有利于剪接上做到天衣无缝,能够更连贯的带领观众跟着画面去感受恐怖。
《辛德勒的名单》影片展示的纳粹对犹太人残酷杀戮让所有正常的人类都为之震怒和心痛。被人赶出自己的家,集中居住在无数陌生人聚集的狭小区域内,没过多久,他们被送往集中营,行李包裹被人拆开,所有财产被侵占,堆积成山的鞋子、衣服、照片、银器、钻石、金牙。有一幕,在鉴定师们忙碌地分拣犹太人的首饰、钻石等贵重物品的时候,面前有人倒出一包金牙,鉴定师面无表情,却停顿了一下盯着这些牙齿看,这些牙齿是怎样被活生生掰下来的?再后来,更加非人的待遇开始了,犹太人被当做了蛇鼠虫蚁,毫无尊严地活在纳粹的枪口下,随时丧命。
辛德勒本来是个奸商,是乘着波兰的崩溃来分一杯羹的秃鹫。犹太人本已亡国亡家,他却借着跟军队高层的良好关系,尽情压榨他们,犹太劳工不用给工资,只用给党卫军极低的使用费,跟犹太投资人合作条件极其苛刻,甚至连企业的运作也全都丢给那个犹太经理,自己只负责拉拉关系走走上层路线,然后就可以坐在家里数钱了,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奸商啊。
辛德勒不只是辛德勒。他活在每个人的心中,他是人性的一部分,他是人的一部分,他是我们的一部分。要质问,为什么没有更多更多像辛德勒一样的人,是什么决定着人性的底限与上限。希特勒也不只是希特勒。他也活着每个人的心中,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他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要质问,为什么到了到了今天,世界上还有独裁、残暴、恐惧、无保障的人生;要质问,人性的上限和底限到底在哪里,是什么驱动着人做出如此残暴和丑恶的罪行,人性要往哪里发展,人要往哪里去。
《辛德勒的名单》
面对杀戮,犹太人好像从来没有反抗,他们做买卖很在行,讲话很灵光,对着机枪,却再也说不出话。突然想到中国,或许是因为一直有一个国土和民族的关系,同样惨烈的屠杀,同样面对法西斯,中国却喊出了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个人不行,就两个,十个人不行,就一百个。当人不怕死的时候,再残弱的生命,也足以令残暴者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