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石:交易是一门科学
人物简介
李琴忠网络昵称:易士,浙江东阳人,现居地上海,上海升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1993年开始涉足股市。1997参与创办早期的私募公司。
2000年进入海通证券,从事证券自营、策略分析等工作。期间开始专注股市预测科学化问题(2005年6月3号发表《世纪牛市已经来临》,引起强烈震撼)。
2006年解决了股市程序化投资的一系列相关难题——策略标的和投资标的等。
2006年涉足期货市场,以程序化交易为主,日内短线、波段、中长线都有涉及。
2009年任上海升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主管公司投资工作。
精彩语录
无论手工交易还是程序化交易,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是重中又重的事。
做成功的交易者,一定要管住自己的仓位,把风险控制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投资机构必须把策略程序化,否则就不具备可复制性、可持续性,也不可能不套牢踏空。
要想做好期货交易,就一定要制定严格的交易纪律来保障策略的执行,这点是最考验交易员心理素质的,还考验一个人对策略的熟悉和信任程度。
程序化有电脑辅助,判断效率极高,速度可达到毫秒级别。
程序化排除人的心理干扰,不受恐惧和贪婪的支配。
想要长期稳定的盈利,必须有一套稳定的交易规则来控制我们的整个交易过程,否则,即使再有经验的交易员,业绩也往往不可持续。
想要缩短稳定盈利周期,就必须开发短周期系统——进入高频领域
股指交易我不喜欢长线系统,我认为日内交易就很有价值。
我不关心消息面的东西,是因为我觉得市场价格会帮我们做解读。
首先会选择流动性好的品种进行交易,另外我还主要考虑综合交易的成本,比如佣金、滑差、冲击。
我把交易当成自己的人生事业,我此生是离不开期货咯。
在期货市场中我永远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我对市场永保敬畏之心。
采访语录
记者:李琴忠先生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此次采访。您的昵称叫“易士”,请问一下这个昵称的含义或渊源?
李琴忠:根据投资取向不同,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投机者、投资者和交易者。我把自己定义为交易者,所以取名“易士”,表明我是一个交易者。
记者:贵公司的核心团队有几个人?核心团队如何分工?各自的特长如何?
李琴忠:目前我们核心团队成员有5人,根据不同的爱好和专长,分管后台运行、营销、策略开发和交易执行管理等工作。
记者:贵公司的投资理念是可复制、可持续、低风险、高收益、不踏空 不套牢,您觉得一个投资机构需要具备哪些特点、哪些要素、哪些资源才能做到这几点?
李琴忠:关于投资理念可复制性的这个问题,首先,投资机构必须把策略程序化,否则就不具备可复制性、可持续性,也不可能不套牢踏空。
其次,策略要多样化才能有良好的风险对抗能力。如果使用单一的策略,满仓进出,风险会非常大,不符合我们的交易风格。
第三,必须配备专职的策略开发人员,还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策略开发平台。目前,我们公司的策略全部都是基于金字塔平台开发的,我觉得这个平台操作比较便利,在上面编写策略的学习和实现成本较低,而且还能实现一些我们在交易过程中所需的精细化过程控制。
第四,策略的执行也要“程序化”——用组织流程和交易执行流程来保障策略得到精确执行。要想做好期货交易,就一定要制定严格的交易纪律来保障策略的执行,这点是最考验交易员心理素质的,还考验一个人对策略的熟悉和信任程度。每一次符合交易规则的失败都是可以容忍的,而每一次偏离交易规则的行为,即使盈利也是错的。
我们每次交易都强调其执行的精确性,我不可能每次交易都盈利,但执行者必须深刻理解是什么导致盈利和亏损。常胜将军是战场上的胜利者,并不代表他要赢得每次战斗,但他总能知道恰当的取舍,保证每场战斗的成败“一切尽在其掌握”。
最能严格执行策略的人,一定对使用的策略有着非常的信任和理解,而要做到这一步,策略的机理必须能够把握到市场的重要特征。
记者:你股票、期货、外盘、权证都参与过,请问您觉得这四者的核心差别是什么?您最喜欢哪一个?
李琴忠:选取哪个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我有三个考量点:一个是交易规则,这点主要是看是双向交易还是单向交易,是否是T+0交易;另一个是产品设计,这点主要是看最大杠杆和品种最小波动单位的价格比,以及交易费率;还有一个是波动特征,这点主要是看日常波动和月均波动百分比,以及波动的效率。
这三点是影响交易成败非常重要的因素,从量化交易的角度来看,我更喜欢期货一些。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程序化交易的?就您看来程序化交易和主观交易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琴忠:早在2000年,我就在研究程序化交易了,严格意义上的程序化是09年以后。最初是在股票上实现程序化人工交易,后来股指期货开出来之后,我开始尝试全自动程序化交易。
对于程序化交易和主观交易的差别,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
1、程序化有电脑辅助,判断效率极高,速度可达到毫秒级别。
2、程序化排除人的心理干扰,不受恐惧和贪婪的支配。
3、程序化可以事先淘汰不良策略。主观交易易受选择性记忆的困扰,而程序化策略执行之前可以进行完备的历史回测,让策略经过大采样率的验证。
4、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策略,不受个人主观交易经验的限制。
5、可以采用电脑自动化执行来提高执行能力,执行力往往是交易成败的关键。
6、更关注技术层面,不断拓展新的交易领域。对于程序化交易来说,可以交易任何市场品种,不受交易者是否熟悉产品的限制;还可以开发出一些手工根本来不及执行的高频交易策略。
7、程序化交易相对于手工交易显得不那么艺术,让交易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但交易者可以规避一些心理压力。
记者:您觉得具备什么样特质的人才适合做程序化交易?具备什么样的特质的适合主观交易?
李琴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信仰问题。如果你深信市场长期存在某种波动特征,那就相信交易是一门科学吧!而程序化恰恰可以很好的总结和把握这些特征。
如果你认为交易是一种游戏、一门艺术,并且要享受交易过程所带来的刺激和乐趣,那恐怕只能做主观交易。另外,还有的人天生就对市场有灵敏的嗅觉,但他无法用量化的数学语言或计算机语言表述出来,那么,这些人都只能适合主观交易了。
两者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只是交易的不同路径罢了。
当然,我个人更倾向于程序化交易,因为我认为想要长期稳定的盈利,必须有一套稳定的交易规则来控制我们的整个交易过程,否则,即使再有经验的交易员,业绩也往往不可持续。
记者:您说您脾气急躁,是不是因为脾气急躁才选择程序化交易?
李琴忠:我喜欢直截了当的表达观点,谈话时语速也很快,脑子里想到的事情,我往往希望立马就去动手实现。
对于为何选择程序化交易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信仰决定的,跟我性格缓急关系不大。
记者:目前您是以股票投资为主还是期货投资为主?股票投资和期货投资是否都做程序化交易?有没有配合一部分主观交易?
李琴忠:我们公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股票程序化交易,但是以手工方式执行的,我们以完善的指标策略库来指导和规范交易行为,通过交易员来人工实现。
我个人涉足一部分期货交易,这一块的操作完全是全自动的程序化交易。另外也会有一些主观交易,但这只限于在股票领域。
记者:您对期货市场的理解是期货很难做,您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李琴忠:行情不会完全相同,但行情的确又有规律可循,每天的行情总能从历史记录中找到与之相似的情况。一个经过历史回测,并取得优异效果的策略并不代表未来就一定能够带来良好收益。策略的有效性与行情有关,也与策略执行的时间跨度有关,还与策略执行的吻合度有关,想要多方面完美的运转,着实非常困难。
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1%的转向策略,如果行情波动经常是3%以上的,而且在一个方向行进过程中,没有出现超过1%幅度的反向波动,那么,我们的这个策略几乎每次交易都是赚钱的;但是如果正好碰到了一个窄幅震荡的行情呢?假如市场波动总在2%以内,且经常出现1%以上的反向波动(我们常常把这叫做噪音),那么我们的这个策略就变成了总是赔钱的策略。
没有策略能够永远适应市场,行情是千变万化的,市场经常以不同的行进模式前进,单一的策略一旦碰到不利行情就会造成资产的持续回撤,资金一回撤就会让我们对策略产生怀疑,就让人想要后退,执行力会大大减弱,甚至是彻底终止策略的执行。
所以说,想要持续稳定的盈利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正如每个人生命有限而人类社会生命无限的道理一样,虽然每个策略都可能衰退,但成员不断新陈代谢的策略组合却可能一直顽强。
另外,最近和一些交易圈的朋友聊天时,探讨了许多有关高频交易方面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认为高频交易是一条不错的路子。想要缩短稳定盈利周期,就必须开发短周期系统——进入高频领域:先通过测试获得必要的技术参数(如交易的平均误差等),然后利用复杂的算法编写策略,最后加上网络和硬件的优势配合交易执行。但这种方式对交易者的数学知识、编程能力等要求非常高,绝非一般中小投资者能够企及。
记者:在您多年的期货交易经历中,您有没有大赚大亏的经历?
李琴忠:曾经做股票交易的时候有过大亏的经历,但是期货还没有遇到过,当然了,这可能也跟我的期货交易时间还不够长有关。90年代做过很短一段时间的国债期货,真正的日常期货交易还得从有了股指期货开始算起。
做股指期货一开始我就是使用程序化交易,再加上我设计程序时非常谨慎,而且还经过长时间的小单测试,因此实盘跑下来,基本没出现过超出预期的亏损。
记者:您日内短线、波段、中长线都有涉及,以哪个为主?
李琴忠:不同品种所套用的策略不同。一般来说,股指交易我不喜欢长线系统,我认为日内交易就很有价值。螺纹钢我是多周期多策略交易,因为商品具有跨日跳空、最小跳档过大等缺陷,所以我的商品交易往往倾向于做长线一些。
记者:从策略开发的角度,您认为日内短线、波段、中长线这三者中哪种更容易开发,您最擅长哪一种?
李琴忠:开发难度感觉差不多。当然,如果非要有个排序的话,我认为还是越大周期的交易越容易实现一些,大周期的交易需要大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随之带来的好处是可以不必关心许多噪音的处理问题,这也让长线策略的历史回测和策略的实现都更容易一些。
记者:您说您以前看基本面,现在不看了,为什么现在不看了?如果有重大或突发消息的时候,您会不会加以考虑?
李琴忠:首先我认为一切基本面信息都会被价格的变动所消化。现在我们主要是为客户管理资产,我们是以风险控制为最高原则,所以,当我们做股票交易时,我们都是大批量买卖数百个品种以防个股风险。基本面需要人的理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在这个解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主观片面干预,这是与我们的交易原则所相背的。
我不关心消息面的东西,是因为我觉得市场价格会帮我们做解读,如果消息对市场有影响,我们的交易策略就会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一点都不担心突发事件或者什么重大消息之类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愿意承担市场风险,而不希望有任何非系统性的风险。
记者:您主要做股指期货、螺纹钢期货,为什么偏好这些品种?其它品种您有参与吗?
李琴忠:我首先会选择流动性好的品种进行交易,另外我还主要考虑综合交易的成本,比如佣金、滑差、冲击。在这三点中,我尤其关心滑差。如果交易所对某个品种的最小变动价位设计的过大,这种产品无论如何我都不会交易它,因为时间一长,费用太厉害,所以,对国债期货2厘的最小波动单位设计过大的问题,我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反馈,要求纠正。总的来说,综合交易成本超过万分之三我就不考虑交易它了。
记者:您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都有参与,您做股指和商品的策略差别大不大?就现在的市场波动特征而言,程序化交易在股指期货上效果更好还是在商品期货上效果更好?
李琴忠:这个问题应该是没有定论的。我个人感觉股指策略跟商品策略有较大的区别,很多思路用在螺纹钢上就不错,但是嫁接到股指上就不行了,这可能跟我个人的开发水平有关,所以我用在螺纹钢上的策略类型偏多一些。
通过策略的历史回测观察,在股指上的收益率会高一些,但我认为这更多的是行情所赋予的,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策略效果是有阶段性的,每个品种的波动也是有阶段性的。
记者:您做程序化交易多年,这些年来您所用的交易系统大体上是否相同?如果该系统有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琴忠:我的交易系统基本没有变化,我始终认为交易策略需要从底层机理入手,这样出来的策略,轻易不需要改变,期望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来增加未来的收益的做法基本不可取。
记者:您说您到期货市场中赚能赚的钱,您指的“能赚的钱”是哪一部分?
李琴忠:策略是五花八门的,但策略一经选定,就相当于渔民选定了打鱼所用的网。网格的大小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比网格小的鱼或比网还大的鱼都不可能打到。你所能拿到的就是价格走势中能被你的策略所捕捉的部分,这就是所谓“能赚的钱”。
记者:您从事期货交易15年,您觉得期货在您的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您自己在期货市场又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李琴忠:我把交易当成自己的人生事业,我此生是离不开期货咯。
在期货市场中我永远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我对市场永保敬畏之心。
免责声明: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