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早期癌的一些个人体会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拿出来与您分享。望您多多指教!
上消化道视野需要处理的内容主要有气泡、粘液和杂质。针对气泡的胶浆里硅油成分以及二甲硅油散(主要用在结肠),其中单用胶浆的祛泡效果不好,最好合用链霉蛋白酶。处理视野的药物有:二甲基硅油/西甲硅油(以下简称硅油)、链霉蛋白酶(以下简称链霉),硅油具有祛泡作用,链霉蛋白酶为祛黏液剂,两者作用机制不同。用链霉裂解处理过的黏液不那么粘稠之后,硅油的降低表面张力的祛泡作用才会发挥的更好。也就是说,链霉+硅油的组合才是祛泡效果更好的选择。实际上好多基层单位的内镜检查是用不了这些药物的。工作中发现单纯使用或者不规范使用链霉的患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干净,原因主要是链霉去除了粘液的同时,仍然遗留有杂质、气泡和部分黏液,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内镜检查前“硅油+链霉”的使用中:链霉使用时间以及服用时温度等容易被忽略。在内镜检查前30min用20-40℃的常温水溶开+碳酸氢钠后口服,同时服用硅油。如果你过早或者过晚用药(无法充分发挥药效),或者是水温过热过凉(酶的要求温度),或者忘记使用碳酸氢钠(酶要求在碱性环境发挥作用),这些不规范使用都可能会导致药效不好。
接下来就是健康宣教了。每个人的唾沫咽下的频率不一,所以喝完药之后有很多患者会陆续咽下唾沫(不是唾液),这时建议患者尽量不要频繁咽下,内镜操作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唾沫咽下。这些应该在健康宣教里注意提示患者。这些内容让患者本人明白之后才可以,正确的配合,否则患者特别容易敷衍和不当回事。
这里说下视野的再处理。消化道视野在准备干净之后,随时可能会遭到破坏--比如咽下的吐沫,患者的干呕动作等等,当然这些情况会因人而异,严重时咽下的唾沫会瞬间让胃内视野变得气泡增多,再加上钳道小、气水不畅、导光窗挂水等,几乎这个胃镜没法做的更细致了。这种视野的冲洗处理费时费力,在病人较多的情况下,难免会敷衍操作。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黏液特别的粘稠还附带着一些杂质漂浮物,钳道小的镜子根本吸不出来,这时需要提前用链霉了。这些是为了视野的努力,在漫长早癌的路上只是基础,只是开端。镜子方面有三个问题,一是气水不畅,二是CCD导光窗挂水与污渍,三是旋钮框量(松松垮垮导致角度不够)。在内镜的使用过程当中,经常发现使着使着图像模糊了起来,我们要使用送气送水清除,发现冲水速度不够或者冲完之后仍然挂水。
这可能由于内镜洗消、存放和维护内镜过程中,没有清洗干净并吹干,污渍滞留在导光窗,原有疏水涂层失效而经常挂水;污渍滞留在钳道尤其是气水喷嘴,导致气水不畅和导光窗冲洗不利。送气时送点水,送水时送点气的尴尬局面就出现了。这就像汽车的雨刷器,喷不出玻璃水和前挡玻璃污渍了,不利于驾驶的安全性。
旋钮出现框量,导致内镜角度不够,最常见的就是胃底翻转观察贲门、特殊角度等无法观察,以及能看见病变活检钳进钳道后取活检就够不着了,这会影响特殊角度观察病变和活检。奥林巴斯旋钮的链条设计会越框越严重,富士的旋钮为钢丝结构再框框就断了,所以只能及时送修。
内镜操作方面:第一控镜能力,第二拍片能力。镜子的控制,首先是控制视野抖动。镜子拿得稳,才能看得清楚细致,这类似于我们用手机或者录像机进行录像(不用斯坦尼康),防止有时看起来像“哆嗦”。还有内镜操作要配合患者,轻柔操作减轻患者干呕等反应也是一种控镜能力;其次是控制视野,视野全面,位置恰当,尤其是在蹩脚和狭窄的位置,加上需要冻结、气水、NBI/FICE/BLI、放大等按钮的结合使用时,凸显控镜能力的重要。
第二就是拍片的能力,拍片的问题请不要全部推给图文工作站。内镜拍片需要:冻结采图、标准化采图以及采全图。这里说下冻结(Freeze),冻结可以理解为动态视频的静止,但绝不是简单的固定图像。早期内镜设备冻结时有图像清晰度不够、容易出现拖尾以及彩虹现象(奥林巴斯现在也有)等问题,这时冻结会出现图像发虚或拖尾,直接采图反而比冻结采图还要清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冻结彩图的习惯。现在的冻结进步很多。冻结是选取冻结前半秒钟的视频自动挑出一张较为清晰的图像,并在亮度、清晰度、对比度和色调等进行二次优化后才呈现出来。所以冻结图像比暂停视频图像清晰的多。冻结是让图像便于观察和采集,如果冻结之后的图像不满意,也可以快速的废弃不用,这是一个好习惯。有关标准化采图和采全图,可以参考挂图和共识意见。消化道早期癌包括了食管、贲门、胃和结肠的早期癌,其中结肠的较少,最为复杂的就是食管早期癌和早期胃癌的知识,尤其是早期胃癌的理论体系偏多不容易记住和实践。其中早期胃癌的三大理论(八尾、八木和小山),各有各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不能一套理论通吃或者将三大理论进行融合使用,但这些不能影响我们学习和实践,多努力就是了。总体来说,三大理论主要关注粘膜表面血管和微结构的变化。除了这些关注粘膜表面的理论,还有未分化癌的“理论”。需要注意“早期烂根晚期露脸”的未分化癌,有更加独特的内镜诊疗体系。
前几年早期食管癌是热点,现在早期胃癌成为热门中的热点,通过学术会议、互联网教学示教等传播这些知识,感谢这个时代吧!大家积极的学习早期胃癌理论,很多人学的次数不少,但是真正能够落实到手下的技术经验却不多,足以见得其复杂理论学习难,使用镜子设备不到位,团队制度不健全以及病理合作难等诸多难点。大部分基层医院的内镜水平还停滞在视野处理和偶尔幸运发现早期癌的阶段,真正的理论体系和先关制度并没有夯实。
早期癌的病理方面主要是病变取材、固定标本和诊断标准。首先是病理诊断标准,放宽,早期癌的诊断会偏多;收紧,早期癌的诊断就会偏少。这虽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成分,但主流上绝大部分还是客观和统一的。比如日本和国内一些三甲医院掌握的诊断标准相对“宽泛”,这时他们病理诊断早期癌的病例到我们这里可能认为是仅仅够高度异型增生。我们内镜医生需要与病理医生合作,学习病理知识丰富诊断经验。病变的取材,尤其是ESD术后的标本固定和取材,“规矩”较多,国家专为此制作了共识指南,由此可见一斑。
在早期癌的路上需要反复学习、及时实践、及时总结、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并且有所“悟”,之后才能有所提高,尤其“悟”的总结意义非凡——“要多根弦,不要缺根弦”!希望朋友们早日成为早癌达人!
相关链接:探寻早期癌路上的“绊脚石”
作为内镜领域的权威新媒体,“镜路同行”致力于成为内镜人的职业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