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建筑 | 罗密欧阳台下的随想

“读建筑”是“魅力衡复”推出的全新板块,笔者寻访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老房子,通过散文的形式,每期介绍一幢有故事的老房子。通过读建筑,讲故事,说人物,谈历史的方式,号召更多人关注、喜爱衡复这片文化热土。

小编介绍

笔名:蜉蝣子

兴趣爱好:看电影,阅读,旅游

自我介绍:蜉蝣子,天地依,水波不兴烟月闲。忘尘人,千峦披,山色一任飘渺间。大家好,我是喜欢历史文化的小编蜉蝣子,欢迎大家跟随我的脚步,来一次指尖上的人文之旅。

如果历史会说话,那她应该会通过建筑来表达。如果城市会打扮,那道路无疑是她别具一格的美丽妆颜。在上海有这样一条马路,她的相貌形如新月,马路两旁遍植梧桐,花园洋房鳞次栉比,西式公寓风格各异,非常的安静优雅。她就是海上遗珍——武康路。走在这条路上抬眼望去就,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海派风情。从清末到新中国这段历史,她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在一个冬日的下午笔者又一次走进了武康路,站在罗密欧的阳台下,穿越时光的尘埃,感受别样风情。

武康路的雪景

从武康路华山路路口的丁香花园到武康路南端的武康大楼,这条路上住过的名人之多,故事之传奇,足以串联起一段清末到新中国的精彩历史。但在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既不是高大的武康大楼,也不是精巧细致的开普敦公寓,而是武康路210号。

罗密欧阳台的命名起源

她建于1934年,是一座西班牙风格的花园洋房。建筑主体三层,局部二层,从整体到细节都有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特征:红瓦屋顶,屋面出檐小,檐口一圈券齿带饰,墙上另有绿釉构件装饰的小窗洞。细长的矩形和半圆券门窗洞散布建筑各立面。它全无遮挡的环境,十分有利建筑爱好者们欣赏品味。最有趣味的一处就是沿街的弧形入口,只一层,二楼像是阳台,迎着路人,隐约好像那主人的身影刚刚闪回屋中。

上海著名作家陈丹燕也很欣赏这幢欧式情调的小楼,她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以细腻生动的文笔描述了这个充满爱情的阳台:“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阳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意大利、维罗纳、朱丽叶阳台

▼中国、上海、罗密欧阳台

莎士比亚剧作《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北部的维罗纳,罗密欧曾在茱丽叶家的阳台向朱丽叶求爱,这段悲剧爱情故事和朱丽叶的阳台一起留给了后世。维罗纳城内仍保留着朱丽叶的故居,故居中“朱丽叶的阳台”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可是许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在上海徐汇区这条让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的马路上有个罗密欧阳台。同样的浪漫,迥异的风情,让这两个阳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因为一部剧作而结缘了。由此也可见历史建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罗密欧阳台的前世今生

花开花落的人间,曾有的思念,在那轮回转世中,注定的因缘。阳光穿过淡淡的云层,洒黄色的外墙上,恍惚间在这条路上的建筑仿佛已不是固定的钢筋水泥,而是鲜活的生命,也许她正向来往的行人诉说着什么。这也让笔者不由的想起这座建筑的前世今生。

▲ 银装素裹的罗密欧阳台

1935年前,此房的业主是炒房人吴顺发,他在快速获利后,将房子转手卖给了一个叫周芝生的投机商。周芝生与夫人金巧珍共育有儿女8人,1937年两人离异,周芝生于是将此房及一笔钱留给妻儿。金巧珍从此带着八个子女生活在这幢房里,或许是坐吃山空,又或者是其他原因,1951年年底,年过花甲的金女士也离开了久居的寓所,新的房主李藏拙买下了这里。

李藏拙是位精明而成功企业主,上海轴承厂董事。当时,他以市值2亿8千万(相当于改制后人民币2万8千元)的价格买下这里,他和夫人陆霞贞加上五个子女举家迁入。但不久,国有化进程到来,还有那场运动,让李藏拙一家被迫搬离这里。1976年,上海房产局开始陆续归还这幢房子的产权和使用权, 1982年,李藏拙的二儿子,已定居美国的李志鹏申请回国探亲,并请求全部归还该房产的归属权,获得批准。1984年,武康路210号重新回归李家旧主人手中。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历史的书页已经翻过,沧桑的岁月又有几人知晓。

▲上图:武康路街景、下图(左):武康庭、下图(右):巴金故居

如今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罗密欧阳台的邻居也悄悄的发生了改变,她们有的变成了宾馆,有的变成的咖啡吧,还有的成为纪念馆,这些变化让这个优雅的街区又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上海是一座特别的城市,她优雅高贵,风姿绰约,十里洋场是她昨天的笑脸,浦江两岸有她今天的期盼。在如今这既往开来,变革不断的时代,如何让城市变得更有活力和魅力,让传统的海派文化在新的浪潮中继续蓬勃发展则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