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谈“包产到户”

党的七千人大会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得到逐步调整。在农村,由原来以人民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以生产队为单位后,农民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于是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又在许多地方自发地搞起来。1961年,安徽省委主张对这种形式进行支持和引导,当时负责农村工作的邓子恢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支持安徽省委的意见。

  1962年7月9日、11日,邓子恢在中央党校作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邓子恢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做法。他说,现在集体经济的经济管理大部分没有搞好,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表现在社员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责任制没有建立起来,派工不能因材施用,不能真正做到分工而又合作。邓子恢主张要固定所有制,使所有权、生产权、管理权、分配权统一起来,都在生产队,使土地、牲畜、大农具都归生产队所有。邓子恢提出要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实行队(生产队)包产,组包工,田间管理包到户;对一些特殊的技术活,可以实行联系产量超产奖励的个人责任制。他不同意把单独干活等同与单干,说:“认为集体劳动就是一窝蜂,单独干活就是单干,单干就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又说:“不能把作为田间管理责任制的包产到户认为是单干。”

  然而,邓子恢的这些意见,在1962年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并被认为是刮“单干风”。

(0)

相关推荐

  • 【琴泉·小说】张玉福《树神》

    [作者简介]张玉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载于<青年文学家><西部作家><草原><鄂尔多斯文学>等刊.出版报告 ...

  • 我的祖国和我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用人生的几个片段来说明,有大海的宏伟蓝图才有浪花的具体向往:有大海的召唤承托才有浪花的一往无前. 1.四个现代化 十岁之前就知道四个现代化,知道 ...

  • 父亲的奖状

    今日话题: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之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邓小平逝世21周年, 1979年,在老屋客厅的土墙上,端端正正地挂着一张父亲获得的.类似于过去小学"三好学生"大 ...

  • 父亲想您说的包产到户经历

    本文收录<中国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一书(南方日报出版社) 今日话题: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之一 昨天是邓小平逝世21周年,而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下旧作,写于2001年,修改于 ...

  • 郭 征||下白泉公社“包产到户”始末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国家百废俱兴,一片繁荣.<必由之路>纪录片向全国播放,这部政论专题八集电视剧,反映改革是中国的必由之路,镜头对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拉开农业改革的序幕.宁武县原下白泉公 ...

  • 王建新||四十年前的几件文秘往事

    时光流逝,岁月潜行. 转眼之际,我国改革开放如白驹过隙,似弹指一挥,已经走过整整四十个春秋. 这四十年间,我国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辉煌照人,有口皆碑,丰碑高耸. 作为共和 ...

  • 从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看我国农村生产的发展与变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拨乱反正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同时,中央领导人民勇敢地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这个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冲破人民公社经营管理模式开始的. 从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到80年代初,农村 ...

  • 「小岗创举」包产到户,村民按下红手印

    [历史瞬间] 18户农民 秘密签约 "这样写,管不管?""管!" "管的话,那就按吧!" 屋外北风呼啸,伸手不见五指,屋内人影绰绰,一点如豆 ...

  • 关于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相互关系的探讨(论文)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 1.农村家庭承包制是我国农民的一大创举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在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18位农民在这里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

  • 同样的地块,在过去时粮食产量很低,但现在的粮食产量咋高了呢?

    凡是经历过"生产队时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每年的365天当中,不但有360天需要天天吃粗粮,而且,还需要俭省着吃.否则,是一定会闹饥荒的. 我们这里是山区,不但没有大块的田地 ...

  • 聂延力:责任田(外一章)|散文

    姜广富:探视室里的眼泪|闪小说 文/文/聂延力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80年代初期农村推行一项重要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承包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 往事 ‖ 包产到户那些事

    卢祖政 /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推行近40年了,它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丰收,一举解决了缺粮问题,全方位推动了农业农村大发展.从1973年到1983我一直从事区乡工作,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