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神剧不科普 — Mother mother 是"姐姐"?
Mother mother 是"姐姐"?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Father father 是爸爸,爸爸买来大西瓜。
Mother mother 是姐姐?错了,重来;
Mother mother 是嬢嬢(niáng niáng)?错了,再来;
Mother mother 是家家?错了?
对了,对了!其实“姐姐”、“嬢嬢”、“家家”都对了!他们都是“妈妈”。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哈哈,小编和你们一样,闲暇看剧时,对剧中福康公主徽柔在和亲妈苗昭仪聊天时蹦出的“姐姐”一称,猛然一惊,满脸问号,嗯?小公主莫不是和身边的小姐妹玩太嗨,嘴瓢叫错了人?
但是剧中却不止一次出现“叫错人”的情况,而且是从小叫到大,小编这好奇的心促使我翻出封尘已久的汉语词典,里面的一条词语解释是这样写的:
姐姐:称母亲
小编真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了,看过了这么多的古装剧,什么“娘、母后、 额娘”等等称呼都曾听过,但用“姐姐”来称呼母亲还是头一次听说,为此,小编决定恶补一下对母亲的称呼。
了解过后才知道,原来古代母亲的称呼竟如此之多,并且都在历史中有过记载。
在汉代以前,人们还都称呼自己的母亲为“母”,在书面文字上为“妣”[bǐ]。诗词当中也多有记载,比如“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父兮生我,母兮鞠[jū]我”,或者“父为考,母为妣。”后来,才对“母亲”的称呼渐渐发生了些变化。
四川的“姐姐”,江淮的“社”
在汉朝时期,四川人便把母亲称之为“姐”了。许慎的《说文》一书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姐”是四川人对母亲的称呼。原来“姐姐”由此而来啊~
同一时期,江淮一带却是称呼母亲为“社”。其中《淮南子·说山篇》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这里的“社”指的就是母亲了。
由此可知,不仅是朝代变更引起了称呼的变化,就连地区的不同,称呼也会有各种有所差别。小编大概可以理解,“姐姐”和“社”就相当于古代的方言了吧~
南北朝的“家家”
南北朝时期,母亲又被称为“家家”。其中在《北史·南阳王绰传》中说:“(北齐南阳王高)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意思是说,北齐时期的南阳王高绰和他的兄弟们都称呼父亲为“兄兄”,称呼母亲为“家家”。
哈哈~ 是不是有感觉又是很新鲜的一种对母亲的称呼呢?并且,这里不仅是对母亲的称呼有所不同,对父亲的称呼也是小编从来没听过的呢~
同一辈分的“姐姐”和“嬢嬢”
宋朝时期,人们对母亲较为普遍的称呼为“娘”或“娘娘”。但古代的等级制度森严,对于嫡母和父亲妾室的称呼也会有所区别,嫡母可以称呼为“大娘子”或“母亲”,自己的亲生母亲却只能称呼为“小娘”。
宋代的皇子皇女对于母亲的称呼虽然与寻常百姓有所不同,但同样有等级的划分。比如身份是妃嫔的生母,只能称其为“姐姐”;嫡母(皇后)则可称为“娘”或“娘娘”,这也就是徽柔称呼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姐姐”的由来了。
而剧中,“嬢嬢”一词,在古代时期和“娘娘”为同一个词,“嬢嬢”只是“娘娘”的繁体写法罢了。
或许有小可爱会疑惑了,“姐姐”在宋朝的时候的确是特指自己的生母,那用什么来称呼我们现在汉语中的姐姐呢?别担心,宋朝也有专门的称谓来表示姐姐,那便是“女兄”,单单从字面来看,我们也不难看出它的意思了。
科普了这么多古代人对“母亲”的称呼,不知道各位小可爱们记住了几个啊?小编的小本本上可是记录了满满的文字啊,这不学不知道,一学又是一箩筐的知识点啊!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有很多,其他称呼也很讲究,你还知道哪些个性又别致的称呼吗,一起在下边留言讨论一下吧~
对了,对了,今年的母亲节,你送祝福吗?小编在这里谨代表所有的儿女,为天下所有的母亲献上一句迟来的祝福 — “姐姐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