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互骗:贵州告急之八 2024-05-17 17:01:14 一方面这个贫困人口都是农民,所以限制了官方决策者的想象,以为只有搞农业才是正途,另一方面,农业在官员眼里是一个不交税的行业,所以觉得这是优惠的条件,也许更容易获利,这完全搞懵了方向。其实,正因为农业的低效益特点和对民生的必要性,使得全世界的政府(不管什么体制)都知道不能没有,也就不得不补贴着存在。对于农业的补贴,必须是常规的和普惠的,这样,农业的生存状态才会正常。食用菌产业扶贫显然是官员们僵化思维里唯一认为(实际上没有认为只是无知)可能的途径,所以粗暴的人为干预,初步结果证明很难好的了。这几年流行“菌文化”,老实说,中国很多事情就是死在“文化”两个字上。贵州这种文化平均水平偏低的地方,必然是文化的重灾区。我从不认为食用菌产业包括了“菌文化”,而且食用菌产业的从业人员也不是太有文化,包括我本人,虽然不是文盲,也是文化盲。我感觉“菌文化”就是寄生在菌业上面的一个毒瘤,中国有多少“菌博”就意味着“菌文化”从菌业吸了多少血。这个和暴发户拜庙有得一比:许多“先富起来”的人,都是毫无道德节操坑蒙拐骗起家的,口袋里多几个钱了就开始求“菩萨保佑”,并不是缘由菩萨让他致富了,而是有钱后却没有安全感才盼望“菩萨保佑”。搞菌业的如果有点模样了,就要附庸风雅搞点“菌文化”,大概也是觉得光有钱不一定被人看得起,必须得有“文化”,这样一来,“菌文化人”才能在菌业里面有点说话资格了。中国的菌业各种“博物馆”,从庆元的香菇博物馆到全国各地的各种涉菌馆,都比不上任何一家道观的香火,无非如夜壶样,只是仪式需要才开门而已。政府决策都不依赖科学的时候,“菌文化的”所谓的科普功能也是瞎掰,科普普什么?普文化故纸堆吗?那玩意只需要背书!菌文化方面的主要人物在菌科学和菌技术方面大体上乏善可陈,但文化绑架很厉害,没有多少人敢于像我这么不要脸面承认自己没文化。文化在菌业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替政府吹牛皮,所以很早以前我就接受了中国文化就是吹捧文化的观点。所谓文化都是死人不要命的吹,比如“倾盆大雨”,再大的雨他也是一点点的,盆子倒水是一片片的,文化人管这叫夸张,但到了科技和新闻领域,夸张也就是吹牛皮了。贵州的食用菌产业扶贫,到底产生了多少实际效益,我没有什么详细调查,但贵州这两年的宣传就太文化了,朱国胜先生前脚在石林黑木耳论坛和我们报告说贵州总规模20亿袋左右的时候,我就表示了极大的怀疑,而后脚到了安龙会议上,这个数字就被人说成了30亿多。前后还不到一个月呢?所有企业都加班加点吗?我拿雪榕(毫无疑问是贵州最大单体食用菌企业)算数,海鲜菇日产12万袋,一年不过4000万左右,其他还有三种:金针菇、杏鲍菇、香菇,从其产量分析都不太可能超过海鲜菇,姑且笼统合起来算2亿。安龙虽然花了几百万免费拉伕开了个热闹会议,香菇打死不到一个亿。何况,据说也就是中心区域摆的比较满,乡下的棚子,空置率不是一般的高。从安龙到漳州转会的人介绍说,三个参观的基地,有两个不咋的。贵州原有的优势种类主要是天麻和竹荪,天麻竹荪的产量近两年当然有所增长,但主体规模与“食用菌产业扶贫”并无多大关系,合并起来就也算他四个亿。这三个方面满打满算加起来,凑到七、八亿不得了,别的灰头土脸拿不出手的地方,如何加起来做出十二、三个亿?江苏爱菲尔钢构的刘兵,到贵州改行搞香菇木耳,进步最快,但花了好几亿,连十分之一亿的菌袋都做不出?以前的他红光满面,现在一头麻丝,熟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对不管是二十亿还是三十亿,都严重不认同,而贵州能够吹成这么多,文化和文化人居功至伟。中国真正的香菇大县是西峡,那地方几乎农村家家种香菇,也不过整了3个亿(政府数据大一点,说是5个亿),贵州在任何地方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景象,没资源,没人,贵州人比河南人懒好几倍。所以,那些什么关于贵州到底有多少食用菌发展潜力的说法,基本上是文化人和政府之间的互骗游戏。有次一位贵州地方小官员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和我聊起来,他说为什么人家能够做到你却说做不到?我说你现在弄的东西写出去估计别处也会认为你做到了。然后,他沉默了。贵州扶贫的业绩,大体上都是这么来的。 (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加强南漳品牌建设 引领高质量发展 东巩镇:围绕"四镇"建设 打造五大品牌 3月9日,南漳县东巩镇裕农菌业有限公司菌棒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加紧生产菌棒,奋力完成今年400万棒计划,目前已生产300万棒.据了 ... 译研动态|“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5月14日,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目前,已有2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来自110个国家和6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和负责人确认将出席本次高峰论坛.而值得注意 ... 译研动态|“‘CCTSS西葡语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第一期作品评审会”7月26日将在北京召开 为加强中国与西葡语国家文化互译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和拉美地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外人才交流和实践合作提供平台,并推动中.拉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在文化部外联局的指导下,中国文化译研网"'CC ... 译研动态|“‘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第一期作品评审会”在京召开 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 "'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第一期作品评审会"(以下简称"评审会")7月26日在北京召开.13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作家.孔子学院领导 ... 译研动态|“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一期项目初审结果公示 "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为落实李克强总理指示,服务中.拉文化合作大局,由文化部于2016年发起,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研究传播中心暨中国文 ... 译研动态|“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一期资助作品公示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与拉美地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中拉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文化部于2016年发起"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并委托北京语言大 ... 译研动态 | “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第二期翻译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和拉美地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中拉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原文化部于2016年起发起实施"中拉思想文化经典互译工程".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 ... 烽火映黔山|“文化西迁”到贵州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北平.天津陷落,南京.上海失守,我国的文化教育中心遭到灭顶之灾.为了保卫文化尊严,保存文脉,大批学校纷纷内迁,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波澜壮阔的"文化西迁".成千上万& ... 向死为生:贵州告急之十一(下) 我说的力求小成,实际上是指前面两条的综合原则,不追求结果的高大上,而是在梳理这些企业的存亡的时候,做一回成败论英雄的事体.小成的不是已经成功的,而是还有希望和潜能,能够存在下去逐步正常融入行业的少数企 ... 向死为生:贵州告急之十一(上) 虽然因为民意的关系,没有人敢于公开驳斥我对贵州的这个评论,但是我也相信,背地里有人是不服的,当然更多的是恨得咬牙切齿的,可以肯定最多的是觉得痛快淋漓的. 最常见的反对我的论调就是:批评谁不会?你得提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