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施肥技术的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

一、精确施肥技术的操作规程

1、土壤数据和植物营养实时数据的采集。

对于长期相对稳定的土壤变量参数,如土壤质地、地形、地貌、微量元素含量等,可一次分析长期受益或多年后再对这些参数作抽样复测。对于中短期土壤变量参数,如N,P,K、有机质、土壤水分等,应以GPS定位或导航实时实地分析,也可通过遥感(RS技术和地面分析结合获得生长期植物养分丰缺情况。这是确定基肥、追肥施用量的基础。

2、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为精确施肥提供了基本条件,GPS接收机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气象条件下获得4颗以上的GPS卫星发出的定位定时信号,而每一颗卫星的轨道信息由地面监测中心监测而精确知道,GPS接收机根据时间和光速信号通过三角测量法确定自己的位置。

3、决策分析系统。

决策分析系统是精确施肥的核心,它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模型专家系统两部分。植物生长模型是将植物及气象和土壤等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大量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农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成果,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生理过程与环境和技术的关系加以理论概括和数量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它是环境信息与植物生长的量化表现。植物营养专家系统用于描述植物的养分需求,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4、控制施肥。

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实时控制施肥,根据监测土壤的实时传感器信息,控制并调整肥料的投入数量,或根据实时监测的植物光谱信息分析调节施肥量。二是处方信息控制施肥,根据决策分析后的电子地图提供的处方施肥信息,对田块中的肥料的撒施量进行定位调控。

二、精确施肥技术的操作规程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实时采样分析的新技术、新仪器有了长足的发展,如基于土壤溶液光电比色法开发的主要营养元素测定仪、基于近红外多光谱分析技术和半导体多离子选择效应晶体管的离子敏传感技术、基于近红外多光谱分析技术和传输阻抗变换理论的水分测量仪、基于光谱探测和遥感理论的植物营养监测技术等

2、但由于卫星信号受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产生的定位误差可达100m,所以为满足精确施肥需要,还需给GPS接收机提供差分信号即差分定位系统DGPS。DGPS除了接收全球定位卫星信号外,还能接收信标台或卫星转发的差分校正信号,提高定位精度(1~5m)。现在的研究正向着GPS-GIS-RS一体化、GPS-智能机械一体化方向发展

3、在精确施肥中,GIS主要用于建立土壤数据、自然条件、植物苗情等农田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属性数据的地理统计、处理、分析、图形转换和模型集成等。

附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