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越快尾声越近

鲁迅1927年《谈所谓“大内档案”》文章里说“我的寓所近旁的一个垃圾箱,里面都是住户所弃的无用的东西,但我看见早上总有几个背着竹篮的人,从那里面一片一片,一块一块,检了什么东西去了,还有用。”100年前的事儿,今天仍然颇有共鸣。

如今早上出门,总会看到有人在垃圾桶里翻来翻去,捡东西……100年前有捡垃圾的,100年后今天仍然有;100年前有要饭的,100年后今天仍然有。

捡垃圾,雅称拾荒,并非因为生活窘迫,主要是因为垃圾还有价值,没有价值的垃圾不会被捡走,只不过那种价值不被丢弃者,却为拾荒者在乎而已。

要饭的,也叫乞讨,此处指职业乞讨除外纯为生活所迫而主动乞讨的现象。据说,伍子胥、朱元璋、希特勒都当过乞丐,就连我的爷爷奶奶也经历过逃荒要饭,当年拖家带口从河南的家乡一路乞讨,到过安徽的蚌埠,又一路讨饭返回。乞丐现象,不仅100年、1000年前有过,今天还有,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

如果把拾荒,尤其是乞讨,视为人类社会(特别是生活保障领域)的一个短板。那么,对照木桶定律,人类是进步了还是没有进步?抑或,乞丐现象是永恒存在,与人类进步与否无关?亦或是,木桶定律失效了?

所谓木桶定律是说,一个由条板拼成的水桶,其容量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如果木板中有一块较短或者有漏洞,木桶就无法盛满水,此类现象又称短板效应。组成某个机构、团体的各个部分长处短处不均,而具有短处的部分决定着整体水平。因此,不少人提倡补“短板”。

如果说,人类社会没有进步,简直荒唐可笑。因为,直观上人人都会认为人类进步了,比如,过去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而今有了无人驾驶车、飞机、手机、监控……

其实,木桶短板,更多情况下是一种比喻。某个机构、团体里如果短板过多,则可能影响整体水平,如果不太多则影响有限。所以,木桶定律本身看似完美,但在实际应用上还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它擅长解释学生的考试升学,如果一门课成绩低就会影响总分,但在其他方面就未必适用,比如拾荒、乞讨现象影响不了社会的整体进步。更何况,补短板几乎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无论如何弥补,不可能十个指头一边长,也还是会有长短不一的,“一个都不能少”是极其理想的模式……

看到这里,是否有坐着过山车又回到原点的感觉。今天,人类是进步了,生活手段的确高级了,但人类总体上更加高级了吗。人类今天似乎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是与此同时,诸如新冠病毒之类无形无边的桎梏也在夺回更多的自由(封闭、禁足),在生存环境上似乎更加恶劣了(瘟疫、灾难)。这场新冠瘟疫从2020年初到2021年初漂染全球人口的1/70,何时才是尽头,飞机、高铁、航母、城市、风景等无论多么高级也会失去作用,人类用一种方式从自然界攫取自由的同时,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偿还回去……而在共同环境灾难前面人类内部仍在互相倾轧,今天的“丛林法则”在人类的骨子里几乎完好如初。

于是,“进步”究竟“步”在何处,还要“进”到何方,越来越显得盲目和虚妄。不过,要说人类盲目虚妄吧,确是在小看人类的智慧,实际上,人类最终目的地只有一个:灭归,跑得越快尾声越近,主观追求必定也只能是盲目虚妄的。对初设的“美满”的追求,最终往往会遇到缺憾,结果多是事与愿违。如果“进步”是一枚硬币的正面,那么,把它翻过来,它另一面隐藏着的有没有倒退,你说呢。(21.01.30 北京朝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