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税事拾遗之三 吕饴甥“作爰田”始未
秦晋韩原之战
《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晋侯使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
译文:
晋惠公派遣郤乞告诉瑕吕饴甥,同时召他前来,饴甥教郤乞该怎么说话,说:“把都城里的人都召到宫门前而用国君的名义给予赏赐。而且告诉他们说:“我虽然回国了,但已经给国家带来了耻辱,还是占卜一个吉日,让我的继承人圉就国君之位吧。’”郤乞回去照办,大家一齐号哭。晋国就在这时开始改易田制,开阡陌从新规定田界。吕饴甥说:“国君不为自己在外而担忧,反而为群臣担忧,这是最大的恩惠了,我们准备怎样对待国君?”大家说:“怎么办才行呢?”吕饴甥回答说:“征收赋税,修理装备武器,以辅助继承人。诸侯听到我国失去了国君,又有新的国君,群臣和睦,装备武器比以前更多。喜欢我们的就会勉励我们,讨厌我们的就会有所害怕,也许会有好处吧!”大家很高兴,晋国因为这样而开始兵制改革。
解析:
春秋时期,鲁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晋背秦约,又拒秦籴,秦穆公出兵伐晋,生俘晋惠公,后准备释放惠公并与晋缔结和约。晋惠公知此消息后,命郤乞告知吕甥,后者给郤乞出主意,让他召集国人,假借晋惠公名义赏赐国人,“以悦众”,同时假传惠公之言:“孤虽归,辱社稷矣”,众人听是言皆哭,通过赏赐“悦众”和以国耻感人,争得国人支持,“于是乎作爰田”。接着,吕甥说:由于兵败于秦,“兵甲尽矣”,提议“征缮以辅孺子”即“征收赋税,修理装备武器,以辅助继承人”,众人同意,“于是乎作州兵”。
晋国推行“作爰田”与“作州兵”两项改革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晋“作爰田”直接导因是兵败后的国贫兵弱,故其目的在富国强兵;二、“作爰田”与“作州兵”有一定联系,一属经济改革,一属兵制改革,前者当是为后者提供经济条件;三、既称为“作”,则“爰田”制度乃新推行之制度。
“爰田”究竟为何意,按历代史学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认为爰田即赏田。《国语·晋语三》注引东汉贾逵云:“辕,易也,为易田之法,赏众以田。易,易疆界也。”2、认为爰田是赏税。晋杜预注“爰田”为“分公田之税应入公者,爰之于所赏之众。”3、认为爰田即田赋。《国语·晋语三》韦昭注引“辕田,以田出车赋。”4、认为爰田即换田。张晏曰:“周制三年一易,以同美恶”,孟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张晏、孟康认为:“爰田”有周制与秦制两种,周制“爰田”为换田,以使受田者通过定期换田而均享良田与瘠田。5、近人高亨《周代地租制度考》云:“作爰田可能是解散农奴,叫他们转为农民,取消公田,把土地交给农民,放弃劳役地租,采用实物地租。”又在《商君注解》中说:“爰田即换田,换田是用钱换田,即民得买卖。”
根据《左传》与《国语》的记述和距春秋较近汉人的注解,爰田当为赏田较切《左传》之义,晋惠公之前虽也有赏田先例,但毕竟尚未作为一种制度施行,所以才说”作爰田”,其实“作爰田”就是制定赏田制度。
“作爰田”即施行赏田制度的对象是“国人”,这里的国人是国都里的居民,其中主要是工商业者,有的是巨商,这些人拥有巨额财富,来往于各国之间,结交诸侯、卿大夫,其中包括贵族,以及失去贵族地位但还有人身自由的平民,这两部分人占城市居民局大部分。他们中有的虽不是王公贵族,没有卿大夫的地位,但诸侯国要维持维治却不能忽视他们的向背。实行赏田时,工商业者以及平民是赏田的对象,这部分人得到了耕地,标志着地权已经下移到自由民基层,这部分人是可以役使贫弱者为之耕作。
晋国通过“作爰田”这次全方位的土地制度改革,使“国人”成为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土地私有化,“国人”成了国家的实际纳税人。与此同时,国家取得税收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劳役地租过渡到征收实物地租。也正是这项改革推动了晋国社会进步,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国力,为日后晋文公称霸诸侯奠定了基础。
延伸阅读:
秦晋“韩原之战",秦穆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晋惠公不仅兵败,还被俘虏了。
秦穆公经过深思熟虑,加上秦穆姬以死相要挟,最终还是决定放晋惠公夷吾回国。然而,此时秦穆公的心中对此仍有所顾虑,万一晋惠公回国之后,让晋国的国力恢复了,那么这场仗不是白打了?
此时,晋国的使臣吕饴甥前来与秦穆公会面,因此,秦穆公特别地询问了有关晋国国内的情况,意欲以此作为处理晋惠公的依据。
吕饴甥告知秦穆公,目前晋国国内有两股势力,即国人势力和大夫势力。这两个派系之间,彼此意见相左而且并不和谐,国人势力虽然对国君被俘的事情感到羞耻,但是仍然愿意不顾一切地为国君报仇,甚至“宁事戎狄”;而大夫势力则一心向着秦国,并表达出了强烈的意愿,想要报答秦国的恩惠,甚至怀有必死的决心,即“有死无二”。
如此看来,晋国内部的这两股势力,对晋惠公皆是一片忠心。
吕饴甥的这番话,向秦穆公点明:如果秦国能够释放晋惠公回国,那么晋国上下必将一心一意地接受秦穆公的领导,如此一来,对彼此都是好事;倘若晋惠公最终不能回国,那么晋国将另立新君,乃至同仇敌忾,这种结果未必对秦国有好处。
早前,秦国大夫公孙子桑就已经提醒过秦穆公万万不能不武、不仁、不智,秦穆公心中其实还是很压抑的。而此时吕饴甥在最后又称赞秦穆公在“韩原之战”中获胜,其实力已经足以称霸于中原,这番美言自然是说到了秦穆公的心坎里。
秦穆公是何等人杰,他当然不可能只听吕饴甥的一面之词,就完全接受吕饴甥的言论。由秦穆公最终决定释放晋惠公就可以看出,要么这是秦穆公综合各方的信息之后,才做出谨慎的决定;要么就是吕饴甥一语中的,说出了秦穆公心中所想。
事已至此,秦穆公并不想再节外生枝,因此在送晋惠公回国之前,先改变了对他的待遇——此时的晋惠公从原本的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宾,秦穆公不但将其居住的地方从灵台改到了宾馆,更是以“诸侯之礼”相对待。
由此可见,秦穆公对待晋惠公的态度有如此大的转变,这都要归功于吕饴甥。孔子说“临危受命”,又说“一言兴邦”,从劝说秦穆公一事,就能看出吕饴甥实是当之无愧的外交家。
吕饴甥所展现的外交功力,起到了以下四点作用:
一、拉高了晋国在“韩原之战”败后的气势,使晋国不至于再次受到秦国的威胁。
二、让秦穆公不敢小觑这样一个国君被俘的国家,因为即使没有国君,晋国依然可以另立公子圉为君。
三、直指秦穆公的想法,让晋惠公不必一直受尽屈辱,即使战败被俘,仍然让他能保留有诸侯的尊严。
四、让晋惠公安然回国,并使其重新受到国人势力的支持。
吕饴甥的遣词用句恰到好处,不仅让秦穆公明白晋国愿意服从秦国的立场,但同时话中暗藏有举国抗秦的决心。这一正一反的谈吐之间,表明晋国既不想战,又不怕战。
不仅如此,吕饴甥的言谈之间还十分谨慎。因为如果一着不慎,就会触到秦穆公的逆鳞,可能会前功尽弃。
幸运的是,吕饴甥最终还是以“仁义之名”说服了秦穆公。他仅凭言语,就力挽狂澜,足可以见其外交斡旋功力之深厚。
此后,吕饴甥一手安排了晋惠公回国一事。吕饴甥的政治手腕、政治眼光以及外交才干,在晋惠公回国前后的各种场合中,更是展露无遗。
晋惠公回国之前,吕饴甥派人回晋国代表晋惠公发出宣言“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虽然侥幸回来了,却已经给国家社稷带来了耻辱,你们还是择日另立新君吧!
在晋惠公被俘、国家存亡之际,吕饴甥帮晋惠公把姿态放低,旁敲侧击地询问了人们关于立新君的事,结果得到了满意的回馈——“众皆哭”。
就在此时,吕饴甥一鼓作气地推行了“作爱田”的改革政策,以此博取国人的同情和好感。同时他以晋惠公置生死于度外、体恤群臣的立场,来凝聚众人的心,让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使晋国迅速从战败受辱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可以说,吕饴甥既兼顾了大臣们和国人们的核心需求,又为晋惠公回国准备了最好的舆论条件。
当吕饴甥代替晋惠公宣布“作爱田”、“作州兵”这两个重大决策时,实际上晋惠公人还在国外,但很明显,晋惠公想借由这两个决策来笼络国人,以便重新挽回在“韩原之战”战败后的颓势,帮助其回国继续执政。
从“众皆哭”到“众说(悦)”来看,晋惠公在晋国国内还是受到多数人拥护和爱戴的,否则不可能只凭吕省的几句话,就能让众人又哭又笑、忧喜交加。
人们常以“成王败寇”的历史观点来看待晋惠公,实际上,晋惠公虽然有“背信弃义”的性格缺陷,却并不是一位无能之君。他对晋国多有建树,否则轮到晋文公回国的时候,短短四年时间如何能逐鹿中原、称霸诸侯呢?因此,正是吕饴甥“作爱田”、“作州兵”的改革成功,为晋国打稳了基础。这其中,吕饴甥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他的功劳实不可被埋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