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潜修集‖042.朗吟飞过洞庭湖——“长江行”第14天(上)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巴陵广场旁边就是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这是岳阳之行的高潮,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从“瞻岳门”进去,通过一个商业区,就是岳阳楼景区。我看看人家还没有下班,那就买票进去吧。门票是可以寄出去的明信片,可惜,邮局的人下班了,没法邮寄。我以前不知道寄给谁,后来就明白了,可以寄给自己嘛,多好的纪念啊。
景区门票70元一张,感觉有点贵。但是无论如何,岳阳楼都是必须来的景区。高中时候,都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楼以文名,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如果加上山西永济的鹳雀楼,则称天下四大名楼。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里有不少吕祖的传说。其中大家最熟悉的那首诗:
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
朗吟飞过洞庭湖。
“三醉岳阳”就发生在岳阳楼,至少是在岳阳吧。所以,岳阳楼侧畔,就有“三醉亭”。岳阳也是大诗人杜甫的埋骨之地,所以景区也有怀念诗圣的“怀甫亭”。
走进景区,首先能看到唐宋元明清五座岳阳楼的青铜模型,十分精美,称“五朝楼观”。(微信公众号:潜真堂)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唐代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有李白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为证。但真正使岳阳楼天下闻名的,还是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现在景区有“双公祠”,纪念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和“作文以记之”的范仲淹。
岳阳楼历代多毁于兵火,又不断重建。现存的岳阳楼,为1950年岳阳县政府补葺。1961年,郭沫若书“岳阳楼”字匾。1962年春,朱德题写“怀甫亭”匾额。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历时十个月,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一楼民国时加砌的三面砖墙换为明清式样的贴金雕花门窗,二楼镶嵌有清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三楼镶嵌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2007年7月3日,郭沫若题写“岳阳楼”匾额挂在岳阳楼顶楼东侧,重250公斤,由7块金丝楠木制作,称“三湘第一匾”。
据说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而且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古建筑,但是在“五朝楼观”中,我又没有见到这种盔顶结构,不知道此说从何而来。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但是,此时,夕阳西下,本来是饱览“洞庭天下水”的极好时候,但洞庭湖水量太小,也没有了“天下水”的气势。湖中的岛屿,加上往来的船只,使湖面显得“很拥挤”。
岳阳楼好像开放了第一层和第二层,三层我记得没开放,反正没有印象了。看完了,也拍完了照片,就在三醉亭的旁边打坐。大概不到半小时,一睁眼,发现游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
三醉亭里据说有吕祖卧像,但人家早就关门走人了,无法观看。这里的景点似乎有点过于商业化,有比如醉仙阁实际上是卖旅游纪念品的。我趴在窗户上看了一眼,三醉亭其实也是在展览古代榫卯结构的建筑模型。还有一个吕仙祠,此时也已经关门,就在门口遥拜了一下。
不过,小乔墓还是去凭吊了一下。这里其实还应该有个小乔的铜像,但是刚好关门上锁。看着小乔墓还是很感慨的,夕阳萧索,古木森森,英雄美人,尽归黄土,呜呼叹哉。于是口念弥陀,绕墓一周。出去的时候,夕阳下的洞庭湖似乎安静了很多,也显得空旷、开阔了很多,赋诗一首:
水开云龙现。
洞庭晚潮急,
归棹独去闲。
回去的时候,还注意到,景区大门附近有七座亭子,按照“天枢”、“天璇”、“玉衡”等北斗七星的名字和形状排列,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排列。北斗是北方的代表,北方坎卦,属水,应该与洞庭湖有关,也许也有防火的意思。当然,这只是猜测。
从景区出来,觉得这个时候照相比刚才好,之前阳光太强,有点刺眼。于是走到巴陵广场,拍了“羿斩巴蛇”的雕塑,又去湖边拍了一些照片。坐在湖边,吹吹凉风,湖水就在脚边,这时候发现湖水拍打岸边的力量还很大,“洞庭晚潮急”,就是这个意思。洞庭看来虽小,也只是相对的,水的伟力,在于积聚,在于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