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古姓宁,却取了最平常的名(下)
一
我再没见她笑过,后来的镜头里,她眼里满是曾经,看着便有淡淡的忧伤。
直到看到电影最后,我都没有掉一滴眼泪,我就是那么淡然,或者说有些冷漠。
宁姓女子的故事,让我想到了电影《少年的你》,女主角陈念的经历,像极了当初的她。
宁说自己只是肿了胳膊,那算不上类似于陈念的经历。
毕竟陈念的经历才是欺凌,是我们少年时无能为力的痛。
可我想,哪怕被孤立都算啊。
二
年少的我们,有多少是经历那种欺凌的人?宁是其中之一。
虽然程度比不上陈念,但那么一场经历它是存在的,别人代替不了,也想象不到。
我想到影片的最后,陈念脸上再也没出现过笑容。
原来人的笑容是会消失的,快的像泡沫。
宁说自己看起来成熟稳重,说实话,我没觉得。
她的眼睛清澈如湖,那是陈念没有的。宁像孩子,笑容也像。
如果当初不被寄养,后来没有转学,是不是所有的生活轨迹就不会逆转?
三
宁被送去小姨家,宁的母亲只留给她要懂事的话,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
宁看着母亲走远,不敢追,母亲是要走的,如果她去追了,还能找到回小姨家的路吗?
宁就那样看着母亲走远了,母亲没有回头,一直都没有。
宁在小姨家的日子,四个字就概括了,那便是寄人篱下。
那种日子她在初中时再也熬不下去了,宁开始中午不吃饭,晚上不回家。
她跟最调皮的孩子在一起玩儿,男生女生都有,只有跟他们在一起宁才觉得轻松。
小姨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她在学坏。
小姨把所有的事情都和宁的母亲说了,她不愿意再带宁了!
宁觉得奇怪,怎么小姨就没告诉母亲:
十三岁之前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洗碗,怎么做饭,怎么察颜悦色,怎么讨人欢心……
如今这些她都会了呀,可这些小姨怎么不让母亲知道呢?
四
母亲被迫回来了,她看到宁很失望,也没有问多余的话。
当初一声不响把她放在小姨家,后来又自作主张让她转学了。
母亲原以为让宁呆在自己身边,以为让宁上好的学校,小时候那个听话乖巧的孩子就会回来。
可母亲错了,那段她不在宁身边的日子终究是横在她们母女俩中间了,像断崖鸿沟,无法跨越。
而且宁去了新的环境,根本无法适应!
凭什么她一个插班而去的小丫头,就得得到原先属于她的一切?
小伙伴没有了,老师也变了,周围同学的习惯、地区的风俗,她一窍不通,格格不入。
宁失去了一切!母亲给她的生活,根本不是她想要的。
五
宁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在新的学校。那段日子比在小姨家还让人难熬!
怎么一个人能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坑,然后还能在火坑中坚持那么久?
同学不像同学,老师不像老师,她在那样的学校里,自己又算什么呢?
她不打算读书了,再不读了。她告诉了母亲。
可她没想到,那个当初因为工作要把她寄养在别人家的人。
竟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把她又带回了自己的故乡,只为她继续读书。
宁没有因此而感动,可母亲却觉得她为宁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六
于是宁跟我说,你听过一句话吗?
“我喜欢苹果,你却给我一箱梨,你问我感动吗?我没法儿回答。
于是你告诉别人,我对你多么好,你却多么冷漠。”
母亲越是觉得为宁付出了,宁就越不想领情,那根本就不是宁想要的。
当初要被寄养怎么不问问她,后来要转学怎么不问问她?
她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格格不入,受尽委屈,她怎么也不问问她?
宁就是要跟母亲对着干。
她回到了原来的学校,却不是原来的自己,所有的一切彻底物是人非了。
她又过上了中午不吃饭,晚上不回家的日子,又跟大人眼中乱七八糟的人成为了朋友。
七
宁从来不看天空,但是我总想着,那个时候她要是仰望天空,又会想什么呢?
兜兜转转又过回了从前的日子?
怎么住在自己家里跟自己的母亲一起生活,为什么依然还有寄人篱下之感呢?
宁以为那样的日子会过很久很久,可还是在中学毕业那年夏天就结束了。
那年关于栀子花的歌唱响了整个校园。
八
宁有个大很多的哥哥,在一起生活的机会很少,但是她毕业那年,哥哥回来了。
他跟她说,从毕业那一刻开始,以后回家的日子就是按“次”来算。
他给她算了她所有能回家的次数,然后告诉她,有生之年那些就是全部能陪父母的日子。
那个时候开始,宁就跟母亲和解了。
九
宁送哥哥离开,她转身之后就没有再回头,那一刻,她想到了母亲。
母亲离开自己的那一天,她就没有回头。
宁似乎明白了为什么。
大概,那时候的母亲跟此时的她一样,都泪流满面,却不想被看见。
十
宁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她问我,你呢?
我说,跟你差不多。
可我跟陈念一样,没有她清澈如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