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都想浇水”生发的主题课程:看孩子们制作浇水器过程中的深度学习!

新学期,菜园里又出现了许多小菜苗,孩子们每一天都想去为这些小苗苗浇水、除草。可是菜地只有小一块,想浇水的孩子却很多,于是孩子们都在抱怨:“今天我又没浇到水”,“每次都要等小朋友浇完,才能把水壶给我,真的等的好无聊呀”……

孩子们都想要浇水,可是水壶只有几个,该怎么办呢?基于此问题,孩子们做浇水器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注:案例选编自四川省乐山市实验幼儿园王溢老师《浇水器成功日记》)

阶段01
都想浇水怎么办?

当我将“都想浇水,可是水壶只有几个怎么办”这个问题提出来时,孩子们一下子炸开了锅,他们有的说:“再买几个水壶吧!”有的说:“换着浇!”

桐桐说:“我们可以多做几个浇水的,这样大家都可以浇了。”

我继续问:“怎么做呢?”我继续问着。

坤坤灵机一动,站起来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在瓶子上扎几个洞,就可以浇水了,我可以做几种不同的浇水装置。”

看着坤坤跃跃欲试的样子,我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天晚上,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坤坤婆婆,婆婆协助坤坤一起制作浇水装置。

教师支持

✦ 时刻关注幼儿需求,以孩子为主体

我及时关注到孩子们“都想给小苗浇水”的意图,并把“浇水器不够”的问题抛给孩子,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和思考。整个过程,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发现教育契机的关键,进而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活动。

✦ 家园合作,合力支持孩子游戏发展

同时,我将坤坤在园的表现和想法告知家长,及时与坤坤婆婆取得联系,进行家园合作工作,支持坤坤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阶段02
哪里有出口让水滴下来呢?

几天后,孩子们开始用做好的浇水器浇水。可因为天气的缘故,浇过的泥土隔天就干了。

言言说:“这样浇水太浪费了了。”

涵涵说:“不停的浇水太累了。”

我问:“有解决的方法吗?”

有的说:“可以搭薄膜,让水分不蒸发,”

有的说:“水滴要是能像雨滴一样滴下来就好了。”

坤坤反驳到:“可是我们现在没有雨呀,怎么办呢?”

……

看到孩子们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我直接打开了水龙头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言言说:“我看到了水像雨滴,我们也需要一个出口,让水滴掉下来。”

我说:“哪里有这样的出口呢?”

霖霖说:“把矿泉水瓶倒过来就能下雨了。”

言言还说:“需要把瓶子挂起来,这样就不用有人守着它了。我们说干就干,行动起来。”

教师支持

教师的参与能提高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所以我不但语言上支持他们,也实际参与到孩子们的实验与讨论中来。同时,由于孩子们兴趣高涨,我带孩子们成立了浇水小分队,一起寻找材料进行浇水器的第二次制作。

同时,我也把孩子们制作浇水器的事分享到家长群,让更多的家长可能到孩子的想法,甚至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加亲子间的互动。

而且当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可以用矿泉水瓶制造滴水,而是打开水龙头制造水滴,以生活场景水管滴水启发孩子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并以实际场景支持孩子们进行预想。

阶段03
初次用自制浇水器浇水

✦ 初探浇水器

第二天孩子们开始用各种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对滴水装置进行支撑。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排除了多种材料,如:吸管太软了无法支撑瓶子,小棍太短了也不行,洗衣液桶太重了,没有物体能把它支撑起来。最后,只剩下三个组小朋友的浇水器可以独立固定,大家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制作的浇水器带到菜地去试一试。

✦ 用自制浇水器去菜地浇水

来到菜地,孩子们都很兴奋,想试一试自己的浇水器👇👇

首先尝试的是言言。她制作的是挂式浇水器,她将绳子挂到了栅栏上,将瓶口放置在了菜根部位。瓶子虽有些晃动,但被固定在了架子上。言言高兴地拍手叫到:“我成功了!”

第二个实验的是坤坤。他制作的是立体浇水器,两个架子将一个瓶子挂在中间,当他往瓶子里倒水时,水迅速地从小洞里流了出来。他反复又加了很多次水,水还是一会就没有了。远远说:“你水流得太快了,太浪费水了。”

最后一个实验的是宸宸。他将纸杯掏了一个洞,将瓶子倒立在了一个纸杯上,由于他的瓶子没有盖子,水一倒进瓶子里,直接流到了土里。

紧接着我请小朋友针对他们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坤坤说:“我看到言言的浇水器很成功,因为水是一滴一滴向下的,流得很慢。”

远远说:“架子支撑的浇水器更稳,但是水流得太快了。”

我问:“为什么言言的浇水器流的慢,坤坤和宸宸的流的快呢?”

坤坤说:“因为我的瓶盖有很多洞,所以水流的很快。下次我要把瓶盖上的洞变小,水就流得更慢了。

宸宸说:“我需要再多加几个瓶子,水装的越多,就流得更久。

回顾时间,我和孩子们回忆今天试验中遇到的问题。

霖霖说:“我们可以去准备长一点的木棍。”

涵涵说:“我们应该多寻找一些材料——竹竿和矿泉水瓶。

我问:“需要多少矿泉水瓶呢?”

涵涵说:“我们去数一数菜有多少颗就要多少个瓶子。”

我继续询问到:“需要去哪里收集呢?”

有的孩子说:“可以回家带。

涵涵说:“我们可以像学校收集爱心物品一样去其他班收集。

随后孩子们制订了宣传单,并到其他班去收集,我也将孩子们的想法继续与家长们分享,发动家园联系与孩子一同收集。

教师支持

实验和总结是获得经验的关键。如果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怎么做,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学习,因为他并不能理解这个知识。所以教师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直接经验。

困难时刻其实也是学习时刻。当孩子在尝试解决问题时他就知道后期如何避免这个困难,这也是孩子直接经验的获得。同时,老师提供多元材料支持孩子探索,解决问题,尊重孩子的每一步实践,通过反思与有效的提问为孩子们提供思考与尝试的机会。

阶段04
浇水器失败了

通过孩子们的积极收集,教室里出现了许多新材料。孩子们的实验也有了新的改变。

✦ 宸宸使用三个瓶子加大水量进行实验,同时他还改小了洞口。

✦ 远远这一次用了两根竹签支撑,他将洞口改为一个,也用了三个瓶子。

✦ 言言继续用打结的方式固定住两根丝带挂住瓶子,她说:“买菜的袋子就是两根提手,所以提得更稳。”

✦ 坤坤用的四根筷子进行支撑,他还在洞口放置了一根棉线,堵住洞口使洞口变小,让水流速度放慢。

孩子们的实验继续着,他们在实验中探索着水流的速度、水的重量、高度等问题。他们在教室的洗手池里调整着自己的成果。看着孩子们发光的眼神,我也期待孩子们在菜地的新发现。

来到菜地,大家都很想把自己的实验成果投放到小菜苗旁边,可意外发生了……

✦ 宸宸的纸杯因为泡水的缘故倒到了菜地里;

✦ 远远的竹竿支架也摇摇欲坠;

✦ 言言的挂式浇水器因为丝带的长短不一,根本无法稳定在栅栏上;

✦ 只有坤坤的浇水器立在了菜地里,没有倒下。

回顾时间,我和孩子们聊起了今天浇水器的那些事。

我说:“是什么原因,让你们的浇水器失败的呢?”

宸宸说:“三个瓶子太重了,我想用两个试一试。”

远远说“我的支撑架不够,我还需要4根竹签试一试。。”

霖霖说:“我想试一试其他的方法,把瓶子挂起来。”

阶段05
再次实验,在挫折中寻求突破

又一次的浇水器制作开始了,孩子们开始了更多不同的制作与实验。宸宸用木棍支撑将两层的浇水器放置到菜地,可是因为支撑架的问题他制作的浇水器又失败了,宸宸忍不住哭了起来。最后在其他小朋友的鼓励下,宸宸终于重拾制作浇水器的信心。

淼淼和霖霖继续改进挂式浇水器的制作,她们将两个瓶子合在一起,利用瓶子的提手,并挂在一根粗树枝上。接水后,瓶子因为太重却掉了下来。远远的四根竹竿浇水器和坤坤的四根筷子浇水器最后测试成功,但大家都觉得两个浇水器都不稳,于是又开始纷纷改进调整。

于此同时,我也将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和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在支持孩子们的探究心理的同时,呵护孩子们的心灵成长。

阶段06
四根支架与三根支架的思考

 “到底怎样的支撑才更稳固呢?”我们就这个问题又展开了讨论。

坤坤说:“我们应该选择粗一点的材料,比如筷子。”

远远说:“竹竿太细,我也想用筷子试一试,而且筷子的底部应该对齐,就像椅子的四条腿一样平。”

宸宸说:“我们用6根筷子试一试,人多力量大。多一点支撑就更稳。”

我问:“那需要什么样的筷子呢?”

淼淼说:“长一点的,下面尖尖的就像吃火锅的筷子一样。”

听到孩子们的讨论,我及时在教室投放了长筷子,希望能继续支持孩子们的实验。

经过周末在家制作4根筷子浇水器的实验,孩子们来到教师纷纷表示想要做3根筷子支撑的。远远还说到:“三根就像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我想做最稳的浇水器。”

这一次,在孩子们的实验开始之前,我就“远远之前的浇水器为什么不稳”的问题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孩子们讨论出“筷子有的长,有的短”,并决定用尺子量一量筷子和瓶子的距离。于是孩子们用软尺开始测量筷子的长度,并在筷子(30cm)一半的地方(15cm)做上标记,并把筷子做标记的地方对准瓶盖。可是这一次孩子们实验时,瓶子还是立不起来。这时淼淼有些沮丧了。

我说:“你可以再找一找,看一看?”

淼淼看了看说到:“不对,筷腿是向里的,所以会倒。”

我说:“那怎么解决呢?”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上来。

回顾时间我将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通过照片形式在全班进行了讨论。子昂说:“我们水渠不是搭建过三角架吗?只要支撑架之间的距离相同,就能成功。”

我说:“那我们怎么知道筷子之间的距离呢?”

小泽说:“我们之前量过腰围,我们也可以量一量瓶子的腰围呀!”

听到同伴的新办法,淼淼开始用软尺环绕着瓶子进行测量,瓶子的宽度有30cm。可是问题又来了:怎样找到筷子间合适的距离呢?

霖霖说:“用手卡住的距离去分成三份就行了。”说着她开始手指间的距离去测量尺子,她一边量,淼淼就在一边标注,然后她们将尺子上的点点围绕着瓶子在瓶子上又标注了一次。为证实自己的比对结果,他们还在雪糕棍上量出相同长度进行反复验证,最终他们找到筷子间距是10CM,在瓶子上做好标记以后孩子们将筷子粘了上去。终于,浇水器稳稳的立了起来。

阶段07
大瓶子与小瓶子的调试

接下来,淼淼和霖霖用大小两种矿泉水瓶做容器制作出浇水器进行了对比,和孩子们预想不同的是大的浇水器水流反而更快,我询问原因后,她们说到:“大的瓶子水装的越多,水的重量就越重,所以水流的更快了。”当我询问用哪一个浇水器时,淼淼说:“都可以用。”我尊重了孩子的观点,霖霖还提议带着班上的孩子们一同制作更多的浇水器。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浇水器的制作流程,淼淼还画了制作说明图,随后一大批浇水器诞生了!当它们被安置到菜地以后,孩子们开心地鼓起掌来。

新的浇水器投放到了菜地,这也迎来了新的问题。我说:“我们什么时候去浇水呢?谁去浇水呢?”涵涵说:“我们可以分组去,谁想去谁就去。”大家举手表决愿意去浇水的孩子们一共是15个人。我又问到:“一次去几个人呢?”有的孩子说三人,有的孩子说两人。

最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下两人一组去浇水取得了大多数孩子们的认同。小泽说:“我们的人数必须是双数才可以分组,现在得去掉一个人或者加上一个人才行。”为了证实小泽的话,我请孩子们自由组队。最后15个孩子被分成了7组,一个孩子被单在了一边,这时小马主动加入了进来,7组变成了8组。这群孩子随后还一同制作了自己的组名并商量每天早上轮流去浇水。

雨后的一天,我们在为菜地除草的时候发现,浇水器坏掉了。宏宏说:“一定是蚂蚁,蚂蚁把洞口堵住了。”涵涵说:“是雨水,把树叶上的脏东西流下来。”

为了修理好浇水器,孩子们将堵住的浇水器进行了清洗,把沙子都冲走了。孩子们在清洗的过程中还发现水是流动的,而沙子容易沉淀。浩浩还准备带一些无纺布把浇水器的瓶口封起来,防止泥土再堵住洞口。

浇水器的维护还在继续,孩子们的发现与成长却让我感到惊喜,回顾孩子们刚开始的制作到最后的试验成果,从简单的手持浇水器到最后的精准测量,这不就是一次创新技术日益优化的过程吗?

活动小结

回顾孩子们的设计图从简单到复杂,我清楚的感受到孩子们思维的不断转变、表征能力的不断提升。再次感叹“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由于我偶然间听到孩子们的谈话,引发了“大案”:浇水器不够,怎么办?如果我直接帮孩子思考,告诉孩子“大家轮流浇水”,那么就不会出现制作浇水器,实验浇水器,量长度,谈论分组等延伸活动。所以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处处都是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只要愿意让孩子来干。

学前教育中,教师须扮演好指导者的身份,坚持以幼儿为本,这样就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他们会带来很多惊喜和奇迹。同时在引导过程中,从幼儿的问题出发,鼓励幼儿不断地试误。即使尝试失败,失败以后再次挑战直到到最后取得成功。我相信,只要我们蹲下来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总会有许多精彩故事在等着我们。

编辑 | 橙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