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赚1000倍的投资心得

  对于一名投资者而言,15年赚1000倍应该是非常罕见的吧,1万元起步就是1000万元,10万元起步就是1亿元,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如果是每5年赚10倍呢?这就并非遥不可及了。

  经济有周期,股市亦然,从中国和全球股市的历史来看,每5年往往是一个较大的牛熊周期,而这期间往往酝酿着10倍的机会。且不说2003年到2007年间,多少个股股价涨幅有几十倍,即使在2009年这样的小规模反弹中,也有中恒集团、四创电子、古井贡B等股价涨幅在10倍以上的公司,问题是很多人碰到了鱼身,却无法从鱼头吃到鱼尾。

  查理·芒格说,对于一个高明的投资者而言,一生中即使只有20次投资机会,一样可以富可敌国。15年赚1000倍,也许我们只用3次足矣,问题是如何去寻找、识别并把握这样的机会。拥有这样的办法,恐怕比什么都强。

  必须要提前进行一个听起来有点沮丧的插话:对于95%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不可能拥有执行5年10倍计划的技术和艺术。有资产实力的客户,可以寻找拥有这种理念和能力的资产管理者;而普通投资者不妨去寻找拥有10年10倍机会的基金(历史上大把10年10倍的封基,开基中也有华安宏利、嘉实增长、兴业社会这样的品种),20年100倍,也足以凭借投资而富裕。

  但是如果您是一个在25岁拥有10万可支配资产的有志青年,希望在40岁实现财务自由而退休的话,并拥有强大的自信的话,那就来吧!

  【逻辑】10倍从何而来?

  我们来继续做算术题:如果把10倍做进一步的拆解,可以拆解为4乘以2.5。

  这代表着什么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公司的股价是10元,市盈率为10倍,业绩为1元;如果在5年后,这家的公司的市盈率变为25倍,业绩变为4元,股价就变为100元。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五年周期里,我们找到一家公司净利润增长3倍,估值增长1.5倍,就能够实现5年10倍的计划。所以,第一是要找到利润高速增长的公司,第二要在估值较低的时候买入。

  5年增长3倍,只要求公司净利润保持年复合增长在33%,A股中还是有不少公司可以达到这个标准,难度在于估值的把握。看A股的历史,整体的动态市盈率可以高至超过100倍,而低至不到20倍,所以买入点很重要。

  而净利润的增长率和估值又是相辅相成的,当一家企业在股本未扩张的情况下,净利润持续高增长,往往所享受的估值水平也会上升,出现股价连续飙升的“戴维斯双击”。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就是要寻找并牢牢把握住“戴维斯双击”,而非相反。

  【关键】如何找到伟大企业

  5年10倍投资计划的核心在于,要求企业业绩连续高增长。首先从连续这点来看,在强周期行业中找这样的机会是事倍功半的,在消费股中寻找是王道(张裕、云南白药、古井贡、上海家化都是好的例子)。

  以上企业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第一、企业所在行业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期(例如10年前的地产业,5年前的家电连锁和如今的医药行业);

  第二、销售收入稳步扩大。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在行业中拥有定价权,所占的份额是连续扩大而非缩小(例如万科、苏宁等);

  第三、随着销售额的增加,公司毛利率可以保持并得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稳步增长。我们允许企业圈钱,但是圈钱后的资产收益率不能下滑,否则对老股东就是一种伤害。

  第四、企业管理者有企业家精神,并对股东权益敏感(实施了股权激励等措施)。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多看看公司在年报中的经营目标并看看之后的实践。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应该有足够的前瞻力和执行力,而不是朝三暮四。

  第五、公司的盈利模式应该稳定且易于理解。就如巴菲特先生的“钻石搭档”查理·芒格所言,一家不易理解的公司不值得持有它。另外,易于被理解的公司更容易被后来的投资者追捧,而快速实现股价的上扬。(2009年以来,新能源、新技术企业走势很火爆,但是真正理解这些技术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六、公司要便宜。看估值也要看市值。银行股的估值是很便宜,但是一个10倍PE,300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显然比一个20倍PE,3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的几率小得多。

  尽管这样去选择公司很难,但是相对于预测货币政策、资金动向、机构行为而言,也许是更容易的事。平时多和一些价值型的投资者朋友交流,也是一种互相启迪的模式。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们可以向高手问股,但是不妨多问问或者自己研究下,所问到的公司是否符合以上6条法则呢?

  【考验】人性的障碍

  选股是技术,买卖却是艺术。前者固然不易,却可以凭时间来锤炼;后者却看性格和天赋。

  人性的弱点,让我们在执行5年10倍的过程中会遇到三大考验:第一,如果买入后,公司股价不涨反跌,该怎么办?第二,如果又有一家“珍珠公司”出现该怎么办?第三,股价已经涨了3倍了,是不是该见好就收,或者做个波段?

  这三大考验之所以会让我们对投资产生疑虑和动摇,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一个主因:我们对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及其成长模式和方向并非真正的理解,所以轻微的风吹草动或者说诱惑,都可能动摇我们的初衷。所以,对于“5年10倍”计划而言,必须只能投资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同时研究的深度应该达到并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如果对所投资的企业的方向看得很清楚的话,我们再面临考验的时候就会从容很多:

  第一,如果当时买入的理由没有变化,股价下跌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记住我们的操作周期是5年,而不是5天。

  第二,如果中途出现可供替代者,我们同样要考虑其成长性、安全边际是否更为优异,如果答案为否,我们没有必要去增加自己的研究负担,因为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一颗珍珠,而非去寻找全部的珍珠。(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个人投资者,跟踪企业的能力的5到10家,否则是另外一种摊薄)

  第三:当股价如期大幅上涨之后,突然遭遇了大幅下跌,该怎么办?当经济出现周期,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是否需要回避风险?

  要战胜这个考验,我们必须要相信,好的公司是可以战胜周期的,优秀的管理层会利用经济的波动加速发展而非相反。例如沃尔玛在股价实现数千倍上涨的过程中,中间同样遇到过大幅下挫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这些波动其实都可以淡化。

  记住巴菲特所说:股价的涨跌并不是我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由。

  当然,如果我们的确通过实战拥有了波段操作能力,并在实践中证明可以战胜市场的话,我们也不排除波段操作。但这种波段,应该起码是以月为周期来计算。

  【行动】找到你的圣杯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易行难。

  找到适合自己的圣杯(交易法则和纪律),并不断完善,是践行5年10倍计划的关键所在。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的,我们希望做的是少走弯路。

  投资实践显示,充分理解“安全边际”、“触发时机”、“长期跟踪”这些概念并灵活运用是必要的。

  安全边际和健全心态

  芒格说过,如果你不敢满仓的股票,那就一股就不要买,如果不敢持有一年,那就一天就不要拿!

  且不谈论是否能赚钱,要让一个人把全副身家压在一项投资上,相信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亏”。但能做到不亏的只有“现金”,股票这类风险资产,我们只能追求相对安全。

  从经验中来看,人们说到安全边际,是指估值的安全。但我要说的,安全边际第一步是要资产的健康。

  很多人总是喜欢说,“今天亏了一部车”、“昨天赚了一个洗手间”,这种观念和导向是非常错误的,要是巴菲特或者盖茨天天这么想,早就抽风了。一位成熟的投资者,必须做到把投资和生活有效隔离,这样才能不会被市值的波动影响了心情进而影响了投资决策。

  举一个例子,一个家庭资产200万元,每年工资扣除支出结余20万元的投资人,拿出60万元投资,设立35%的止损线。如果严格执行止损,那最大的损失就是一年的收入,即使连续遭遇3个跌停板,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冲击,完全可以泰然处之。反之,一个家庭资产60万元,年收入结余6万元的人,借款60万元炒股,一个跌停板可能就伤筋动骨了。

  对于5年10倍计划来说,10万元的本金就可以再15年后创造亿元的财富,我们不必要铤而走险。李嘉诚说,“散户不要炒孖展”,也是金玉之言。

  第二层意义上的安全,就是估值上的安全。物美,也要价廉。但是怎么样才算便宜,这就见仁见智了。不能说破净的钢铁股比100倍PE的百度便宜。对于成长股来说,多用PE和PEG,市销比等指标,参考历史估值、行业估值、海外比较等等。

  价廉多出现在熊市的中后期,例如丽珠B这样主营连续20%以上增长的医药股,也出现过跌破净资产的情况,这就是明显的低估了。而产业资本的回购,也是低估的一种表征。

  买入时机和节奏

  遇到了一家心仪又便宜的公司,在动手买入之前,应该先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1、为什么好公司会有这么便宜的价格?是熊市导致的盲目,还是自己的判断可能会有误差?公司是否存在未知的重量级利空?

  2、买入之后可以忍耐多久的不应期?买入后可以忍受多大幅度的亏损?

  3、计划用多大仓位买入,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批买入?

  存在即合理。便宜一定有便宜的原因,对于公司的判断市场上总是有分歧存在,分歧从产生到消失,影响着股价的变化。投资不能盲从,也不能太自负,找到便宜的原因,和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进行比较,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那就放心去做。

  股价的走势受估值影响大,但估值最终决定于业绩,对于一家正处在业绩释放期的公司,我们更要担心的是错失爆发机会而不是被小幅套牢。反之,如果买入半年之后,公司股价持续不涨,而业绩也没有如期兑现,那就必须做自我检讨了。我们可以用3个月来忍耐股价的下滑,但是不能用3天来忍耐没好友达到你预期的管理层。

  我们不必苛责买在最低的位置,这是技术派的目标,但我们要避免一买就被严重套牢,对于明显下跌趋势的个股,采用分批买入的方式比一次性买入更为合适;而在底部盘桓很久,开始走出上升通道的,则相反。当然,实践上的经验会让我们更容易听到“扳机”的声音,减少等待的时机。例如,古井贡B,从2008年底2.4启动,2年涨了近15倍,一个关键的触发点就是换了股东,随后业绩爆发,股价也做火箭。在解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找到了低估的原因,而这一原因开始改变的时候,要抓家时间上车了。

  再举一个例子,即使处在东部华侨城的旧厂房未重估,康佳B依然破净,市销比是同行的1/5,这是明显的不合理,但是从PE上看,又是合理的。这就是分歧所在,问题在于管理层没有释放业绩的动力,如果动力源出现了,纠偏就会开始。这样的情况,适合小仓位买入,保持持续的跟踪,等待机会。

  在橄榄树下徘徊,期待遇见你,在你最美的那一刻。

  仓位管理和集中持仓

  经常会听到有人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有3个股票涨停了!敢问这位神仙,您一共买了几只股票?涨停股票仓位占比多少?整体盈利率多少?

  好股不求多,一只足以!买了10只股票,3只涨停的收益也许还比不让满仓一只涨幅5%的股票。市场上有两种极端,因为研究不深入或者不自信,通过分散持仓来规避风险,要么不甚知之但孤注一掷。

  但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误区是前者,为什么不敢重仓甚至满仓一只个股呢,因为有心理障碍:害怕判断有误净值快速蒸发,或者担心错失了其他机会。要意识到,分散持仓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例如5·30),同时分散持仓在分散个股风险的同时,也在拉低收益率。

  对于重仓某只个股,可能失去的其他投资机会,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要找的的是最美的那颗珍珠,而不是找珍珠项链!如果喜欢分散投资的话,那就去买基金吧!

  开始可以用操作纪律来解决这种心理障碍:一只有潜力的“珍珠”但“扳机”还没有响,上1成仓位;低估原因被解决,扳机叩响,加到3-4成;业绩陆续释放,上升通道形成,安全垫够厚加到5-7成。

  5年10倍计划,是要找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深度要达到并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满仓买,甚至借钱买!这个机会只给眼光和胆量俱全的人。

  持续跟踪和卖出时机

  不少人碰到过5年10倍的公司,但是没有走完全程,50%就下了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持续跟踪的能力,对于公司的成长和兴衰,心里没谱。要么割肉就跑了,要么大涨之后守不住之后再也没买回来。

  如果公司董事长是自己的叔父或者铁哥们,长期跟踪是很便利的,但这有内幕交易的风险,也不适合绝大多数人。巴菲特和芒格都不喜欢调研,但他们依然对于公司的变化洞若观火。

  如果是一个勤奋而又不笨的草根投资者,阳光下的利润,已经足够赚了。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定期浏览公司主页,关注领导讲话和媒体报道透漏的经营目标。

  我们来看个例子,2010年9月9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zf与中国医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到,

  “昨晚,深圳市zf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在五洲宾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药研发、医药流通、医药生产、医药综合服务四个领域加强合作。深圳市长许勤、副市长袁宝成,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总经理佘鲁林等出席签约仪式。”(红色字表示这是党报的通稿,要经过审查或发表的,不是信口开河的股评)

  ……..

  “据悉,中国医药集团和深圳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首个大型合作项目——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完成股权交割以来,经营实力和经营业绩得到了长足发展,年销售收入从当初的15.7亿元,到2009年突破100亿元,增长6倍多,今年计划将突破130亿元,并力争“十二五”末销售规模达到1000亿元。目前,该集团在深多个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或启动规划。”(5年后销售额翻8倍,这是远景规划,是个5年10倍的参考标的)

  2、有机会尽量参加股东大会,目的不是为了听董事长说什么,而是结识一些长期持有并关注该公司的股友,通过交流加强对公司的理解。

  3、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一般人有选择性吸收信息的特点,听不进不同意见,善意的批评会帮助我们避免“看上去很美”的陷阱。

  4、找到对“珍珠公司”长期跟踪的行业研究员,除了看新财富排名,还要看他过往分析的前瞻性和同公司交流的频度,多找找他的报告来看。(例如,在中投研究所的周锐,对同在深圳的一致就保持着长期关注)

  5、尽量寻找关系了解公司的运营:销售人员、上游、下游,侧面了解。

  6、有渠道的人,去了解机构投资者在公司进出的节奏和原因。

  7、有能力的人,去做一名有担当的股东,利用机会为公司的成长献计献策,这是顶级的投资之道。巴菲特和江作良做到了,距离很远,我们有目标要努力。

  如果公司的业绩成长符合预期并超过预期(30%),而估值和市值也在合理范围之内,那坚定持有是唯一的选择。系统性原因导致的下跌,带来的是买入机会,因为好公司终究会起来,而且会走的更远。例子太多,无须举证。

  5年10倍的买入持有计划,绝不意味着“鸵鸟战术”,而是通过专注和勤奋,跟踪公司的成长,进而获取超额的收益。而这种专注,也意味着必要的放弃:放弃部分娱乐和休闲,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有勇气、有耐心去应对路途上的波折,迎接财富巨大增值的喜悦。

  同路的人,让我们相携而行!

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