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语句、词语赏析
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语句赏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
(1)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
中的作用。
(3)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方法、语
言特色等作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
(4)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体验。
1、联系上下文,体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2、文中第⑨小节画线句含义丰富,试作分析。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2)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1、含义(内涵)
2、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对某词的理解)
3、好在哪
4、分析表达效果
5、赏析划线句子
6、说说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划线句表达的作用)
7、从修辞角度(人物描写角度)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选准赏析角度
1、语言表达:修辞使用;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等);句式使用;表达方式;
2、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3、表现手法:
4、内容:含义,思想感情,哲理启示等
5、结构:(在段中,或文中的前、中、后位置)
( 二)、语境意识、整体意识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2、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
3、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
4、联系人物形象理解。
5、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
1.不注意审题,混淆词句的“内涵”与“表达效果(作用)”,答非所问;
应对策略:
词句的内涵,侧重于理解词句的含义;词句的表达效果(作用、妙处),则侧重于理解其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解答这两类题,一定要紧扣字眼,审清要求。
2.脱离语境,主观臆断答题。在解答语言品味类题目时,不少考生只看到词语的浅层意义(本义),而忽略了其深层意义(语境义),对句子的理解也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不注意联系句子的上下文和全文等,解题时仅凭主观感觉来猜题。
应对策略:考查解答时,在词句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来正确理解。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也可使行文亲切可感。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强调情感,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
(9) 引用:增添文采,具有文学色彩。
(10)对比: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
××特征,更好地表现主题。
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
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③反问句,加强语气,引发思考
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内容 )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参考以下答题模式:
1、总领全文,提挈全篇;
2、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点明要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描写景物,渲染气氛;
6、交代背景,易于理解等 。
②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参考以下答题模式:
与下文_____做铺垫(埋下伏笔),与上文_____相照应,衬托了_____。
③文末: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
内容上:点明(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感情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开头),结构严谨; 含蓄,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省略号结尾、反问句、 结尾、设问句结尾、开放性结尾等)。
(1)、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突出表现了温丝特听到珍妮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情感。(角度不准确)
(2)、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温丝特悲伤的情感。 (内容不具体)
(3)、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传神的写出温丝特听到珍妮太太不幸遭遇后泪流满面的样子。(作用不全面)
(4)、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传神的写出温丝特听到珍妮太太不幸遭遇后泪流满面的样子和极度悲伤。(语言不规范)
启示:
(1)、规范答题,答案要有层次感
(2)、规范表达(或分点、或有串接词、或有连接号)
(1)、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雪的轻盈娇媚。(2分)
(2)、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雪的美丽。(2分)
(3)、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雪的姿容灿烂。(1分)
(4)、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雪的朵大、疏朗。(1分)
(5)、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雪的姿容灿烂。(0分)
(6)、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雪的朵大、疏朗。(0分)
定点:寻找画线句。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聚焦描述对象:它们——大兴安岭的春雪。
还原:寻找描述对象的特点。“轻盈,娇媚”。
明确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突出
开掘:根据意义层挖掘画线句的作用。这句话是针对谁、针对什么事情讲的?“刻画了……表现了……” 依据原文,“我是喜欢看春雪的”,可以知道“我”对春雪的喜爱,推断原因,“标题”+事件,为下文妈妈送伞引起我的不快埋下伏笔。
参考答案:
拟人(1分)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花飞舞时轻盈、娇媚的姿态(2分)
请修改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1分),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1分),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1分)。
(1)、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
(2)周末上街时,一家几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摩托车上招摇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