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寻龙知识,龙脉五势,山水交汇之地多结穴
龙脉即山脉,包括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因为山脉逶迤起伏如龙形,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风水学将山脉比喻做龙。廖瑀在《泄天机·寻龙入式歌》中说:“爱从重浊凝于地,便有高低势。势来起伏是行踪,前贤呼作龙。”
刘江东自卜地龙脉
蔡元定在《发微论》中说:“夫山以静为常。是唯无动,动则成龙矣。成龙之山,必踊跃翔舞,若其偃硬强勒,则不融结者也。”
龙脉发源后走向穴场的过程中,可通过龙脉和河流的对应关系,即山和水的对应关系来判断龙的状态。黄妙应《博山篇》中将龙穴走向与朝山、水流之间构成的方位趋势分为五种。分别是:正势、侧势、逆势、顺势、回势。
宁都刘宗臣铁墓地龙脉
1、正势:祖山发脉,从北出发,向南而来,龙头在南,龙尾在北。
2、侧势:祖山发脉,从西出发,绕到北方才融合结穴,以南方的山为朝山。
3、回势:龙脉从祖山开始蜿蜒而行到达穴星山,回顾祖山,站在穴星山上可回头望见祖山。回势亦称“回龙顾祖”。
4、顺势:龙脉顺水而行,朝山逆水而上,龙脉的走向和水流的走向一致。
5、逆势:龙脉逆水而行,朝山顺水而下,龙脉的走向和水流的走向相反。
与形相较而言,形近而势远,形小而势大。故欲认真形,先须观势。这五种形态的结穴,构成逆顺不同形局,其中以逆局为吉为贵,若属顺局,则龙脉的力量减小。
广东兴宁刘开七公墓地龙脉
山的延绵走向谓之“脉”,风水学有“来龙去脉”、“寻龙捉脉”、“寻龙望势”之说。龙脉也有分支,有大小长短,故谓之“龙犹树,有大干,有小干,有大枝,有小枝”。
兴国华坪青牛卧槽龙脉
干龙是龙脉的主干,又叫“正龙”可分为大干龙和小干龙。杨筠松在《疑龙经》说道:“大凡寻龙要寻干。”
吴景鸾在《吴公解义》中说:“论支干不可不辨大小,以审其力量之轻重,审辨之法,以水源为定,大干龙以大江大河夹送,小干龙以大溪大涧夹送。”
宁都卢王母亲地龙脉
堪舆家把支龙称做平地龙脉,与垄龙(山峰龙脉)并称为龙脉两大类。谓以平坦夷旷为贵,气脉所在较垄龙为浅,性属阳,气下沉,不畏风;山峰龙脉属阴,气上浮,怕受到外风吹散。
郭璞在《葬书》中说:“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葬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形动,回复始终。”黄妙应在《博山篇》中说:“支龙属阳,其气沉如,不畏风吹。”
龙的形要聚集、安详、静止,散乱则为不吉。若一个地方多散乱的山脉,那这个地方居住的百姓多不和睦。
兴国潘氏状元墓穴前两水汇聚而去
山动水静,砂水交汇,龙真穴地。如果山势顺走,头足向前而不停,砂飞水走,内小外宽,直来直走,就是山水不相交,这样的地方是难于结穴的。
广东兴宁刘开七公墓,水流环抱而去,右水倒左
若山水相交,为龙止处。龙若止,必有自之水界之。有合无分,来势不明,有分无合,则其不真。水之分合,识龙之起止。
笔者:曾庆良,杨公授曾文辿公一脉第三十九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