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刘志龙:胃痛4年不见好?用这个方极效—小建中汤!

阅202转222019-12-26

图*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

小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虚劳里急证,黄煌教授认为符合小建中汤的患者往往具有“虚弱”体质,那么在临床中关于小建中汤的运用及鉴别您了解多少呢?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中医名家运用小建中汤的心得及刘渡舟教授、刘志龙教授临床运用小建中汤治疗腹痛的医案2则,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建中汤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方歌]

桂加饴糖小建中

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

伤寒尺迟梦失精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

[方解]悸则阳虚,烦则阴虚。

故用芍药之苦以益阴,姜桂之辛以扶阳,甘草、大枣、胶饴之甘以建中气。

中气建,则气之源不乏,而阴阳虚之证自愈。

[方证要点]

1.虚劳证:以腹痛,喜温喜按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心悸或者心下悸,出血,失精,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舌质柔嫩,有光泽,脉细数而弱或弦数。

2.常用于小儿夜尿症、夜啼症、动脉硬化症、眼底出血症、慢性肺结核、结核性关节炎、便秘、消渴、半身不遂、痢疾、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痛经、腹痛、慢性肝炎、眼睑下垂、消化不良、胃弛缓、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属于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3.体质要求:体型多消瘦。皮肤白润,纹理较细腻。

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因过度消耗精力、体力,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

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而薄,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包块等。

在脐周围向腹底按压,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搏动。舌质柔嫩。

解读

黄煌教授认为:

1、本方是古代有效的强壮剂或调养剂,适合使用此方者,体质呈现一种“虚弱”状态。

此种状态一是指先天体形,多属桂枝体质;

一是指因精力、体力过度消耗,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

2、小建中汤证有比较明显的腹症: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块、包块等。

3、本方所主之疼痛为阵发性的痉挛性绞痛,或绵绵作痛,或挛急作痛,经常发作,但程度不剧烈,疼痛部位不定。

同时伴有心悸、烦热、多梦、鼻衄等兼症。

当以这些兼症为主诉时,应见到本方特有的疼痛、急迫症状,才可使用小建中汤。

4、方中芍药以白芍为宜,饴糖属麦芽糖类,为方中主药,不可缺少。

临证使用时若无饴糖,可以蜂蜜代替,不可用白砂糖代。

如纳差不喜甜食可用麦芽代替。

本方加味药多为黄芪、 党参、当归、五味子、酸枣仁等。

[类似方证鉴别]

1.小建中汤与桂枝加芍药汤:都可以治疗虚寒腹痛。

小建中汤证是以虚劳为主,无表证;

而桂枝加芍药汤证表证未解,气血不和。

2.小建中汤与温经汤:都可以治疗腹痛。

小建中汤证之腹痛属于脾胃虚寒,肝脾不和,必有喜温、喜按等中虚症状;

而温经汤证之腹痛是瘀血内热之扰,必有刺痛、口干等。

医案例举

1.腹痛案(刘渡舟老先生医案)

李妇,38岁。

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视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

为疏:

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7枚

当归10g,饴糖40g (烊化)

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

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

2.反复胃痛案(刘志龙教授医案)

钟某,女,40岁

2012年4月24日首诊:

反复胃痛4年余,加重2天,现症见胃隐痛,喜按,欲呕,嗳气,咽喉灼热感,便溏,日1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

方用小建中汤合失笑散加减:

桂枝5g,白芍20g,生姜(颗粒)4包

大枣20g,炙甘草5g,蒲黄10g

五灵脂10g,姜半夏15g,枳壳10g

海螵蛸20g,饴糖(自备)30g

7剂。

二诊:

服药后症状好转,大便正常,饮食不注意则胃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

桂枝5g,白芍10g,生姜(颗粒) 2包

大枣20g,炙甘草5g,蒲黄5g

五灵脂5g,姜半夏10g

枳壳10g,海螵蛸20g

饴糖(自备)30g,葛根30g

7剂。

三诊:

已无胃痛,舌淡红,苍白,脉沉细。

本例患者胃痛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

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胃隐痛、喜按,便溏,肝气横逆犯胃,故欲呕,胃气上逆,则见嗳气。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均为中焦虚寒的表现。

治当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按语

《伤寒论》中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

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

因咽喉烧灼感,加用海螵蛸制酸,久病必瘀,加失笑散祛瘀止痛。

患者4年来的反复胃痛,除了跟自身的体质虚寒有关,还跟饮食相关,

建议患者不吃生、冷、过硬、难消化食物,《黄帝内经》 中有“伙食自倍,脾胃乃伤”,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节制,同时注意调畅情志,实病方不易反复。

刘志龙教授被称为“广东省名中医”,擅长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并创办“岭南经方沙龙”,是岭南地区经方医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0)

相关推荐

  • 当归建中汤盆腔炎案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 ...

  • 小建中汤(温里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9克  炙甘草6克.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 ...

  •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小建中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 ...

  • 名医刘志龙:少阴病八法探析

    华医世界 导 读 听说,医生的善良都是与生俱来的, 不论何时何地,有病人在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 刘志龙院长默默资助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女孩上学,至今已经十年了. 刘院长的正义与善良,是我们中医人榜 ...

  • 『名医经验』胃痛误诊为胸痹病案

    杨某,女,76岁.2012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自诉左侧胸膺处,往往因劳累诱发,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发作时就近在当地卫生院就诊,经过心电图检查呈特征性改变,V4-V6胸导联ST段压 ...

  • 岭南名医刘志龙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我见

    原创: 黎崇裕.刘志龙 中医药通报 <伤寒论>的内容采用条文列举的方式逐条呈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条文虽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可从多角度进行理解,导致后世学者学术观点多不一致,给正确理解 ...

  • 名医刘志龙:湿热发黄之汗、下、清法

    阳明湿热发黄证 痰.饮.水.湿是身体里面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这四种形态是不断递进的关系. 进一步发展是清稀的水状,再进一步发展是变成黏黏的饮的状态,最后就变成更稠的.有形的痰的状态. 这是四个 ...

  • 『名医经验』胃痛治验

    患者蒙某某,女,79岁.2012年5月24日就诊.胃脘部疼痛伴反酸.嗳气1年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灼热疼痛,反酸嗳气,心烦失眠.曾就诊多家医院,给口服中药.西药等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佳 ...

  • 名医刘志龙:耳鸣1剂止,临床经方特效医案

    图*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 <神农本草经>载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 ...

  • 名医刘志龙:五苓散在眼科.皮肤科及各类水肿病中的应用

    2018年4月11日,刘志龙教授在华医世界"万人学伤寒"公益微课讲授了五苓散辨证要点.加减变化及剂量大小的知识点,那是小师妹第一次知道,五苓散应用这么广泛,而且这么有效. 在第三次 ...

  • 名医刘志龙:临床百变小柴胡,15年头痛1月除(文末有彩蛋!)

    华医世界 图*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 小柴胡汤的临床范围极广,方证复杂多样,后世医家对其论述很多,各有其独特见解. 此外,<伤寒论>中记载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也较多样,由其变化的 ...

  • 手脚冰冷、小腹冷痛、胃痛腹泻、调理阳虚最强方!

    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阳气不足时,不能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会出现怕冷的现象,阳虚的人有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等,根据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不同,表现的症状各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