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刘志龙:胃痛4年不见好?用这个方极效—小建中汤!
阅202转222019-12-26
图*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
小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虚劳里急证,黄煌教授认为符合小建中汤的患者往往具有“虚弱”体质,那么在临床中关于小建中汤的运用及鉴别您了解多少呢?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中医名家运用小建中汤的心得及刘渡舟教授、刘志龙教授临床运用小建中汤治疗腹痛的医案2则,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建中汤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方歌]
桂加饴糖小建中
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
伤寒尺迟梦失精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
[方解]悸则阳虚,烦则阴虚。
故用芍药之苦以益阴,姜桂之辛以扶阳,甘草、大枣、胶饴之甘以建中气。
中气建,则气之源不乏,而阴阳虚之证自愈。
[方证要点]
1.虚劳证:以腹痛,喜温喜按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心悸或者心下悸,出血,失精,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舌质柔嫩,有光泽,脉细数而弱或弦数。
2.常用于小儿夜尿症、夜啼症、动脉硬化症、眼底出血症、慢性肺结核、结核性关节炎、便秘、消渴、半身不遂、痢疾、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痛经、腹痛、慢性肝炎、眼睑下垂、消化不良、胃弛缓、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属于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3.体质要求:体型多消瘦。皮肤白润,纹理较细腻。
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因过度消耗精力、体力,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
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而薄,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包块等。
在脐周围向腹底按压,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搏动。舌质柔嫩。
解读
黄煌教授认为:
1、本方是古代有效的强壮剂或调养剂,适合使用此方者,体质呈现一种“虚弱”状态。
此种状态一是指先天体形,多属桂枝体质;
一是指因精力、体力过度消耗,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
2、小建中汤证有比较明显的腹症: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块、包块等。
3、本方所主之疼痛为阵发性的痉挛性绞痛,或绵绵作痛,或挛急作痛,经常发作,但程度不剧烈,疼痛部位不定。
同时伴有心悸、烦热、多梦、鼻衄等兼症。
当以这些兼症为主诉时,应见到本方特有的疼痛、急迫症状,才可使用小建中汤。
4、方中芍药以白芍为宜,饴糖属麦芽糖类,为方中主药,不可缺少。
临证使用时若无饴糖,可以蜂蜜代替,不可用白砂糖代。
如纳差不喜甜食可用麦芽代替。
本方加味药多为黄芪、 党参、当归、五味子、酸枣仁等。
[类似方证鉴别]
1.小建中汤与桂枝加芍药汤:都可以治疗虚寒腹痛。
小建中汤证是以虚劳为主,无表证;
而桂枝加芍药汤证表证未解,气血不和。
2.小建中汤与温经汤:都可以治疗腹痛。
小建中汤证之腹痛属于脾胃虚寒,肝脾不和,必有喜温、喜按等中虚症状;
而温经汤证之腹痛是瘀血内热之扰,必有刺痛、口干等。
医案例举
1.腹痛案(刘渡舟老先生医案)
李妇,38岁。
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视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
为疏:
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7枚
当归10g,饴糖40g (烊化)
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
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
2.反复胃痛案(刘志龙教授医案)
钟某,女,40岁
2012年4月24日首诊:
反复胃痛4年余,加重2天,现症见胃隐痛,喜按,欲呕,嗳气,咽喉灼热感,便溏,日1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
方用小建中汤合失笑散加减:
桂枝5g,白芍20g,生姜(颗粒)4包
大枣20g,炙甘草5g,蒲黄10g
五灵脂10g,姜半夏15g,枳壳10g
海螵蛸20g,饴糖(自备)30g
7剂。
二诊:
服药后症状好转,大便正常,饮食不注意则胃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
桂枝5g,白芍10g,生姜(颗粒) 2包
大枣20g,炙甘草5g,蒲黄5g
五灵脂5g,姜半夏10g
枳壳10g,海螵蛸20g
饴糖(自备)30g,葛根30g
7剂。
三诊:
已无胃痛,舌淡红,苍白,脉沉细。
本例患者胃痛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
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胃隐痛、喜按,便溏,肝气横逆犯胃,故欲呕,胃气上逆,则见嗳气。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均为中焦虚寒的表现。
治当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按语
《伤寒论》中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
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
因咽喉烧灼感,加用海螵蛸制酸,久病必瘀,加失笑散祛瘀止痛。
患者4年来的反复胃痛,除了跟自身的体质虚寒有关,还跟饮食相关,
建议患者不吃生、冷、过硬、难消化食物,《黄帝内经》 中有“伙食自倍,脾胃乃伤”,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节制,同时注意调畅情志,实病方不易反复。
刘志龙教授被称为“广东省名中医”,擅长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并创办“岭南经方沙龙”,是岭南地区经方医派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