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猜谜史话
萧山猜谜史话
灯谜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群众性,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中国的谜文化源远流长,先秦的隐语就是谜的萌芽,汉魏以来就正式有了谜语,南朝·齐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君子嘲隐,化为谜语”。曹操、杨修猜谜斗智的故事还被记载在《世说新语》。到南宋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谜进一步发展,《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等书都记载了当时“商谜”之风。而且根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记载道:“又有以绢灯剪写灯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说明宋代将当时赏灯的习俗和猜谜之风结合起来,把谜挂在了灯笼上,这就是现在“灯谜”一词的由来。所以说,杭州正是灯谜的故乡。
明清以来,谜语继续发展,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式的谜和经过文人改造的谜开始分化,前者多采取诗歌样式,主要是对谜底进行描述,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一般是以事务为底,所以也称事务谜,也即狭义的谜语;而后者则是以汉字的音、形、义为基础,对谜底进行别解演绎,所以也称文义谜,也即灯谜。比如,有一首以“篙”为底的谜语,面是“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非常形象生动,而作灯谜的话,则可用陆游诗句“家家扶得醉人归”来扣,其是将“篙”拆为“个个高”扣合谜面了。
灯谜也叫灯虎、文虎,蔡东藩先生在《留青别集》中对此解释说:“谓之虎者,喻其不易中也。其以诗文为谜语者,称诗虎,亦称文虎。”这里的“虎”和我们日常所说的拦路虎有些类似。蔡东藩在该书中汇编了166条灯谜,极大的宣传了灯谜知识。
杭绍等地历来猜谜之风盛行。元代的朱士凯、钟嗣成、王日华、范居中父子等杭州本地或寓居杭州的散曲家们同时也都擅长隐语,有的还著有隐语书籍,有的还把猜谜故事写成了杂剧,只是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委巷丛谈》记载道:“杭人元夕,多以谜为猜灯,任人商略。”明初的杨景言,还曾因为擅长猜谜被永乐皇帝召入宫中。清末民国杭州出现了许多爱谜人士,如民国鸳派小说家陈蝶仙,“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之祖王二南等,还成立了谜社群鸥社。当代的杭州还成立有灯谜组织,灯谜活动更是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绍兴猜谜之风也很盛行,明末文学家徐文长是灯谜行家,作有灯谜作品流传。张岱在《陶庵梦忆·绍兴灯景》中写道:“十字街搭木棚,挂大灯一,俗曰'呆灯’,画《四书》、《千家诗》故事,或写灯谜,环立猜射之。”这是较早记载“灯谜”一词的典籍。周作人关注民间文艺,特地介绍过谜语,并鼓励民间文艺工作者开展谜语的收集和研究。
位于杭绍之间的萧山,历来人文昌盛,灯谜也很是盛行。民国诗人王袖沧在他的谜话著作《不变色斋谈虎》中说:“吾萧山旧例,每于上元各宗祠悬灯五夜,仕女环杂,箫鼓喧闹。一般文人学士,即于此设射虎之场,此倡彼和,俾夜作昼……”王袖沧即为《民国萧山县志》题写书名的王仁溥。另据报人、小说家许月旦记载,清末他在萧山求学时,有位叫金濂生的孝廉曾在元宵节悬谜展猜,有一位爱猜谜老学究带着书前来,灯下查书猜谜,很晚了还不舍离去,金濂生见其热情很高,便承诺第二天晚上继续举办猜谜活动,他才肯离去。这也是当时萧山猜谜风气的一个体现。
清末出版的一部流传很广的《二十四家隐语》,其中一家的作者就署名萧山施鲁詹,只是不知道其生平。民国时期萧山籍出版家钟骏文编著过《天花乱坠》三集,在第二集中,就收有两卷灯谜。当时还有个叫郑熙(字葛民)的,曾加入上海风云一时的萍社,也是位谜家。
王袖沧的叔父王铭恩(字纳臣)则是清朝最后一科的进士,叔侄二人都很喜爱猜谜。有一次,王袖沧在房中发现一份光绪庚辰(1880年)十一月二十日的《申报》,上边刊登有谜,但没有谜底,他不觉技痒,便和王纳臣相约猜谜赌酒,甲猜中一条则乙喝,乙猜中一条则甲喝,以谜下酒,堪为韵事。
当时还有位叫胡慎初的谜人和王袖沧相交往,他有条谜,以“阿拉是生长宁波”(徐妃格),猜二字词 ,谜底是“痛癢(痒)”,徐妃格是猜谜的一种格式,按规则需要将谜底去掉相同的偏旁部首扣合谜面,此谜即去掉部首“疒”,留下“甬養(养)”照应谜面的意思(宁波简称甬)。王袖沧见此即另出一谜,以“阿拉不是生长宁波”(徐妃格),也猜二字词,谜底是“作俑”,其是去掉“亻”,余下“乍甬”扣面,不是生长在宁波,则是初来乍到的了。其以谜唱和,倒也少见,非常的有趣。
还有位叫徐荻庄的,出过这样一条谜:“十八看潮到海门(药名)木鳖子”。民间向来有以“十八子”代“李”之说,“十八”扣“木”不难理解,而“海门”为何扣“鳖子”,就要熟悉萧山的地理知识了。原来海门在历史上一直是钱塘江的入海口。据《康熙萧山县志》卷五《山川志》载:“鳖子山。去县东北三十五里,在海中。……又云鳖子门。盛暑有龙挂此吸水,而上即骤雨。又云海门。”也叫北大斖(音义同门)。鳖子山在龛山与赭山之间的水域中。宋曾觌《浪淘沙》词有“一线海门来,雪喷云开”之句,即指此处之海潮。明末清初,江势北趋,改由赭山之北入海,龛赭间的鳖子山淤涸成田,但民间仍有此称。其将萧山地理融入灯谜,很接地气。
当代萧山没有更多的猜谜记载,但作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各种节庆活动上,从来都不缺灯谜的身影,多地都曾举办过猜谜活动,《党山镇志》还将其写入民俗活动之中。去年党湾镇以及广德社区等单位还举办过喜迎G20、欢乐猜灯谜的活动。临浦民俗文化学者祝灿章老先生更编著过《谜林艺苑》和《灯谜选集5000则》两本灯谜书籍。作为益智增趣的文化活动,灯谜在各种节庆以及宣传活动中都是大有可为的。
今年年初,杭州灯谜已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灯谜在萧山大地上也能再次焕发生机,为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增添更多的趣味。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