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医案五例

文章摘要:《张健眼科医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中国中医药药出版社  十五、眼视光学医案           视觉信息的获得首先取决于眼球光学系统的屈光状态是否正常。眼球光学系统由外向内主要包括

《张健眼科医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中国中医药药出版社  十五、眼视光学医案           视觉信息的获得首先取决于眼球光学系统的屈光状态是否正常。眼球光学系统由外向内主要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眼的屈光状态由屈光系统、屈光大小和眼轴长度决定。眼的屈光状态分为正视眼和非正视眼,非正视眼又称屈光不正。正视眼是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屈光不正是眼的屈光力与眼轴长度不相适应,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的屈折后,焦点不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因眼轴异常引起的屈光不正称轴性屈光不正。临床上以轴性屈光不正为多见。另外,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形成焦点,可在2个互相垂直的径线上形成前后2条焦线,称为散光。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屈光系统分属中医的黑睛、神水、晶珠、神膏范畴。由于黑睛属肝,神水、晶珠、神膏等为水轮,属肾,故屈光系统病变常责之肝肾。(一)近视眼医案五例           近视眼,中医亦称“近视”,又名“目不能远视”或“能近怯远症”。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在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楚的像。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是临床常见眼病,在屈光不正中所占比例最高。《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中谓:“劳伤肝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在《审视瑶函·内障》中称:“肝经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模糊”及“阳不足,病于少火者也。”中医认为临床常见的病因是心阳衰弱,阳虚阴盛;或过用目力,耗气伤血,以致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或肝肾两虚,禀赋不足,神光衰弱,光华不能远及而仅能视近。   益心定志法治近视眼/心阳不足证案           谭某,男,11岁,湖南省长沙市燕山小学,学生。于2014年5月19日初诊。              母亲代诉:双眼视力下降1月。            病史:患儿于1月前学校体检时发现视力差,伴面色少华,心悸神疲,烦躁易怒。           检查:远视力右眼0.6,左眼0.6;近视力右眼1.5,左眼1.5。双眼外观及眼底均未见异常。右眼加镜-0.25DS矫正远视力1.0,左眼加镜-0.50DS矫正远视力1.0。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诊断:近视眼(双眼)。                辨证:心阳不足证。                 治法:益心定志。                 方剂:开心散(《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蜜远志5g,石菖蒲6g,太子参10g,茯苓10g,黄芪10g,益智仁10g,酸枣仁5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针刺:主穴取睛明、承泣、风池、攒竹。配穴取肾俞、神门。毫针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耳穴:耳穴贴压,取穴眼、目1、目2、脑干、肝、脾、肾。双耳交替使用,耳部常规消毒,以王不留行籽贴于选穴处,自行按压1分钟,以温热为度,三日换1次。                医嘱:①做眼保健操;②注意用眼卫生,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③调情志,避免情绪激动;④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合理。   二诊(2014年5月25日):自觉视物较明,眼部检查基本同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原方。6剂。针刺同前及耳穴贴压如前。  三诊~十一诊(2014年5月31日~2015年7月17日):原方先后加山药15g,白术10g,加健脾益气;枸杞子10g,菊花5g,补肾明目。共服药48剂,针刺42次,一直贴耳豆。视力提高到右眼1.2,左眼1.0。嘱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复查。    按:《灵枢·大惑论》云:“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审视瑶函》云:“过虑多思,因乱真而伤神志”。神志伤则目不能远视。患儿能近怯远,心悸气短,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心阳不足之候。治宜补益心气,定志安神。开心散加减方中蜜远志、益智仁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石菖蒲入心经,能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太子参既能补气,又能补血;黄芪与太子参同用能增强其补气补血之效;酸枣仁、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配合针灸,耳穴贴压,眼保健操等治疗而显效。(转载者请注明出处)疏肝明目法治近视眼/肝郁气滞证案           郭某,女,12岁,湖南省长沙市枫树山小学,学生。于2014年7月11日初诊。             母亲代诉:双眼视力下降2月。             病史:近2月来远视力明显下降,伴眼胀不适,视物疲劳,眼内干涩,情志不舒,烦躁易怒。      检查:远视力右眼0.6,左眼0.5;近视力右眼1.5,左眼1.5。双眼外观及眼底均未见异常。右眼加镜-0.50DS矫正远视力1.0,左眼加镜-0.50DS矫正远视力1.0。哥德曼眼压计测眼压:右眼15mmHg,左眼13mmHg。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近视眼(双眼)。               辨证: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明目。                 方剂: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加减。      处方:柴胡6g,陈皮6g,川芎5g,香附5g,白芍5g,枳壳5g,石菖蒲5g,蜜远志5g,炙甘草5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针刺:主穴取睛明、承泣、风池、攒竹。配穴肾俞、神门。毫针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耳穴:耳穴贴压,取穴眼、目1、目2、脑干、肝、脾、肾。双耳交替使用,耳部常规消毒,以王不留行籽贴于选穴处,自行按压1分钟,以温热为度,三日换1次。                医嘱:①做眼保健操;②注意用眼卫生,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③调情志,避免情绪激动;④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合理。     二诊(2014年7月17日):眼胀不适明显减轻,眼部检查同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原方。6剂。针刺同前及耳穴贴压如前。  三诊~十一诊(2014年7月23日~2014年9月8日):原方先后去枳壳、川芎;加山药15g,健脾益气;加枸杞子10g,菊花5g,补肾明目。共服药48剂,针刺42次,一直贴耳豆。视力提高到右眼1.2,左眼1.0。眼胀不适,视物疲劳,眼内干涩,情志不舒,烦躁易怒症状渐愈。嘱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复查。    按:《灵枢·脉度篇》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若肝气郁结,经络涩滞,则目之光华不能发越于远。眼胀不适,视物疲劳,眼内干涩,情志不舒,烦躁易怒,舌脉表现均为肝郁气滞之征。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归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疏郁结,为君药;香附入肝经,长于疏肝行气止痛;川芎行气活血,开郁止痛,二药共助柴胡疏肝解郁,且行气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理气行滞和胃,枳壳行气疏肝理脾;白芍养血柔肝,与柴胡相伍,养肝之体,利肝之用,且防诸药辛香之品耗伤肝血,俱为佐药;甘草调药性,与白芍相合,则增缓急止痛之功,为佐使药;石菖蒲、蜜远志益智开窍,为治近视眼要药。诸药合之,疏肝与养血柔肝相配,既养肝之体,又利肝之用,但以疏肝解郁明目为主。配合针灸,耳穴贴压,眼保健操,饮食并用,故有效。(转载者请注明出处)升阳泻阴法治近视眼/阳虚阴盛证案           莫某某,女,12岁,湖南省长沙市育英小学,学生。于2014年8月19日初诊。             母亲代诉:双眼视力下降1月。          病史:近1月来视远模糊,伴耳鸣,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无力,口苦咽干。           检查:远视力:右眼0.8,左眼0.6;近视力:右眼1.5,左眼1.5。右眼加镜-0.25DS矫正远视力1.0,左眼加镜-0.50DS矫正远视力1.0。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              诊断:近视眼(双眼)。                 辨证:阳虚阴盛证。             治法:升阳泻阴。              方剂:加减益气聪明汤(《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  处方:黄芪10g,太子参10g,蔓荆子5g,升麻5g,葛根10g,黄柏5g,白芍10g,石菖蒲10g,蜜远志5g,柴胡5g,炙甘草6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针刺:主穴取睛明、承泣、风池、攒竹。配穴肾俞、神门。毫针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耳穴:耳穴贴压,取穴眼、目1、目2、脑干、肝、脾、肾。双耳交替使用,耳部常规消毒,以王不留行籽贴于选穴处,自行按压1分钟,以温热为度,三日换1次。                医嘱:①做眼保健操;②注意用眼卫生,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③调情志,避免情绪激动。④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合理。     二诊(2014年8月25日):视物较明,头晕目眩、耳鸣明显减轻,眼部检查同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原方。6剂。针刺同前及耳穴贴压如前。  三诊~十诊(2014年8月31日~2014年10月11日):原方先后去升麻、黄柏,加山药10g,以补脾养胃;加枸杞子10g,菊花5g,补肾明目。共服药42剂,针刺35次,一直贴耳豆。视力提高到右眼1.2,左眼1.2。耳鸣,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无力,口苦咽干症状渐愈。嘱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复查。      按: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则能近怯远,耳鸣,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无力,口苦咽干,脉虚无力均为阳虚阴盛之候。加减益气聪明汤方中太子参、黄芪甘温,以补脾胃;炙甘草甘缓,以和脾胃;柴胡疏肝解郁,与升麻同用能升发阳气;石菖蒲、蜜远志能聪耳明目;葛根、升麻、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肝肾受益,视物自明。配合针灸,耳穴贴压,眼保健操,饮食并用,而取效。(转载者请注明出处)补益气血法治近视眼/气血不足证案           彭某某,女,15岁,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学生。于2014年8月15日初诊。             主诉:双眼视力下降1月。                病史:近1月来视远模糊,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视物易疲劳。  检查:远视力:右眼0.6,左眼0.6;近视力:右眼1.5,左眼1.5。右眼加镜-0.25DS矫正远视力1.0,左眼加镜-0.25DS矫正远视力1.0。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近视眼(双眼)。                辨证:气血不足证。                  治法:补益气血。                   方剂:芎归补血汤(《原机启微》)加减。        处方: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5g,牛膝10g,防风5g,白术10g,天冬5g,白芍10g,石菖蒲10g,蜜远志5g,炙甘草6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针刺:主穴取睛明、承泣、风池、攒竹。配穴肾俞、神门。毫针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耳穴:耳穴贴压,取穴眼、目1、目2、脑干、肝、脾、肾。双耳交替使用,耳部常规消毒,以王不留行籽贴于选穴处,自行按压1分钟,以温热为度,三日换1次。                 医嘱:①做眼保健操;②注意用眼卫生,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③调情志,避免情绪激动;④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合理。      二诊(2014年8月21日):视物较明,神疲乏力,视物疲劳减轻,眼部检查同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原方。6剂。针刺同前及耳穴贴压如前。  三诊~十一诊(2014年8月27日~2014年10月14日):原方先去川芎、牛膝,加山药10g,黄芪10g,健脾益气;加枸杞子10g,菊花5g,补肾明目。共服药48剂,针刺42次,一直贴耳豆。视力提高到右眼1.2,左眼1.2;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视物疲劳渐愈。嘱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复查。   按:久视耗血,血为气之母,血虚气亦虚,导致神光不能发越于远,故出现近视眼;全身症状及舌脉均为气血不足之候。《原机启微·芎归补血汤》曰:“此方专补血,故以当归、熟地黄为君;川芎、牛膝、白芍药为臣,以其祛风续绝,定痛而通补血也;甘草、白术,大和胃气,用以为佐;防风升发,生地黄补肾,天冬治血热,谓血亡生风燥,故以为使。”加石菖蒲、蜜远志以安神益智,开窍明目。配合针灸,耳穴贴压,眼保健操,饮食并用,而获效。(转载者请注明出处)滋补肝肾法治近视眼/肝肾两亏证案           陈某某,男,50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师。于2014年10月18日初诊。  主诉:双眼从小视力差,眼前有黑花飘浮2月。       病史:患者从小视力差,1970年开始配镜,第一副双眼均-2.50DS,以后每年重新验光配镜,最后一副为2014年1月验光右眼-8.50DS,左眼-9.00DS。现能近怯远,眼见黑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寐差多梦,视物疲劳。     检查:远视力:右眼0.1,左眼0.1;近视力:右眼1.5,左眼1.5。右眼加镜-9.00DS矫正远视力0.8,左眼加镜-9.50DS矫正远视力0.6。双眼前房较深,瞳孔大小对称,对光反应灵敏;眼底检查可见双眼玻璃体丝状混浊飘浮,视盘颞侧脉络膜萎缩,视网膜呈豹纹状改变,黄斑部中心凹反射隐约可见。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诊断:①近视眼(双眼);②玻璃体混浊(双眼)。      辨证:肝肾两亏证。                  治法:滋补肝肾。                   方剂:保元汤(《眼科百问》)加减。           处方:熟地黄15g,菟丝子10g,白芍10g,枸杞子10g,山茱萸5g,山药10g,牡丹皮10g,当归10g,茯神15g,沙苑子10g。15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针刺:主穴取睛明、承泣、风池、攒竹。配穴肾俞、神门。毫针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医嘱:①注意用眼卫生,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②调情志,避免情绪激动;③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合理。             二诊(2014年11月2日):视物较明,眼前黑影减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减轻。舌质淡,苔白,脉弦细。原方。15剂。针刺同前。        三诊~七诊(2014年11月17日~2015年2月16日):视物较明,原方先后加菊花10g,清肝明目;加黄芪10g,以益气健脾。共服药60剂,针刺48次。眼前黑花消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寐差多梦,视物疲劳感渐愈。视力:加原镜远视力:右眼1.0,左眼0.8;眼底玻璃体混浊明显减轻。嘱服杞菊地黄丸,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连服2月,以巩固疗效。            按:《审视瑶函·内障》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肝经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模糊”及“阳不足,病于少火者也。”患者肝肾两虚证,禀赋不足,阳衰过阴,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而不能视远;肝肾两亏,则神膏失养,眼见黑花;全身症状及舌脉均为肝肾亏损之候。保元汤加减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以补真阴不足,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固秘精气;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菟丝子补肝肾,助精髓,皆为臣药;白芍、当归补血柔肝;牡丹皮清肝火;茯神宁心安神,共为佐药;沙苑子入肝肾经,养肝明目,为使药。诸药合之,共奏滋补肝肾,明目之效。配合针灸而获效。(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清热明目类 合谷—光明

    [单穴功用] 合谷,又名虎口.含口.合骨.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因其穴居大指.次指歧骨之间的凹陷处如同山谷,而得名合谷.又因穴在拇指虎口两骨之间,故又名虎 ...

  • 【云帆荐读】忆雪堂:新《诗词医案拾例》(五十六)

    [云帆荐读]忆雪堂:新<诗词医案拾例> (五十六) 熊东遨,别署忆雪堂.湖南宁乡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云帆诗友会顾问.曾在湖南电视台开辟"诗词曲联"系列讲座,将传统诗词 ...

  • 【云帆荐读】 忆雪堂:新《诗词医案拾例》(四十五)

    新<诗词医案拾例> (四十五) 习诗有悟 霜刃十年砺,一挥围壁开. 浊昏从缝遁,豁朗自天来. 百淬方趋硬,千捶始脱胎. 今朝将示汝,华岳敢论裁? [评]开口便喝,有点类于叫嚣.诗一缺少比兴 ...

  • 忆雪堂 || 新《诗词医案拾例》(六五)

    2020年 11月1日   新<诗词医案拾例> (六五) 雨馀(原题作"公馀") 夕佳亭上赏斜阳,得月湖边浴春光. 自爱故园新景致,公余为我润诗行. [评]原作想写公馀 ...

  • 整理的经方医案50例(不看看是太遗憾)

    2011-02-16 20:38:49 学习运用黄煌恩师经验五十案 祖上四代中医,受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自幼便对中医有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屈指算来中医临床已有13年了,曾有过博览群书的刻苦,曾有过漫长 ...

  • 《黄煌经方医案50例》 二十九,冠心病心衰案

    李某,女,65岁,河间市九吉乡前留守村人.素有冠心病史三年,于2007年春节前因阵发性前胸憋闷疼痛,双下肢水肿而住进河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衰.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不见明显好转,主动要求 ...

  • 近视吃什么 防止近视眼试试五款药膳方

    上班族整天面对电脑会近视;学生以学业为主,劳累过度会近视--近视是很多人会面对的问题,其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防治近视除了要注意日常护理外,还要辅以食疗.下面我们来看五款防治近视的药膳方: 1.醒目 ...

  • 超实用方剂学医案38例!你能想到的都在这里

    例1:杨X X,男,28岁. 主诉:头痛.咽痛.发热1天.患者前天晚上与朋友到酒店吃饭,当时吃了一些辛辣食品,饭后坐摩托车回家.回到家时觉得鼻稍塞,头微痛.第二天起床时觉发热恶寒,全浮数. 诊断(证型 ...

  • 实战训练2:常用方剂医案50例!!!

    一.肺卫风热 牛阳医案:王某,男,24岁,学生,1989年4月9日初诊.昨日活动后汗出当风,今晨起发热恶寒(体温38.7℃),伴见头痛,咽痛.口渴,轻微咳嗽无痰.舌苔薄白,舌尖红,脉浮数. 证属风热袭 ...

  • 实战训练:方剂学医案38例!(假如换成经方你试试)

    例1:杨X X,男,28岁. 主诉:头痛.咽痛.发热1天.患者前天晚上与朋友到酒店吃饭,当时吃了一些辛辣食品,饭后坐摩托车回家.回到家时觉得鼻稍塞,头微痛.第二天起床时觉发热恶寒,全浮数. 诊断(证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