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目前很多学生物理学习中不进行实验操作,只是在机械性“刷题”,这一现象在毕业年级显得尤为突出,这种“假实验”的恶果直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学习物理就必须要多动手,多思考,而不仅仅是做几道物理习题,那只会是“纸上谈兵”。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评价的导向就是在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走向“思维培养”的真正转型。“刷题”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必须引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做中学”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教师进行深度实践教学的最佳选择。
为此,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做中学》专栏,给大家推荐的是编者和学生这几年物理课改的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的实验素材可以作为一线教师很好的借鉴资料,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的参考资料。
《做中学》专栏主要有以下几个栏目:原创试题、创新实验、现象解析、参考答案、中考链接。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一些纰漏,还望给予建设性的建议与帮助,谢谢您的不吝赐教。
【做中学】第49期:跳舞的牙签
原创试题:文扬同学往高脚杯里倒入水,水位在高脚杯的一半。注意:两个杯子里的水位一定要一样高(图1),牙签放到其中1个高脚杯的杯口(图2),然后手指上面沾点水,在另一个高脚杯上匀速的、同方向画圆圈摩擦杯口(图3),你听到了什么?你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吗?
图1
图2
图3
现象解析:我们惊奇地发现:另一个高脚杯上的牙签竟然自动开始振动起来。这个实验证明的是物体共振,每个物体都有其自然频率,物体振动时产生声波。当外部摩擦力接近或到达物体固有频率时,空心物体如玻璃杯会容易发生共振(或共鸣),就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同时声波又可向外传播,引起了另1个杯子上的牙签的振动。一般情况下,相同酒杯盛水越多,质量越大,自然频率越低。【中考链接】(2019·成都)3.如图4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分析:①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比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态、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③声音能够传递能量。A.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故D错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共振概念的了解以及对声现象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基础性题目。(2019·泰州)22.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2019·天水)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