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搞钱的“深圳女孩”,最终都过上她们想要的生活了吗?

当成功只有一种衡量标准的时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前段时间,“深圳女孩”大火。

大火的背后是人们对于一心“搞钱”的认同感,仿佛在喧嚣的城市当中,钱才是我们最后的保障。

这种理念下,人们不再对赚钱产生羞耻心,钱作为一种工具,只有充分地认识它,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它。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但背后隐隐又有什么不对劲。

当然,搞钱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同,不能说这种说法有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折射。

刘强东曾说过:现在的社会有钱就是大爷,有钱就是牛X。不管是什么渠道赚来的钱,立马就变成这个总、那个总。

我认为这是一种“病”态。

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有开怀大笑过了?你有多久没有快乐的旅游过了?你的孩子有多久没有和你去游乐场玩过了?

过去的三十年里,经济发展太快,物质丰裕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但我们并未因此而满足。

我们还是一心想着赚钱,赚更多的钱。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商家宣传的结果。

在楼市兴起的时代,一铺旺三代的宣传铺天盖地。

十年过去了,一铺不仅没能旺三代,出租都成了问题。

在一些教育机构的宣传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的共识,于是越来越多的兴趣班、补习班接踵而至。

在最需要玩耍的年龄里,沉重的负担压垮了孩子,也掏空了父母的钱包。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跑得快并不代表跑得久。那些在北大、清华旁边买了学区房的父母就一定保证孩子能上清华北大吗?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

当我们困在钢筋水泥的围城里,等待着35岁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能感同身受的设想一下,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焦虑而让身边人也充满了焦虑,因为当你盯着高处目标的时候,后面还有更高的目标。

我们需要适当给自己的“欲望”降降温。

还有那充满加班氛围的企业,社会应该也有一些政策去制约他们,当这种风气蔓延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大家就只能拼命地赶路,但路的尽头还有更远的路。

目前,有多少企业能做到下班尽量不打扰员工?有多少企业周末能有一个双休?

企业不能把自己的焦虑变成每一个员工的焦虑,员工也不能把自己的焦虑变成孩子的焦虑。现在,大人的焦虑已经成为压在孩子心灵上最沉重的负担了。长此以往,这种问题一定会反噬其身。最终,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承担这种后果。

我们需要物质是丰富的,我们也需要生活是美好的,但当老人倒了不敢扶,有人危难不敢救,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反思一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了。

今日对他人冷漠,明日倒霉的就是自己。

所以,不要一味地以搞钱为最终的目的。有时候你需要好好地感受一下身边的快乐,和女朋友一起走走祖国的大江南北,为了爱情向现实妥协一回;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庸,也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庸,不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诸到孩子身上。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出手整治纷乱的校外教育机构,不能学校减负,他们却在加负,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解放他们的思想,让该玩的年纪充分去玩,到了该学的年纪也自然会学。

放下一心搞钱的念头,让生活里不仅有阳光、自然、哲学还有家人的陪伴,追求美好物质的生活本没有错,一味要求物质的生活才有错。

人就只能活一辈子,我们应该也必须时常停下脚步,因为时代给每一代人的责任,并不会因为你所谓的“多承担”,下一代就会少承担。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