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道德的,超越道德的,无关道德的
不贩卖焦虑,不吹捧文艺,让文字回归阅读
L.Cave团队开启新书荐读计划,从现在开始到2019年底为读者推荐 100 本新出版的文学类优质图书,今日是第 6 本,本期的荐读作者是 Muzuer,今天为大家推荐这本 埃莱娜·弗兰特 的小说 《我的天才女友》
· 正 · 文 · 来 · 啦 ·
曾看到网传一句带点歧视的玩笑话:意大利人就是欧洲的中国人。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也解释了为什么意大利的小镇生活能够让远在中国的我们理解,但是也只是或许而已,读者显然是具有超越性的。
《我的天才女友》声名远扬,不仅仅在于作者的神秘,更重要的是其作品本身的一种神秘。
小说对于关系和客观精神施魅,以至于其在阐述道德、涵盖道德的时候吐露出超越道德,甚至于无关道德的内容,其牵连出的是一种名曰自由意志的东西,
这个类似三位一体的存在,大概就是整本书的精神内核,而其展现出来的人性所参照的标杆正是道德。
笔者刚读完小说第一部,然而从扉页的引用上,却感觉出或许作者的立意早已经超出了第一部小说的内容范畴,它开头是引用了歌德《浮士德》中的话:
『上帝:是的,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我从来都没有仇恨过你的同类,
以及那些不顺从我的人,
讽刺——是我最不讨厌的行为,
人类最容易气馁,他们很快就会进入永恒的睡眠。
因此我很乐意给他们找个同伴,
充当魔鬼的角色,刺激他们。』
小说以一种小镇叙事展开,地点意大利那不勒斯,时间二战后不久,这个小镇贫穷而无知,再具体一些便是物资匮乏而人性野蛮。
孩子们互相玩耍,欺负打闹,大人们虽然相互认识但是却因为势力和财富而区分了清晰的等级,人们尊恶霸为堂(Don是西班牙、意大利人用来尊称对于绅士或令人尊敬的男士的称呼,《教父》中人们就尊称“柯里昂”为Don)。
很多人都说这部作品很拙劣,文字也很浅显(当然很有可能是译本的缘故)。但是许多读者把叙述者当做了作者,以至于作者所阐述的真实在其他人的眼中成为了不成熟的体征。
在那个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连初中之后有大学和高中都不知道。对于他们来说,优秀大概就是被老师赞美,考试拿到高分。
小镇的故事冲突往往出现在道德语境下,真善美也是道德的范畴,如何定义优秀和好也成了小镇道德框架下的话语,由此这是一部事关道德(因为它本身是与环境是强关联的)的小说。
相比于人性,道德是十分具有时效和地域局限性的,而在小说中我们也很快会读到人物在成长中展现出来的人性以及他们的意志与道德规训的碰撞。
莉拉作为一个贫穷鞋匠出生的孩子,虽然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但是却有着卓越的天赋和锐利的意志,而在整部小说的笔调中,后者显然是前者存在的基石,以至于当前者消失时,小说的主人公埃莱娜一边恐惧一边又期待对方那种锐利意志的消失,以期获得自己最后的胜利。
小说以小学开始为背景,讲述了模范学生埃莱娜被一个喜欢捉弄别人的假小子莉拉在班上超越,而这种超越带来的是一种无尽的斗志,埃莱娜从此以后一直为超越她而努力。
虽然莉拉辍学了而埃莱娜上了高中,但是埃莱娜却发现莉拉依旧在学习,甚至有可能在学习方面还拥有着比他还高的天赋,这让她一边感到沮丧,一边又惶恐起来。
埃莱娜就是那个暗暗悲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孩子。
她是从一开始就发现莉拉拥有天赋,她一开始以为只是学习上的,后来才被发现是意志上的,毫无疑问莉拉是意志上的巨人。
由此埃莱娜便决定跟随莉拉,让她当自己的破风者,当所有人都把她当做坏人不和她做朋友的时候,埃莱娜紧紧地跟随着她,就仿佛一头要取代老虎的狼。
因此,她成为了莉拉最好的朋友以及最危险的敌人。
实话说,我觉得莉拉也并没有完全忽视这一点,她本是可以和埃莱娜一比高下。
她们俩有着共同的目标,一开始都想摆脱自己现实的桎梏,贯彻自由意志,而学习只不过是竞争的一种形式罢了。
但是当她想要继续求学但被父亲从窗户里扔出来的时候,她想要飞出去的翅膀便被彻底折断了。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她与埃莱娜的竞技便一败再败,但是莉拉没有放弃,她一直选择在战术上轻视在战略上重视的策略。
因为莉拉知道自己的意志一旦被摧毁或打垮,埃莱娜便会毫不留情地抛弃自己。
读者们在等待的其实是一个很残忍的结局,就是被禁锢在这个街区的莉拉自我意志彻底的毁灭。
这显然是一个很痛苦的结局,但是这也是书最为核心的主题。
小说写到莉拉最终放弃了学科上的努力,再也不关心埃莱娜在高中的学业,意大利语、希腊语、拉丁语统统被她抛在了脑后。
埃莱娜一开始兴奋不已,她和许多读者一样以为这就是莉拉的败局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莉拉依旧展现她自己的优雅和倔强,她想要通过和哥哥做鞋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然而不成器的哥哥却有勇无谋,而她的父亲更是怯懦得像一潭死水,以至于莉拉最后没有别的道路,只能用自己作为武器。
她开始借用自己的身体期望获得意志的自由,她为了摆脱马尔切诺而接受了小时候欺负过她的斯特凡诺的追求。
而这一切都是埃莱娜所羡慕的,她对自己选择的道路产生了疑惑,无疑求学是一条通向自由无比艰辛的道路,而莉拉只需要依靠婚姻便能实现彻底的蜕变。
其实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或许没有莉拉那样一个天赋型的学习者存在,埃莱娜上了高中可能也只会成绩平平。
就像沙丁鱼没有了鲶鱼,或许就会提前死亡。
从性格上来说,埃莱娜一直是乐于讨好别人的人,而且嫉妒心(或者说上进心)也很强,她其实很早在读者面前就展现了自我。
她期望老师的表扬,明明看到莱拉超越自己受到老师的特殊关照而表扬嫉妒不已,但却伪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
甚至于面对爱情的时候,明明喜欢英俊的尼诺,却拒绝对方的告白。
她是大众眼前的伪装者,人人都说,埃莱娜是个好孩子,而莉拉是那个坏孩子。
可是莉拉似乎才是那个勇于面对自己的意志、一直期望贯彻真实的人。
小说中有一个细节也描述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
埃莱娜以为莉拉是为了摆脱马尔切诺·索拉拉而与斯特凡诺订婚,由此她也为了攀比赶紧也找了一个更为成熟的男朋友。
但是莉拉却说自己选择斯特凡诺是因为喜欢他的,她对自己的至少是真实的,她本可以选择马尔切诺,因为两人都爱她,而且两人似乎都有着充足的财力。
人们都以为莉拉用了下流的手段诱惑两人而获取经济上的利益,甚至还暗传她曾为了勾引马尔切诺,为其吹箫。
由此人们暗地里把她骂作一个出卖自己肉体的婊子,但是在现实中,莉拉却声称自己永远不会为男人做那件事情。
这当然对事件本身没必要纠结,反而这是一种性格的体现,她对自己贯彻自由意志显然是有所期待且执着的。
而埃莱娜则期望在男女情爱方面超越想象中的莉拉,而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安东尼奥作男友,并率先做了一些性爱方面的尝试,甚至可以说是玩弄了痴情的安东尼奥。
看到这里,我们只能说,小说的故事与道德是关联性极强的,但是其展现出来的人性与道德又是无关的。
可是,小说故事的走向一直都是令人不安的,或者直接一点说,是令人沮丧的。
莉拉的自由空间只能是越来越小,从学校退回到家庭最后退回到婚姻,虽然她锦衣玉食并且过起了富足的生活,但是她最终丧失了自己选择的权力,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自由失去。
相反,埃莱娜看到了自己不断扩大的自由,从学习上的选择,从性爱上的选择,从这方面来说,她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和更自由的未来。
所以当莉拉坚持不让马尔切诺参加自己的婚礼时,小说以马尔切诺穿着莉拉丈夫送的手工皮鞋出席了莉拉的婚礼结束(这双皮鞋是莉拉丈夫当初花巨款买下讨好莉拉的纪念品),读者们看到的是莉拉的自由意志梦想最终如同铜锅一样裂开了口子。
小说的第一部在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小说并没有描述埃莱娜的反应,但是显然她也是失意的。
不过读者们只是知道莉拉打了败仗,但是她有没有输,埃莱娜不知道,读者也不知道。
不过倘若是,那么她便失去了这位生命中可敬的敌人和挚友……
PS
对于有莉拉这样的朋友,埃莱娜着实是幸福的。
其实我们人生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朋友,但是人总是脆弱的,不是谁都有像莉拉这样的强的意志力。
其实读这本书的时候,笔者甚至有些可怜莉拉,因为她是不断在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和现实做对抗的,由此成为了众矢之的。
但是毫无疑问,莉拉是“死亦为鬼雄”的人物。
而埃莱娜则是暗暗地做着反抗,由此保存了自己的力量,我们有时候很难用道德去评判,甚至说埃莱娜是虚伪的都应该是一个中性词。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展现,是好是坏那是上帝评判的。
最近一位知名的作家在网络上谈及《洛丽塔》的事,其实也无关对错,因为本身她在讨论的是一个政治性的事,这跟文学本身并无太大关系,读者也不用太气愤,因为写作者发声是很自然的事。
文学与道德可能会发生关联,但文学一定是超越道德的。
『执着自由』的L.Cave阅读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