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乔治艾略特的艳情史

作者:Hephibah Anderson

译者:Eno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将文穴Literaturecave设为🌟标喔:P

这里是文穴的翻译局,今日分享的是BBC文化频道作者尼尔·阿姆斯特朗(Hephibah Anderson)文章,由Eno为大家翻译,仅供学习分享。

正文

可能读者印象中艾略特的形象是一个女人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看书,长长头发散在肩上,脚搁在椅子的扶手上,但不管读者怎么想象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她与脑海中的想象出来的模样都是不同的。

现存的关于这位小说家的为数不多的画像将她定位在一个与我们相距甚远的时代,甚至带有一种虚无缥缈的吸引力,这样空灵的形象与她1880年去世后她的财务顾问和丈夫约翰·克罗斯(John Cross)所撰写的传记的形象相映成趣。

艾略特在去世后被文学传记作家林德尔·戈登(Lyndall Gordon)称为「智慧的天使」,她对大众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人们忽略她世俗、激进的个性和经历。

然而,对于她的室友——作家威廉·黑尔·怀特(William Hale White)来说,艾略特是一个固守在自己的记忆中刻板女人,他回忆说:「她确实是我所知最令人不解,最特别的人之一」,她总是摆出不像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会摆出的姿态,怀特这么描述了艾略特的坐姿,并称她为「叛逆」的作家。

在艾略特诞辰200周年之际,怀特对艾略特的印象提醒人们:「尽管她的小说是对人们来说算得上是永恒的必需品,但她的那些风流史、对社会的挑战同样贯穿了她的一生。」

尽管艾略特十六岁就辍学了,但她能够自由父亲管理的那座的庄园的图书馆

在小说中,艾略特给我们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这些角色的痛苦和烦恼让读者了解野心,爱情和与传统对抗的重要性。在她的一生中,她教我们如何即使在付出代价的情况下也要敢于把握幸福、忠于自己并相信做什么事都永远不会太迟,以及思想开放的重要性。

出生于1819年11月22日的艾略特原名玛丽·安·埃文斯(Mary Ann Evans),是一家磨坊老板、沃里克郡阿伯里庄园(Arbury Hall Estate)经理的女儿最小的孩子,艾略特的家是位于纽尼顿(Nuneaton)附近乡村格里夫豪斯(Griff House),艾略特在刚满五岁的时候被送到了寄宿学校。但在十六岁母亲去世后,她便离开了学校,成为了父亲的管家。

21岁时,艾略特随父亲一起搬到了考文垂。父亲希望艾略特结婚,但因为查尔斯(Charles)和卡拉·布雷(Cara Bray)的庇护,艾略特并没有像她父亲希望的那样早早嫁人。布雷的住所是激进派份子的聚集地,常来的宾客包括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在激进分子的友谊和支持下,她开始感到自己的生活与她所要做的任何事都截然不同。然而,在当时,距离妇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还有数十年。

挑战既定的社会观念

1850年,艾略特搬到了伦敦,寄宿在斯特兰德出版社约翰·查普曼的家中。复杂的事情发生了——艾略特和查普曼之间暧昧不清,或许又不仅仅只是暧昧。但查普曼已经和他的妻子以及孩子们的女家庭教师住在一起了。值得一提的是,查普曼个人的成功,他的所有作品,包括《综合哲学》(Synthetic Philosophy),总共卖出了大约100万册。

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在社会变化上

以及斯宾塞(Spencer),他担心在长时间的相处中艾略特可能会爱上他——或许这个想法蛮自负的,但这确实就是事实。虽然艾略特知道到斯宾塞永远不会对她有同样的感觉(她经常寄出写有关自己不受欢迎的一面的信件给斯宾塞),但还是向他求婚了并希望他们能够做彼此的知识伴侣。

她所付出的勇气与她后来想和斯宾塞想做终生好友的决心不相上下,尽管一度遭到了拒绝,但她仍决心维持这段友谊。

艾略特(Eliot)的一生中,当她被社会排挤时,她的作品产出率是最高的

而后,她又爱上了另一位作家乔治·亨利·刘易斯,他以彬彬有礼的好脾气和丑陋的外貌闻名。刘易斯与妻子的婚姻情况并不好,妻子长期以来都是另一个男人的情人,甚至还为别人生了孩子。

然而,真正使社会震惊的是艾略特决定与仍未离婚的刘易斯同居,道德上的污点使得艾略特的声明被损,以至于她的女性朋友都不敢冒险和艾略特见面,艾略特也担心自己的坏名声会影响到朋友们的的声誉。但艾略特的勇气不容小觑,因为没有婚姻法的保护,她要面对的是随时都有可能被抛弃的风险。

但大家都认为,艾略特和刘易斯无论是从思想还是各自的性情来看都是登对的,并且,从对艺术家芭芭拉·利·史密斯(BodichonBarbara Leigh Smith )的评论来看,艾略特也对自己的恋爱关系感到十分满意。

艾略特被社会排斥的那段时期,却也是她一生中最有成就的时期。凯西·奥肖内西 (Kathy O’Shaughnessy’s)最新出版的处女作《爱上乔治·艾略特》(In Love with George Eliot)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尽管通奸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很普遍,但艾略特和刘易斯(如图)拒绝掩饰他们的关系是不寻常的

《纽约客》记者丽贝卡·米德(Rebecca Mead)在她自己的书目回忆录《通往米德尔马契之路:我与乔治·艾略特的生活》(The Road to Middlemarch: My Life with George Eliot)中写道的那样:「有些书似乎和我们理解它们一样理解我们,甚至更多。」「今天我想起和男朋友分手,心情糟糕,很孤单,在书中艾略特的声音陪伴着我。我感觉到她能理解和同情我的,而这是生活中却从未有过。」

艾略特的声誉通过写作被慢慢地重新建立了起来,1857年,艾略特在杂志布莱克伍德( Blackwood’s Magazine)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部使用了男性作家的笔名署名的小说。

流行小说

在她40岁那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小说和畅销书《亚当·贝德》(Adam Bede)——甚至维多利亚女王也是这本小说的粉丝。紧随其后的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书中脾气暴躁,爱挑衅的女主玛姬·塔利佛(Maggie Tulliver)成为了1860年代女性崇拜的对象,其中包括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和以及美国著名小说家和批评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侄女。

对于奥肖尼西(O’Shaughnessy)来说,艾略特的生活和工作体现了两个相互矛盾的特征:她不同寻常的思考方式和行动的能力以及对世界舆论的敏感性。

而对世界舆论的敏感性与戈登(Gordon)的解释联系在一起,这为艾略特将自己定为「刘易斯夫人」的决定违背了社会的道德标准,但她仍然非常需要别人的接受和认同。但与此同时,对自己的认识反过来助长了她对社会所谓公正判断的厌恶。

艾略特(Eliot)使用笔名的原因之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私生活不受公众关注以确保她的作品能够受到足够的重视

奥肖尼西说道:「对我来说,她写作的根源是与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有关的东西,艾略特的文字表达出希望人们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人并产生共情。」

值得一提的是,艾略特似乎对查普曼(Chez Chapman)的安排并没有感到多大的困惑,这一点能从她对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的《简·爱》看法看出来,艾略特对简拒绝在布朗先生精神失常的妻子还活着的时候与他住在一起的行为持怀疑态度。

她确实是一个天才,她看似不合常理的生活是一种自愿的选择行为,是为了回应一个刚刚开始被问到的问题:一个女人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艾略特最终没有嫁给刘易斯的结果震惊了整个社会,但这比起1880年她的第二次丑闻或许也不是那么让人令人惊讶。

这一次的选择让未来研究艾略特的学者们都摸不着头脑。除了这次是结婚时她已经60岁了,而刘易斯去世才刚刚18个月,她的丈夫约翰·沃尔特·克罗斯(John Walter Cross)是比她小二十岁的的朋友和财务顾之外,在他们威尼斯度蜜月时克罗斯从窗户跳进了直接跳进了大运河,他们的婚姻因为那年12月艾略特的去世而戛然而止。

约翰·科利尔(John Collier)画的一赫蒂·索雷尔(Hetty Sorrel)——亚当·贝德(Adam Bede)中的主要角色。

尽管如此,要把自己从她父亲的乡下小丫头转变成一个城市知识分子,艾略特坚韧和十足的勇气怎么说都不为过——而且在那个时代,女性的抱负受到性别的限制,更别提困扰她的头疼、不安全感和抑郁了。

她看似不合常理的生活是一种自愿选择的行为,她的生活是为了回答一个几乎还没有开始被问到的问题:一个女人能是什么?她的勇气同样也带给她了快乐。她曾向怀特说,只要读一本卢梭的《忏悔录》就能学好法语,正如奥肖内西说,「艾略特一生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通过知识、阅读和学习,以及理解、友谊和爱,保持自己对世界和他人的兴趣。」

你有读过乔治艾略特的什么书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