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

1.奇特的起源(史前时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提要:有明确用途,宗教色彩,技艺简陋但表现自然

在遥远的过去,绘画和雕塑不是仅仅被当作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被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东西。

我们上溯历史走得越远,艺术必须为之服务的目的会越明确,也越奇特。他们相信超自然的力量,他们的艺术作品常常带有宗教色彩。原始人的思考过程往往比我们复杂,因为他们比较接近人类起源的状况。他们认为图画和现实中的事物有着奇特的联系,直到现在,我们的心理中还保留着这种痕迹,比如有的人恨一个人时,会制作一个玩偶当做本人去诅咒,喜欢一个人时则会爱护他的照片。

我们常常会感觉原始人的技艺非常简陋,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贡布里希则纠正我们的这种观念:他们的作品与我们的不同不是由于技艺,而是由于观念,因为整个艺术的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在一定条件下,部落艺术家的作品完全能够正确表现自然,跟西方大师的最精巧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

2.追求永恒的艺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提要: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的结合。

我们现在的艺术和埃及的艺术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希腊的艺匠跟埃及人求学,而我们又是希腊人的弟子。因此,埃及的艺术叫做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艺术的特点是: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的结合。

埃及艺术不是立足于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所知道的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

3.伟大的觉醒(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帕蒂农神庙

提要:发现了自然形状和短缩法,具有奇妙的和谐和平衡,不但具有布局的智慧,还要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提到希腊艺术,我们的印象是优雅、和谐、充满了智慧。

这种觉醒就是,希腊人开始着眼于看物体时的角度,不再像埃及人把所有的东西都用一目了然的形式画入图中。因此,埃及人的作品看起来十分生硬,希腊人的作品更加动人。

希腊艺术的伟大革命是自然形状和短缩法的发现。但希腊艺术家并没有完全抛弃埃及的艺术传统,他们仍然十分注重艺术形式的知识,正是严格地循规蹈矩和寓变化于规矩之中二者所达到的平衡,使得希腊艺术才在后来各世纪里博得了那么多的赞美。看到希腊人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和谐和平衡。

希腊人所保留的平衡布局的才智来自于埃及人,来自伟大的觉醒之前在几何图案方面的训练。

希腊人不但重视布局的智慧,他们还要求这种自由地表现人体形象的种种姿势和动态的新发现,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敦促艺术家,艺术家应该准确地观察“情感支配人体动态”的方式,从而表现出“心灵的活动”。也许正因此,我们在希腊伟大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一种睿智。

4.美的王国(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

提要:更加成熟,具有优雅、轻松的特征,希腊雕像对称、匀整、美丽

艺术走向伟大的觉醒后,进入了希腊化世界。

希腊的艺术更加成熟了。优雅、轻松的性质是这个时期雕刻和绘画的特征。

希腊雕像十分的优美,可以说世上没有一个真人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那样对称、匀整和美丽。希腊艺术家从一个真人的外形开始,然后再加以美化,把他们认为不符合完美人体理想的特点统统去掉。希腊艺术家把自然理想化了,但他们逐渐学会向雕塑中注入更多的生命和活力。

之后,希腊艺术发生了一次变革,希腊化艺术喜欢狂暴强烈的作品:它想动人,它也确实动人。这些作品更具有戏剧化的特征,比如《拉奥孔》。

“希腊人冲破早期东方艺术的禁律,走向发现之路,给传统的世界形象增添了越来越多得自于观察的特征。但是他们的作品看起来绝不像一面反映出大自然任何奇特角落的镜子,而是永远带有标志着创造者睿智的印记。”

5.天下的征服者(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1至4世纪)

罗马圆形竞技场

罗马艺术继承了希腊化艺术,其作品有着希腊化艺术的许多反映。但此时艺术的主要目标已经不再是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表现,罗马人是讲求实际的民族。

罗马人最突出的成就大概是土木工程,罗马建筑中最出名的也许是圆形竞技场,而罗马建筑最重要的特点则是拱的使用。

在罗马帝国衰亡时期,艺术为宗教服务的目的更加重要,艺术家们不大关心画得是否逼真,他们用简明的画叙述宗教故事,从而让更多的人得到神启。

我们知道,埃及人重视简单清楚的表现,而希腊人打破了观念的禁锢,重视现实的观察,现在,力求简单清楚的思想又一次开始压倒忠实描摹的思想。这也预示了之后艺术发展的方向。

6.十字路口(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镶嵌画

公元四世纪,基督教会开始掌握国家中的权力。

宗教开始更加重视艺术的用途了。

某个教皇曾说:“文章对识字者之作用,与绘画对文盲之作用,同功并运。”由此可见,绘画对宗教发展的作用之大和宗教对艺术为自己服务的重视。但此时绘画已经开始变得更加生硬了。

7.向东瞻望(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波斯毛毯

伊斯兰教不允许制像,不准表现人物,因此他们的工匠就放纵想象去摆弄各种图案和各种形状,他们制作出最精细的花边装饰,人称阿拉伯式图案。

中国的艺术,更重视线条的使用,赋予了整个画面一种运动感,没有丝毫生硬之处。

对中国艺术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宗教佛教的影响。“东方的宗教教导说,没有比正确的参悟更为重要的了。参悟就是连续几个小时沉思默想某个神圣至理,心里确定一个观念以后抓住不放,从各个方面去反复观察。”

因此,中国的艺术家更重视思想的表达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中国艺术只是选取几个简单的大自然母题,虽然自由某种妙处,但这种作画方法也有危险。

贡布里希清楚而直接的指出了问题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每种笔法都有传统的根基和名目,而且前人的作品博得了无比巨大的普遍赞美,艺术家就越来越不敢依靠自己的灵感了。

在以后的若干世纪里,在中国和日本,绘画的标准一直很高,只是艺术越来越像是高雅的游戏,因为有许许多多步骤大家早已熟知,也就大大失去了对它的兴味。

为什么西方艺术经历过多次巨变而中国的艺术几千年来没有大的变化?为什么在中国,艺术离我们那么遥远,我们普遍缺乏一种艺术修养?

贡布里希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8.西方艺术的融合(欧洲,6至11世纪)

现在,我们来到了中世纪,即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的时期,一般贬之为黑暗时期。

之所以这段时期称之为黑暗,一部分因为,这段时期的战乱和动荡,人民陷入黑暗之中,得不到什么知识的教导,另外还因为,这几个世纪恰值新旧交替之际,既混乱又迷惑人,以至于我们对它们所知甚微。

在中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埃及人画他们知道(know)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画他们看见(saw)的东西,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felt)到的东西。

中世纪的艺术家是要忠实地向教徒表述宗教的内容和要旨。因此,他们在画中展现的是自己对教义的理解,简单而清楚。

9.战斗的教会(12世纪)

为什么叫做战斗的教会呢?

因为诺曼底人登陆英国后带来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诺曼底风格或称罗马式风格。

英国新兴的封建统治者是主教和贵族,他们开始兴修修道院和大教堂来维护他们的权力。这种教堂有厚实的墙壁,给人以坚实有力的印象,就像中世纪的堡垒要塞,似乎表明了战斗的教会的信念—在人世间跟黑暗势力战斗,直到最后审判之日的胜利黎明到来为止,乃是教会的使命。

此时,绘画已经倾向于变成使用图画的书写形式了,从一幅画里我们可以直接了解故事内容,不用非在心里把故事形象化不可。形状如此,色彩也是如此。因为艺术家不再感到非得研究和模仿自然界的实际色调层次,他们也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某种颜色去作图解,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色彩都十分浓丽。

“正是由于摆脱了模仿自然的束缚,获得了自由,他们才能传达出超自然的观念。”

10.胜利的教会(13世纪)

之前的时期叫做战斗的教会,是因其建筑像堡垒,展现出战斗姿态,而现在又出现了新的建筑风格,哥特式风格。诺曼底式或罗马式建筑显得太笨拙过时了,哥特式风格使用了新的技术来支撑结构—尖拱和飞扶垛,这样可以用巨大的窗户代替厚重的墙壁了。门廊和窗户布局变得清晰明快,彩色玻璃窗像宝石一样闪耀着光辉,花饰窗格轻巧优雅,这种建筑似乎在宣告天国的荣耀,仿佛教会已经胜利,进入了另一个王国。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出现了一个天才—乔托,意大利人相信,一个崭新的艺术时代就从出现了这个伟大的画家开始。但贡布里希也提醒我们,要记住在实际的历史中没有新篇章,也没有新开端。因为乔托的方法也要大大归功于前人的努力,这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乔托发现了短缩法,他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创造深度错觉的艺术,得以改变整个绘画的概念,这就取代了图画写作的方法。

乔托获得了巨大的盛名,而之前,人们认为艺术家的姓名没有必要留传,艺术家本人也不关心名声好坏,这也同样揭开了艺术史上的崭新一章—从此,艺术史就成了伟大的艺术家的历史。

11.朝臣和市民(14世纪)

14世纪的趣味是倾向于风雅而不是宏伟,在建筑方面,从早期的纯哥特式风格发展为盛饰式,建筑者喜欢在装饰和复杂的花饰窗格上显示技艺。

正是在14世纪,艺术的两个要素,即优雅的叙述和真实的观察,才逐渐融合在一起。

兴趣已经逐渐转移,已经从以最佳方式尽可能清楚、尽可能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转移到以忠实的方法去表现自然的一角。艺术家们想探索视觉的法则,想掌握足够的人体知识,像希腊人和罗马人所做的那样去构成雕刻和绘画中的人体。一旦他们的兴趣发生这种转变,中世纪的艺术实际上已告结束,我们也就来到通常所说的文艺复兴。

12.征服真实(15世纪初期)

复兴,人们渴望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时艺术的美好和伟大。

15世纪初期,在佛罗伦萨艺术家中,有一位伟大的领袖:布鲁内莱斯基。他创造了新的建筑类型,自由地运用古典建筑的形式,去创造新型的和谐与美丽。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把柱子、壁柱和拱结合在一起,以求达到一种前无古人的轻快、优雅的效果,如帕奇小教堂。在艺术领域的另一项重大发明也出于他手,这就是透视法。

13.传统和创新(一,意大利,15世纪)

艺术家们也许认为发现透视法和研究大自然就能解决一切困难,但我们绝不能忘记艺术和科学完全不同。艺术家的手段和技巧固然能够发展,艺术自身却很难说是以科学发展的方式前进。某一方面的任何发现,都会在其他地方造成困难。

在中世纪时,画家们不理解正确的素描法,但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在画面上分布形象,形成完美图案,而现在真实的反映现实后,却难以布局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怎样使画面既有精确的素描又有和谐的构图?

在15世纪后半叶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的艺术家中,有一个画家山德罗·波蒂切利在他的著名的画中达到了一种美妙的和谐,这幅画就是《维纳斯的诞生》。

虽然画中的人物立体感不强,不够准确,但他的构图中动作优雅,线条具有韵律。他的维纳斯是如此之美,他为了达到轮廓线优美而更改了自然形象,增强了设计上的美丽与和谐,因而加深了她的感染力,更加使人感到这是一个无线娇柔的人物,是从天国飘送到我们海边的一件礼物。

14.传统和创新(二,北方各国,15世纪)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兴起,逐渐扩展到欧洲各国。佛罗伦萨的布鲁内莱斯基一代人的发现和创新把意大利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而北欧各国现在还保持着中世纪哥特式风格。

15世纪中叶,德国有一项十分重大的技术发明,对艺术的发展有巨大作用,这就是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加速了思想的交流,否则可能就不会发生宗教改革运动。

15.和谐的获得(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16世纪初年是意大利艺术最著名的时期,也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

这是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提香,科雷乔和乔尔乔内,北方的丢勒和霍尔拜因,以及其他著名艺术家的时代。

为什么在同一时期会同时出现这么多著名的艺术家?

我们首先要看到当时的环境。艺术家们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透视法、解剖学等新发现,艺术家们的视野扩大了,他们不再与普通工匠为伍。当时的宫廷贵族们需要荣誉和威望,他们想通过营造雄伟的建筑、为教堂奉献壁画等手段,使自己青史留名,为自己的人世生活留下可贵的纪念。他们争抢最著名的艺术家为他们工作,于是艺术家能够讲条件了,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差事。

艺术家获得了这种新权力是不是完全造福于艺术,还难以断言,但最初还是起了解放作用,释放出了大量被压抑的创作才能。艺术家终于获得了自由。

第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是达芬奇。他是一位天才。他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善于观察和探索,他不迷信权威,遇到问题,他通过实验予以解决。他在很多领域都有所成就,但他更看重对视觉世界的探索,他认为给艺术奠定科学的基础能够使自己心爱的绘画艺术变得更高贵。

我们知道之前一直存在着一个艺术的问题:怎样使画面既有精确的素描又有和谐的构图。

达芬奇似乎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他著名的画《最后的晚餐》中,不但做到了非同寻常的真实感,还达到了一种轻松自然的平衡与和谐。画面上毫无杂乱之处,十二个使徒似乎很自然地分成了三人一组的四组群像,由相互之间的姿势和动作联系在一起。变化中那么有秩序,秩序之中又那么有变化,人们绝对不能把起始动作和呼应动作之间相互的和谐完全探究清楚。

只看到这幅画的构图之美和真实感,我们还没有触及到作品的真正伟大之处。因为超乎构图和素描法之类的技术之外,我们更要赞美达芬奇洞察人们行为和反应的敏锐眼力,和他把场面活灵活现地置于我们眼前的强大想象力。

蒙娜丽莎

达芬奇更有名的一幅画是《蒙娜·丽莎》。

我们日常生活里常常见到这幅画,似乎司空见惯了,但此时我们要抛开我们的印象,用崭新的眼光去欣赏它。

首先我们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觉是:栩栩如生。但每次看她都有些不同,她似乎在不断变化,我们越认真看,越发现她的微笑有些神秘。

这正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所具有的效果。此时,达芬奇解决了一直以来艺术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之前绘画的人物形象像雕刻而不像真人,我们描摹得越认真,看起来就越生硬,人物缺乏一种生命感。

而达芬奇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画家必须给观众留下猜想的余地,如果轮廓画得不那么明确,如果形状有些模糊,仿佛消失在阴影中,那么枯燥生硬的印象就能避免。这就是达芬奇发现的著名画法—渐隐法。

第二位伟大的艺术家是米开朗琪罗。他一直专注于怎样表现美丽的人体,他通过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直到他认为已洞彻了人体的所有秘密。

他最著名的、最动人的画大概是《创造亚当》。看这幅画,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创世玄义的伟大。亚当躺在地上,他的躯体充满了活力和美丽,圣父由天使负载着乘风而来,亚当好像是从沉睡中苏醒,凝视着创始者的慈父面容。圣手的一触是画面的中心和焦点,将触未触,注视着那双手,我们仿佛能感受一种创世的力量。这是艺术中最伟大的奇观。

垂死的奴隶

米开朗琪罗也是一位伟大的雕刻家。

他的一件著名的作品是《垂死的奴隶》:生命正在消逝的时刻,终于得到解脱的一瞬,那种无力和顺从的姿势,却有着难以形容的美。他有一个艺术奥秘一直受到赞美:不管他让人物的躯体在剧烈运动中怎样扭动旋转,轮廓总是保持着稳定、单纯和平静。其原因是,米开朗琪罗总是把他的人物想象为隐藏在他所雕刻的大理石石块中,他给自己确立的任务不过是把覆盖着人物的石层去掉而已,这样,石头的简单形状就总是反映在雕像的轮廓线上,并把轮廓线约束在清晰的设计中,而不管人物形象怎样活动。

大公爵的圣母

第三位艺术巨匠是拉斐尔。他所画的圣母像非常有名,看着他的圣母像,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纯粹,一种平静,一种和谐。他的圣母不像前人那样特别生硬,而是充溢着生命,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和谐美。他最伟大的作品看起来毫不费力气,在构图中丝毫没有勉强、矫饰的地方。事实上,它表面上的单纯,全都结晶于深邃的思想、仔细的计划和巨大的艺术智慧。

特别喜欢拉斐尔另一件伟大的作品《海中仙女伽拉特亚》。我们先观察这幅画的构图,伽拉特亚美丽的面孔位于画面中心,周围的人物彼此对称,环绕着她,他们似乎在仙女周围“旋转”,整幅画面有一种运动的美感。

拉斐尔被认为实现了老一代人曾极力追求的目标:用完美而和谐的构图表现自由运动的人物形象。

我们能发现拉斐尔的作品,放弃了忠实地为自然写照,达到了一种“理想化”的美,但他在理想化的同时,丝毫无损生动性和真实性。

拉斐尔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英年早逝,他的墓志铭这样写到:此乃拉斐尔之墓,自然之母当其在世时,深恐被其征服;当其谢世后,又恐随之云亡。

16.光线和色彩(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威尼斯是另一个伟大的意大利艺术中心,它的重要性仅次于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的艺术家更重视素描,他们用透视法和构图法组织画面,而威尼斯艺术家则运用了新的手段:光线和色彩,其中最著名的画家有乔尔乔内和提香。

暴风雨

乔尔乔内最著名的一幅画是《暴风雨》。我们看着这幅画,我们的视线会从人物身上转移到风景再返回人物,人物背后的风景不再是单纯的背景,风景成为了这幅画真正的题材。这幅画虽然没有精巧的构图,但由充满整个画面的光和空气融合为一个整体。这是向新领域迈开色伟大一步。

圣母和圣徒

把这一伟大发现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提香,他是威尼斯最负盛名的画家。

在他的画《圣母和圣徒》中,他把圣母移出了画面中心,这是前所未闻的,他用一面旗帜去平衡圣母的形象,这面旗帜的色彩富丽而温暖。出人意料的构图反而使画面欢快而活波,又无损于整体的和谐,主要原因是提香设法用光、空气和色彩把场面统一起来。提香以肖像画博得了巨大的名声。

对于《年轻的英国人》,画中处处都特别单纯、平易,但看着他的眼睛,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深切和深情,和蒙娜丽莎同样神秘地生气十足。

肖像画

在意大利北部的小镇中,有一位大胆的革新者,名叫科雷乔。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圣诞之夜》。这幅画的布局十分的随意、笨拙,但他用光来突出圣母和圣婴借以取得平衡。他同样是以色彩和光线去平衡形状和引导眼睛视线的方向。

圣诞之夜

科雷乔彩绘教堂天顶的作品极具特色。如《圣母升天》,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站在中世纪的教堂里,向上仰望圆顶,必将留下深刻的印象,深深为其打动。

圣母升天

17.新知识的传播(日耳曼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意大利大师有三项实质性成就:科学透视法的发现,解剖学的知识,古典建筑形式的知识。

此时,欧洲各个地方的艺术家和艺术传统受到了新传统的冲击。在北欧,建筑家们在传统风格上加了一些古典样式,被称为哥特式变体建筑。

丢勒,野兔

这个时期,有一位伟大的德国艺术家,丢勒,他用整个一生去研究并理解新的艺术原理,他时时刻刻都充分意识到新原理对于未来的艺术有重大意义。

开始时,他认真追求自然之美,细致地描摹真实的自然。后来,他意识到无论怎样虔诚地模拟真实的自然,都不能产生意大利艺术作品独有的不可捉摸之美。

他开始为新艺术目标奋斗:用古典艺术曾经赋予人体的理想美来表现人体。古典作者论述人体比例十分模糊,他实验了各种比例规则,以便发现正确的匀称性与和谐性。

同时代有一位可以跟丢勒媲美的德国画家,但已遭到我们的遗忘,连他的名字都不敢肯定,人们叫他格吕内瓦尔德。

为什么丢勒为我们所熟悉而对格律内瓦尔德的生平一无所知?

因为丢勒把他自己看作本国艺术的一个革新家。他考虑自己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去做,他记录自己的旅行和研究,而且他著书教授同时代的人。但格律内瓦尔德没有用类似的眼光看待自己,虽然他熟悉意大利艺术的某些伟大发现,但他只是作为一个工匠,用图画布道。为了表达宗教的神秘玄义,他可以牺牲悦目之美,不管比例正确的新要求,也正因此,才更有助于神秘玄义的表达。

“格律内瓦尔德的作品再次提醒我们,一个艺术家确实能够做到既十分伟大又不先进,因为艺术的伟大不在于新的发现。”

“我们十分清楚,不能像谈学术的进步那样去谈艺术的进步。一件哥特式风格的作品可以跟一件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不相上下。”

18.艺术的危机(欧洲,16世纪后期)

文艺复兴达到了艺术史上的一个巅峰,伟大的艺术家们解决了前人没能解决的所有问题,绘画似乎已经十分完善,后人似乎无法超越这些艺术大师们。

艺术是否已经穷尽了所有可能性?艺术是否还存在未知的领域等待探索?

此时存在着两类人,一部分人竭力模仿大师们的手法,而不是模仿它的精神,这种风气盛行的时期叫作手法主义。实际上有许多人怀疑时论,一部分人在努力尝试,探索新的可能性,走上了古怪、复杂的实验之路。

其中最伟大、最博学的建筑家安德烈亚·帕拉迪奥,创造了著名的圆厅别墅。它四面相同,每一面都有跟神庙立面形式相同的有柱门廊,四面合围着中央大厅让人想起罗马的万神庙。但这种结合怎样美,它却很难适合使用。寻求新奇性和外观效果已经干扰了建筑物的正常用途。

这个时期有一位典型艺术家叫切利尼,虚荣、造作、自命不凡,他创造的作品所展示的观点,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忙碌地、热切地力求创造比前人作品更有趣、更不凡的东西。我们将会看到,今天所谓的“现代派”艺术可能来源于类似的愿望:企图避开一目了然的东西,追求跟程式化的自然美不同的效果。

这个时期同样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如丁托列托、埃尔·格列柯。他们为了表现激动人心和戏剧性的场面,不惜牺牲和谐的构图和柔和的色彩,正因如此,他们的画中展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南方人不得不考虑用惊人的手法作画,而在德国、英国等地的北方人面临着绘画到底是否能够而且应该继续下去的问题。

这个巨大的危机是宗教改革运动引起的,许多新教徒反对教堂里的画像和雕像。这样,艺术家的经济来源只剩下书籍插画和肖像绘画,是否能维持生计就大可怀疑了。北方画家自然而然地努力寻找市场,画出一些能显示他们再现事物外观绝技的作品。画家们进一步走上了专门画道路。画家有意识地画一些作品来发展某一分支的题材或某一类的题材,特别是日常生活场面,这种画叫门类画。

19.视觉和视像(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艺术史上,艺术风格在不断的更迭。从12世纪的罗马式或诺曼底式风格,到后来的哥特式风格,然后是文艺复兴式风格,之后的是巴洛克风格。

在绘画中,有两个艺术家,卡拉奇和卡拉瓦乔,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方向。

卡拉奇追求的是古典美和理想美,他及其追随者制定出了按照古典雕像树立的标准去理想化、去美化自然的方案,这称为新古典派或学院派方案。

卡拉瓦乔则忠实地描摹自然,他要破除程式,用新眼光考虑艺术,他被称为自然主义者。

“用永远新鲜的眼光去观看、去审视自然,发现并且欣赏色彩和光线的永远新颖的和谐,已经成为画家的基本任务。”

20.自然的镜子(荷兰,17世纪)

欧洲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两个阵营,新教反对宗教绘画和雕像,新教的胜利深刻的影响了绘画。

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不同,艺术家们不再应邀作画谋生,他们不得不先作出画,再去寻找买主。现在,艺术家不再与单个赞助人周旋,但面对的是一个更为残暴的主人—市场的公众。画家们不得不逢迎公众,为了得到机会,他们专精于一个特殊的绘画分支,一种绘画门类。16世纪北方国家已经开始出现的专门化倾向,在17世纪更加走向极端。现实是,画家们难以维持生计。

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伦勃朗。让我们对他如此熟悉,是因为他留给后人关于他生平的一份令人惊异的记录,那是一系列的自画像:从年轻时成功的画家开始,一直到他破产后孤独的老年为止。

那些大师们笔下的肖像,它们之所以令人难以忘怀,在于它们概括一个人的性格和角色的方式。它们不仅真实、令人信服,更关键是能够反映“心灵的活动”,表达人物的内心。

跟卡拉瓦乔一样,伦勃朗珍重真实与诚挚胜过珍重和谐与美,在《基督传道》中,基督向贫困者、饥馑者和伤心者布道,而贫穷、饥馑和眼泪都不美。这主要取决于我们赞同以什么东西为美。因为真实和自然,我们常常忽略作品背后的深思熟虑和巧妙的技巧。

虽然伦勃朗的艺术家声誉很高,但他的晚年生活贫困凄凉。那是和现在一样,实际的悲剧是:单靠声誉本身不足以维持生计。

此章之所以为“自然的镜子”,不仅仅想说荷兰的艺术已经学会像镜子那样忠实地去复制自然。艺术和自然,都不会像镜子一样平滑、冰冷。艺术反映的自然,总反映着艺术家本人的内心、本人的嗜好、本人的乐趣,从而反映了他的心境。

正因为这个事实,静物画分支妙趣横生。静物画专家们逐渐证明了绘画的题材远远不像人们所曾想象的那么重要,题材是次要的。正如平凡的词语可能给一支美妙的歌曲提供歌词一样,平凡的事物也能构成一幅尽善尽美的图画。也正如存在着没有歌词的伟大音乐一样,也存在着没有重大题材的伟大绘画。

这类艺术家中最伟大的一位,是维米尔。他的《厨妇》便是一幅伟大的杰作。他在表现物体的质地、色彩和形状上达到了煞费苦心的绝对精确,而画面却没有看起来有任何费力或刺目的地方。同时,维米尔使轮廓线柔和,却无损其坚实、稳定的效果。正是柔和与精确二者奇特无比的结合使他的最佳之作如此令人难以忘怀。它们让我们以新的眼光看到了一个简单场面的静好之美。

厨妇

21.权力和荣耀(一,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巴洛克风格的真正目的在于展示权力和荣耀。

巴洛克风格开始于16世纪晚期,在17世纪中期,巴洛克风格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此时依旧存在宗教的争端,但是新教徒越是反对教堂的外在排场,罗马教会就越是渴望借助艺术家的才智。

天主教世界发现艺术能更多地为宗教服务,并不限于中世纪初期向文盲宣讲教义的简单任务,艺术还能帮助游说和劝化那些大概是读书太多心存怀疑的人皈依宗教。教堂被布置成宏伟的展品,它们的壮观和景象使你激情澎湃。

22.权力和荣耀(二,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罗马教会发现艺术有感染和征服人心的威力,同样,欧洲的君王也急于显示强权,从而加紧对人心的控制。

凡尔赛宫是便是权力和荣耀的典型代表。凡尔赛宫之所以是巴洛克建筑,在于它的规模巨大,而不在于它的装饰细部。但是,凡尔赛宫看起来有些单调、生硬,如果凡尔赛宫的设计者能够再大胆一些,使用更打破常规的手段去联结和组合这座巨大的建筑物,他们本来可以更为成功。

在18世纪初期,法国贵族出现了一种罗可可趣味:一种喜欢优美色彩和精巧装饰的时尚,它代替了巴洛克时期较为刚健的风格,表现出一种快乐的轻浮。

23.理性的时代(英国和法国,18世纪)

为什么叫做理性时代?

在18世纪,英国的制度和英国的趣味成为所有追求理性规则的欧洲人一致赞扬的典范,因为英国的艺术没有用来加强那些神化的统治者的权力和光荣。

新的兴趣是关心普通人,而不是关心炫耀权势者的排场。

在建筑方面,建筑家摒弃了巴洛克风格的奢侈放纵,追求的是一种高雅趣味。

贡布里希提到了一种艺术的观念:每个时代和每个社会的艺术和趣味都有它的偏见,我们现在当然也不例外。研究这些连昔日大智之人也如此视为天经地义的观念,使人感到有趣,正是因为我们从中学会了以同样的方式来观察我们自己。

24.传统的中断(英、美、法,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

18世纪末之前,艺术家们有共同的基础:即使“理想主义者”也赞同艺术家必须研究自然,学习画人体;即使“自然主义者”也赞同古典时期的作品美不可及。

18世纪末,艺术家们的共同基础似乎逐渐崩溃。1789年法国大革命废除了一直以来被当作天经地义的假设。法国大革命的根源在理性时代(Age of Reason ),人们艺术观念的改变也是如此。人们开始对自己一直以来视为理所当然的风格有所觉悟。“为什么一定要用帕拉迪奥的风格呢?”

这便是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

绘画不再是通过师徒传授使知识流传下去的普通手艺,绘画已经像哲学一样是在学院教授的科目,即“学院”。

为了让更多的人愿意去买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学院开始组织年度展览会。这种展览会存在一种危险,壮观而做作的作品会压倒单纯而真诚的作品。艺术家们发生了分歧,整个艺术一直赖以发展的共同基础面临崩溃的危险。

这个深远的危机所产生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大概是各地的艺术家都去寻求新的题材。以前的作品,题材大都局限于宗教题材、希腊神话,现在题材没有什么限制了。

法国大革命大大促进了人们的历史兴趣,大大推动了英雄题材的绘画。其中感人至深是达维德的《马拉之死》。看着这幅画,会感觉到一种悲壮,感觉到法国革命领袖马拉的英雄气概。

马拉之死

传统发生中断的最突出的后果是,艺术家觉得有自由把他们的个人幻象画在纸上,以前只有诗人才如此去做。如布莱克的《永恒之神》,这是画家本人的自我诠释,遵从他内心的眼睛看到的幻象。布莱克是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位这样自觉地反抗公认的传统标准的艺术家。

永恒之神

风景画,这个绘画分支也大大受益于艺术家选择题材的自由。特纳的《暴风雪中的汽船》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他使用的方法十分惊人、十分大胆。整体采用旋转的构图,细节已经吞没在耀眼的光线和阴云的暗影之中,我们能看到的是黑暗的船体和飘扬在桅杆上旗帜。我们能感觉到汽船与风暴搏斗的印象。

艺术跟传统的决裂,使艺术家面临着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变成以绘画为手段的诗人,去寻求动人的戏剧性效果;另一种是决心固守面前的母题,用全部毅力和诚实去探索它。

贡布里希认为,试图探索可见世界而不去唤起诗意情趣的艺术家取得的成果有更持久的重要性。

小编辛苦整理,若有受益,打赏一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