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期待男女之间的完美关系可能是人生悲剧的开始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
——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亦如此。
情窦如开的少女,不经意间碰到一个翩翩少年,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甚合她意,她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爱情的样子”。她想着他、念着他、靠近他、体贴他,痴痴地推动“爱情的样子”变化为“情爱关系”。终于有一天,她披上婚纱,他许下誓言,亲朋好友们共同见证他们“爱的结合”,祝福他们地久天长——他们也相信真心相爱的人没有道理不会地久天长。
青春正盛的少年,脑子里尽是花儿一般的幻想,走到哪儿都能闻到异性的芬芳。他像一个精明的猎人,时而匍匐,时而跃起,时而带着忧思凝望。终于有一天,他捕获了心仪的猎物,将她放生在用自己的热望织成的“大网”。他哄着她,护着她,让着她,求着她,使她成为了自己的新娘。往事历历,回顾从前,他们心想:幸福来得如此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殊不知,短期的互相吸引非常有可能仅是“好感”的表层传递(也许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都只能算异性相处的短周期),长期足够深度的彼此欣赏才可以构成爱的坚定基石——只可惜,太多人将破局当成了定局,将感觉误以为是真谛。
为什么理性者对爱情更易没有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人皆是环境的产物,亦是时间的产物,时空交错影响之下,看起来充分匹配的一对往往内心里并不默契甚至是水火不容。
我们不妨从如下几点进行简单阐述:
第一,男女在结合之前,各有自身少则二十年,多则三十年、四十年的不同经历,其形成的个人特质极有可能构成日后深层次冲突的基础。
——换一种说法:男女按“门当户对”进行结合,持久稳定的可能性应相对更大。(此处的门当户对应至少包括家庭环境、智商、学历、身体条件等)
第二,男女结合之后(哪怕符合门当户对的大原则),是否可以持久地实现双方步调的大体一致,这是所有男女关系当中的核心问题。
——若二者步调严重脱节,大概率不可能共度一生。
第三,男人女人皆有动物的属性,纵使结合之后步调能基本保持一致,并不能完全免除外界的诱惑。
——最简单而残酷的事实是:年纪再大的男人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
基于以上三点,男女之间想要实现持久的和谐关系简直比登天还难。
也许有人要问:照你这么讲,那几乎所有的男女不是都得以分手告终?我没法说所有,但比例一定远比我们看到的要高(比如以离婚率作为参照),毕竟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他们的理性,理性的核心便是“容忍”与“克制”。——容忍不喜欢的事,克制不喜欢的人。
过于期待男女之间的完美关系可能是人生悲剧的开始。
人生在世,更多的时间应投入到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当中,同时要给自己更多的独处时间,以便不断反思精进。
如我们过于期待身边的另一半,极有可能既成全不了对方,同时又破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