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深度工作》(3)
今天继续说《深度工作》。
作为全书“理论”部分的最后一章,这里讲的不再是“深度工作”带来的效率提升,或者其他“实用性”的作用,而是“深度”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这是我自己以前没有想过的角度。
第3章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这一章的核心观点显然还是标题,作者通过三个方面来论述:神经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和哲学角度。
在这部分的开头,作者举了一个特别的例子——“铸剑”。
书中详细描写了一个叫Ric Furrer的工匠进行铸剑的过程:锤击,翻转,再锤击,熔烧,循环往复,塑形的过程通常要8个小时。最终,Furrer将烧得通红的铁剑浸入油中,然后取出,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这片金属上残余的热量点燃了油,将整把剑淹没在黄色的火焰中。 Furrer用一只粗壮的手臂将燃烧的剑举过头顶,凝视了片刻,吹灭了火焰。在这短暂的停顿中,火焰照亮了他的面庞,他那崇敬的表情清晰可见。”
“日常工作要求他大部分时间都要保持深度工作状态,稍有分神便会使数十小时的努力付之一炬。同时他也在自己的职业中找到了巨大的意义。在工匠的世界里,这种深度工作与美好生活之间的联系很惯常,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依靠手工能力在世界中切实地展现自己,由此得来的满足感可以使人变得恬静平和。”
作者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
这可能就是很多“匠人”一生专注于一件事情的乐趣所在——比如这里的“铸剑”,比如小野二郎做寿司;可能也是第二章里Crawford辞去高管职位去开摩托车修理铺的原因之一;可能也是很多人最终离开原有工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原因所在:
在现代大多数的工作中,我们被持续地打断,被一个又一个的会议、邮件、电话和即时需求分散精力,持续困于浮浅事物。这个时候,先不说工作的“内容”,仅仅工作的“方式”本身就让人感到痛苦和疲惫——无法持续、深度地工作,获取一种切实的价值感。
我从这里得到的一个启发是:在工作本身暂时无法改变的时候,先改变工作的方式。仅仅通过增加深度,也许就可以改善自己对工作的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引出了这一章的目的与主题:
“本章的目的在于说服你相信,深度工作能够在信息经济时代创造出如工匠经济时代一样的满足感。”
“深度的生活不仅仅可以让你从经济上获益,还能让你变得充实起来。”
1、从神经学角度论证深度
书中举了一个叫Winifred Gallagher的作家的例子。Gallagher曾经患有癌症。在患病期间,她发现一个现象:当自己刻意专注于生活中好的方面,就会感到愉快;但如果专注于“患病”这件事情,就会感到精疲力尽。所以,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美好的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自己的生活体验。
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浅显的事情。而且,这和“深度工作”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在这里进行了延伸:Gallagher的例子以及后续的一系列研究说明,我们的大脑是根据我们关注的事情来构建世界观的。所以,如果能够在深度状态下度过足够长的时间,“你的大脑就会认为你的世界是具有丰富意义和重要性的”。在深度工作状态下,避免了很多分心之事“从你头脑所构建的世界中榨取意义和重要价值”。
说到这里,“早起”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天通过“早起”给自己创造一个“深度”的时间段。在早上的几个小时里,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做法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充实感。
2、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深度
这部分引用了一个著名的概念——“心流”:“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
然后,作者进行了一个精彩的引申:“这种发现与传统智慧是相矛盾的。大多数人认为(直到现在仍是如此)放松令人愉悦。”
我们通常都认为“放松”是让人感到愉悦的,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千万不要忽视了“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所能带来的最优体验。
最后,作者给出自己的结论:深度工作是一种非常适合产生心流状态的活动,而深度工作带来的心流经历可以为你带来深度满足感。
这里和上一部分的“神经学角度”有什么不同呢?注意:
从神经学角度说明的是,我们关注的内容很重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投入在重要的、积极的事情上,就会忽略肤浅的负面事物,从而感到生活更充实、更积极。
但是,心理学角度部分引入的“心流”理论,几乎和我们关注的“内容”无关。这个理论认为,单单是深度工作这种行为本身,就能带来愉悦的感受。
3、从哲学角度论证深度
这一部分,回到了“工匠精神”,来探讨“深度”的意义。
作者强调:工匠的特殊“意义感”并非只有手工行业才能创造。“任何对高水平技能的追求——不管是物质的还是认知上的——都可以带来这种神圣感。”
书中举了程序员写代码的例子——一位编程奇才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精妙的代码简洁明了,如果将这个代码给其他程序员看,他们会说:‘哇,这代码写得真好。’那感觉很像在写一首诗。”
看到这里,我本来想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完整性的工作,可以创造出这种意义感。但现实生活中(尤其在职业的初级阶段),多数时候都很难时刻保持做高度完整性、“有价值”的工作,舍弃所有碎片化的工作。
但作者给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有人或许会反驳称他们的知识工作不可能成为这样一种意义的源头,因为他们的工作内容太过平凡。但是,这种想法是有缺陷的,思考传统手艺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纠正这种缺陷。”
当下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对职业满足感来说,最重要的是你所选择的工作。”这种观点让人很难找到产生满足感的工作。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做铁匠或是轮匠并非光宗耀祖的事……从此类工作中探寻出的意义是源自手工艺的内在,即那些技艺和品鉴能力……换一种说法来讲,木车轮并不高贵,但是制作木车轮则可以高贵。这些也同样适用于知识工作。你不需要一种稀缺的工作,你需要的是用世间少有的方式完成工作。”
所以,在工作中追求深度,精心钻研工作技能,会有一种和“工匠技艺”相同的美感。这正是深度工作的一个意义所在。
以上就是第3章的内容。
-------
读完这一章,我想到一个问题:“深度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发自内心地感到,当前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全心投入的、“深度”参与的事业,那该怎么办呢?
不要把这里的“深度”变成一个蒙蔽自己的借口。
在工作的时候做到深度,不断提升技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考角度——但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依然是一件有意义且重要的事情。
上一篇:关于“个人成长之行”
个人成长之行
持续记录与真实分享个人成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