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初天师:以易解道


以易解道,或以道解易无论在道学史,还是在易学史上都不鲜见。
在道教的历史上,东汉时期的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从这部著作的名称上,我们便可以体会到作者合易于道的良苦用心。
所谓“参”“同”“契”,都具有融合贯通的意思,作者正是借用易理来说明仙道,以乾坤比喻鼎炉,以坎离比喻修炼所用的药物,以十二消息卦来喻丹法火候的运用。
末初,陈老祖运用大易理论对丹道修炼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并认为顺则生人、逆则成仙。
张宇初天师继承了古圣先贤的这种以易解道的思想传统,使易学和道教的思想高度融会贯通。
张宇初天师正是借用“象数”理论来阐明事物发展演进的规律。
他说:“日月星辰,水火土石,暑寒昼夜,飞走草木分隶于八卦,得生生之数,是以感而变者之善,暑寒昼夜。性情形体,色声气味也;
应而化者之善,雨风露雷,性情形体,目耳鼻口。皆先天之数也”


除了用象数学阐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演进之外,张宇初天师还运用阴阳五行的观念来阐发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夫五行阴阳,阴阳太极,五殊二实,二本則一。二实者,天以阳生万物,地以阴成万物。
动而阳,静而阴,阳变阴合而生五气,由五气而生万物,故曰五殊也。五殊木于阴阳,互为其根也。
两仪生于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四象,四象分而生八卦,八卦错而万物生焉。是曰一动一静,天地之至妙也欤。
是以五气布,四时行,万物生生而无穷,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
天阳地阴,二者相互作用、结合而生五气,五气也即是五行。
和阴阳本于一,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是事物发展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已。
再进一步具体到两仪、阴阳、四象、八卦,再到万物,这样事物发展衍生的序列才真正完成。
张宇初天师的宇宙万物的衍化序列是以易为基础和蓝本的,张宇初天师不但通晓易理,用易道来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更将易学运用于自己的道教修炼法门之中。
“若夫乾坤坎离、金精木液、火龙水虎、水中之金、火中之木、返还颠倒之妙,鼎炉药物之论。皆尝闻其既独百立基、十月胎圆、脱胎神话之机、火符下手之工,卒未之决疑也”。
张宇初天师将易理运用到修道的各个环节之中,使他的以易解道得以突出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