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文章好坏的四个要素:情感、语言、声韵、道义
古代科举取士,读书人靠一篇文章金榜题名,获取功名。文章内容有优有劣,格局有高有低,语言有好有坏,如何评判一篇文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从古至今,历代学者对此都有研究,总结了好文章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
唐代诗人白居易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学者。他不仅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写出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同时也是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提出了鲜明的文学主张。
在写给好友元缜的书信《与元九书》中,对什么是诗歌的本质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论断。
在这篇书信里,白居易还鲜明地提出了评判文章好坏的四个要素,那就是情感、语言、声韵、道义。
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意思是说,能够感动人心灵的,没有比情感更先的,没有比语言更早的,没有比声韵切近的,没有比道义深刻的。所谓诗歌,就是以情感为树根,以语言为禾苗,以声韵为花朵,以道义为果实的。
也就是说,真实真挚的情感,生动优美的语言,音韵和谐的声律,公正合宜的道义,是评判文章优劣的标准。
这些标准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成为衡量文章好坏的基本原则。真实感人的情感,是作文的生命。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夸大其辞的文章,不仅不会让人感动,相反还会让人不舒服。押韵的文字,整齐的句式,变化的节奏,都会让文章显得高雅纯美。
最为重要的当然是文章的“果实”——道义。所谓道义,就是公正合宜的道理。类似于现在所说的核心价值,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有有历史、时代责任感的写作者,都会把自己的文章与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等紧密联系起来,写出专业、高雅、高贵、高尚的文字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