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加量不加价?一泡茶13克,能泡10次,是赚了还是赔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很多人在刚开始喝岩茶时,会格外关注的耐泡度。

搜索岩茶耐泡度,能看到铺天盖地的相关链接。

“大红袍一般可以泡几次?每次要放多少克?”

“不懂就问,岩茶是不是都不耐泡啊,前几天网上买的肉桂,水仙,用盖碗第一冲洗掉,然后再泡3泡味道就很淡了,每次泡茶基本上水进去马上就倒出来了,没有闷,一泡看起来鼓鼓的茶,没泡几次,并且味道还挺淡的。”

“难道是五百一斤的岩茶太低端吗?还是现在的武夷岩茶质量太差,怎么之前在**品牌买的肉桂,才泡不到四次。”

在大多数世人眼里,类似武夷岩茶这类用“老叶子”做成的茶,理所当然要耐泡。一旦遇上一款才泡了3次4次就变淡的岩茶,未免让人忿忿不平!

况且,对于刚接触武夷岩茶的新手而言,岩茶滋味不好喝懂。

每每老茶客口中尝提到的喝茶评价,诸如“茶汤带骨鲠,岩韵明显”、“花香落水,兰底清晰”、“喝起来像绸缎般丝滑”等形容,一听一个懵。

从香气、滋味、口感、韵致等方面判断一款岩茶的品质好坏 ,比较考验一个人的喝茶水平。

当实在拿捏不准面前的这款茶是好是坏时,绝大多数的新手会走一条捷径——看耐泡度!

理论上,内在茶味物质越丰富的好茶相应地会越耐泡,这点放之六大茶类皆适用。

好茶,要耐泡。

但是在不少新茶友眼里,耐泡就等于好岩茶。

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很容易被商家钻空子——内质不足,克数来凑!

《2》

喝岩茶的人,都希望自己买到的茶能耐泡些。

毕竟,越耐泡,意味着性价比越高。

如果一款茶只能泡3冲就变淡,当两三人坐下来一起喝茶,很多时候聊得正嗨时,喝一口茶发觉味道淡了,又得换茶,太影响喝茶氛围。

相比下,能泡到一款泡到七冲八冲也不淡的茶,显然要更划算。

好茶要耐泡,是广大茶客对岩茶的合理要求。

为此,商家们自然要在茶叶的耐泡度上多下功夫,提升自家茶品的竞争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一款茶变得耐泡呢?

第一步,岩茶的山场环境要好。

好山场,好环境,才能让岩茶原料积累下更丰富的茶味物质。

但是,正岩山场的产区范围有限。

对于没有分到正岩山场的茶农而言,要想做正岩茶,意味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在茶季时收茶青。

并且,还不一定能收到满意的。

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第二步,死磕岩茶加工。

务必要求做青做透,走水走透,焙火焙透,让岩茶内质得以更好地保留。

山场环境出身起点略差时,力争在做茶工艺上做弥补,这点确实是可行之策。

就这些年的观察看,比起部分因自家拥有好山场,就在做茶方面傲娇,表态说“自家的茶用脚随便踢一踢,做出来都是香”的山场主而言,我更欣赏那些,愿意在做茶方面兢兢业业,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制茶人。

但是,就岩茶的繁琐加工过程看,提升制茶技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只想赚点快钱的人,可没时间耗这苦工。

第三步,增加每泡茶的投茶量,让一款岩茶变得更耐泡。

不得不说,这种做法非常有小心机。

一开始,当大家都在喝8克一泡的茶时,默默将自家的茶包到9克、10克一泡。

用10克去比8克,在耐泡度上能够拥有碾压式优势。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自家岩茶内质不足、不够耐泡的老毛病,同时还能赢得了一众好评,一举多得!

《3》

比起从山场环境与做茶工艺等方面,去增加一款茶的内质实力,让做出来的茶更耐泡。

直接增加每泡茶克重,简单又省成本,关键还能解决不耐泡的问题。

可以说,想出这个点子的人,简直就是逆向思维的天才!

跟当年提议将牙膏管子的开口再扩大半厘米,通过增加消耗量,从而拉动销售量的“金点子”,有得一拼!

何况通过直接增加克数,打出“加量不加价”的口号,还能给自己博一个慷慨的好名声。

先下手为强,先加量为强。这样做之后,还能引领岩茶装10克的风气。

反过来看,还在坚持包8克的人反而显得另类,跟不上“潮流”!

之前有朋友找我们喝茶,看我拿了一泡肉桂出来喝,还毫不客气地说了句,“我觉得你们的茶分量不足!”

一听这话,完全懵圈。

什么是份量不足?一泡岩茶包8克难道不是武夷山的传统?这样刚好能配上110毫升的标准盖碗,哪里是分量不足?

接下来他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那为什么外面的岩茶,大多数都包成10克了?”

我喝下一杯青狮岩肉桂后,淡定地给他回了一句话——内质不足,克数来凑。

别家愿意将茶包成10克一泡,那是别人的事。但是,我们有坚持包8克的底气!

好茶一次一泡8克足矣,加量太多并无益!

与其在克数上玩弄玄机,不如实打实的专研品质。

《4》

之前,有位老同学兴致勃勃地,拿出他淘到的一款大红袍过来“献宝”。

说是存得还不错,陈韵很明显,2017年的料, 能泡10次以上,很耐泡……

于是,就直接泡来喝。

将完整的一泡茶,倒进平时常用的大肚子盖碗时,发现堆起来的干茶像是小山那样。

好像,有点放多了。

再捞起泡袋,仔细一看,傻眼了,这是一泡13克茶的足火大红袍!

冲出来的茶汤,像酱油般的汤色。

将茶汤倒给过来蹭茶的朋友杯中,他笑眯眯地喝下一口,瞬间就神色大变,差点吐出来。

我谨慎地抿了一小口茶,便猜到了背后的原因——太浓、太苦、太重口味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重口味!

细抿了一小口,苦涩味都堪比黄连水那样,浓烈异常。

更不提,在喝茶前完全不设防地,大口吞下大半杯茶汤了,简直是让人苦到飙泪。

但这时候,自诩为老茶鬼的同学,在一旁略显得意。并且关心地问我们的喝茶感受:“味道怎么样,够不够刺激?你再泡几冲绝对会被它惊艳,这款茶我一个人喝时,连泡15冲都没问题……”

一听到还要继续泡这款苦茶,朋友赶紧找了个借口,遁了。

而我则在纠老同学的喝茶观,喝岩茶别这么重口味!喝太浓的茶对身体不好……

眼看同学,还在满意于这泡13克大红袍的惊人耐泡度。

我实在忍不住,给他泼了冷水:

一泡13克的岩茶,不耐泡才怪!

要看清一款茶是不是真的耐泡,换成8克的再试试,背后的玄机立马就能揭晓。

《5》

原本上,岩茶包到8克一泡才是合理的。

8克茶再搭配武夷山各大茶具店随处可见的110毫升标准白瓷盖碗,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浓淡适中,更适合大众喝茶口味。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泡9克10克的岩茶悄然兴起。

一款茶的底子不好,内质差,不够耐泡,所以只好想出了加大茶量来弥补。

眼看着这样的“捷径”取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风。

别人都包到了10克,再继续包8克一泡,放在一起PK担心会输,所以必须要加量!并且加到10克还不够,还要再加,加到11克,12克。

这场岩茶“克数竞赛”兴起后,反而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迷惑——岩茶一泡到底该包几克?

而我,则是在担心,按这样的趋势下去,将岩茶的单泡装包到15克、20克、甚至30克,只是迟早的事!

面对一大包鼓鼓的茶,茶量之多,多到一个盖碗装不下时,难不成都要号召大家,用锅来泡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