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让你去享福的!”大学新生要2000生活费,与父亲大吵一架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又是一年六月高考季,每年六七月总能看到众多有关高考的消息。
的确,在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将刻骨铭心,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则是转折点之后的生活细节:大学生活费。
相信每一个过来人,在看到这一关键字的时候,都心中不免感慨。对很多普通学生来说,那时候想要买一双球鞋需要吃一个月的泡面,想要带女朋友去一次迪士尼需要打一学期的零工。总之充满了各种求生的酸甜苦辣。
但近日在网上翻到了一个大一新生的故事时,着实让人感叹。这位准大一新生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因为生活费给多少和父亲大吵了一架。
据说当天他和父亲在聊该话题的时候,他的父亲说,他的哥哥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是800,考虑到物价的变化,他打算每月给他1500,同时希望他能学会合理规划开支,节俭一点。同时还可以做一点兼职,尽量不要给家里增加负担,当年他的哥哥就是如此。
但男孩在听了父亲的提议后,则表示他希望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是2000,如果恋爱的话,生活费得提高至3000。他给出的理由是,以当前的物价水平来看,1500除开吃饭,要满足电话费、买衣服的钱、以及其他日常开销来说太寒酸了。
且他希望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他不想因为兼职和其他同学拉开差距,所以他不打算兼职。如果谈恋爱的话,要和女朋友看电影、吃饭开销只多不少,可能一个月3000千都不够。
男孩欲继续往下说,男孩的父亲勃然大怒,吼道:“我让你去念书,你是让你去享福的吗?”
两人在该问题上争吵良久,始终无法统一意见。
男孩心中也很郁闷,于是就将其发布于网络,希望借助群众的智慧,能找到合理的解决之道。但网友几乎一边倒地站在父亲那一边,皆批评男孩不懂事,不知人间疾苦。
男孩的确不够懂事,老父亲的愠怒也不是毫无道理,但仔细想想男孩就真的错的无法原谅吗?男孩形成目前的这种思维方式,父亲难道没有责任吗?他对生活的态度、不正是家长一手灌输的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的思维方式某种程度上就是家长的思维方式。你一直用养金丝雀的方式养育孩子,又凭什么奢望打开笼子的那一刻,孩子能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呢?
中国的家长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他们总以为时间到了,孩子自己就会了,不需要通过特别的练习。当他们发现孩子的表现和自己的预期不一样的时候,便会痛斥孩子。
其实出现这种问题时,他们最应该痛斥的是自己,因为是为人父母的你,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没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这是对为人父母在教育上偷懒的惩罚!
教育不仅仅只有考试成绩,人生也不是只有卷面考试,人生的很多难题是书本给不了的,那些东西需要家长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将正确的观念浸透在孩子的脑海里,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那他成年以后的人生注定会比其他人艰难。
学习科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这个纷繁的世界有太多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因素了。如果家长没有在他真正接触社会之前,协助他打造坚固的价值系统,那么当他离开家庭、学校的保护体系时,他该如何求生?
任何负面的遭遇都有可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对这位父亲来说,或许这正好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与其动怒,不如好好想想,该如何把孩子的金钱消费观引导回正确的道路上,如何让他懂得主动承担责任。
其实从这对父子的对话中,以及中国家庭的特殊境况,我们可以推测在这个家庭中小儿子比较受宠,他习惯了享受最好的物质供给。
而老大因为总是被灌输你是哥哥要有担当,要懂得给弟弟做榜样等常出现在中国家庭中的概念,因而相对有责任感,会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人一生要面对很多难题,为大学生活费郁闷只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
真正有意义的大学生生活,不是体面的和女孩约会,不是能否舒服地吃喝玩乐,而是你能否在这四年里尽你所能的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知识,寻找人生的更多可能。
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但愿他们的人生可以更加淋漓尽致。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