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忆七十年前的元宵节【征文】

回忆七十年前的元宵节

冯复兴||河南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如玉,灯烧月下月如银……”一首古诗把我拉回到70年前在老家过元宵节时的记忆。我的家在豫东平原的农村,70年前极为贫困,别说没有电灯,就连煤油灯因为没钱买油,也很少点燃,所以每当夜幕降临,总是漆黑一片。人们只能早早休息,使整个村庄显出一片寂静,静的十分怕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孩子们也失去了活泼、好动、爱玩耍的天性。只有到了元宵佳节时,才迎来蜡烛的光明。这与平时的漆黑相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夜晚灯火辉煌,使人眼花缭乱。这不仅给大人们带来了欢喜,更给家家户户的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使平时被压抑下去的活泼天性,一下子迸发出来。那一派生龙活虎、活蹦乱跳、欢天喜地的闸门一开,一泻千里、一呼百应,使平时沉睡的村庄,一下子沸腾起来。

孩子们喜欢过年,更喜欢过元宵节。自从过了春节,我们就聚精会神地准备着迎接元宵节。早早的就准备制作花灯的材料,从构思到美化,每一步都认真考虑,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尽最大的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扎出最漂亮的花灯。只有这样才能贏得孩子们的欢喜,同时当孩子们把灯笼挑到大街上、展示在众人面前时,不仅孩子们互相比较,每位老人也要议论纷纷。经过互相比较,便评出一二三等来。虽然不发奖品,但得到夸奖的不管孩子与家长,都洋洋得意、心里十分甜蜜。正因如此,为孩子们准备制作灯笼,便成了不是比赛却胜似比赛的大型灯展。这在当时那个缺少文化活动的年代,便成了一次丰盛的文化大餐。所以每位家长在制作灯笼时都极为认真,从造型、大小、纸张颜色、图案等,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力争精益求精。有的在灯笼每一面的纸上画出不同的花草、鱼虫、鸟兽,当烛光一照,栩栩如生,煞是好看;有的则贴上各种不同的剪纸图形,剪得惟妙惟肖,赢得男女老少啧啧称奇;有的写出经典诗句,庆祝元宵佳节......以上这些,虽然简朴,但却最真实地反映出对元宵佳节的喜庆心情以及对古老文化的传承,彰显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因此每过一个元宵佳节,都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学习、巩固、继承与发扬。

经过数天的筹划与努力,不仅制成了各自满意的灯笼,同时也制作出简易的“灯盏”,以备“送灯”时应用。这种灯盏经济、安全、实用,是用红萝卜切成段,在一端用铜钱挖成园洞,再用坚硬的细草茎捲上棉纸,一端在上,另一端扎在洞底,临用时倒入棉油,便可点燃。一切准备就绪后,到元宵节夜幕降临时,便拉开了大型“灯展”的序幕。首先在祖宗牌位及神像前重新点燃春节时未燃烧完的蜡烛;然后在每道门前两边、各种物体、每样东西、包括鸡窝、粪堆、石磨等等凡是能放灯的地方,统统都要放上事先制作好的灯盏。最难忘的是,父母让我往水缸里放灯时,可把我难坏了,我不知如何能把它放在水上!急得我团团转,仍想不出办法,急得要哭时,哥哥才去给我帮忙。只见他拿起一只空碗,把灯放在碗里,然后再把碗和灯盏一起放在水缸里,我才长了见识,以后再也不用哥哥帮忙了。把这些灯全部点燃时,里里外外灯火辉煌,家家户户都成了不夜天,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在好看。这一年一度的佳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在家做完这些后,接着是家长带着孩子,到自家的祖坟献灯,当地叫做送灯。老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喜庆元宵佳节时,也要请祖先与家人一起过节,并请先人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只有孝顺的孩子,先人才喜欢。”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并让这家风牢牢地扎根在孩子心中。因为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往往受益终生,并一代一代相传。当祖坟上每个坟前的灯都点燃后,整个田野都明亮起来。这时村庄与田野连在一起,灯火一片,简直成了灯的海洋。忽隐忽现的灯光,恍若繁星,延绵不断,直通天穹。将大地点缀的流光溢彩、五彩缤纷。那壮观的场面,使整个大地都沸腾起来。此时,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构成立体的交响乐,高高地飘扬在家乡那片热土的上空。当从祖坟回来后,便开始最后的一个活动,也是把元宵节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的时候。那就是孩子们一个个挑出自己的灯笼,涌上街头,很快便形成一条长长的火龙。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灯笼,随着奔跑的我们,不断地变换着队形,真像耍火龙一般,引来全村男女老少前来观看。一边看、一边喊,他的最好看;他的最鲜艳;他的字最好;他的诗最美......如此说着、笑着、喊着、跳着、欢呼着,不知不觉已到了元宵节的深夜,每个人的灯笼逐渐先后熄灭,人们才恋恋不舍地散开。就这样,欢天喜地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元宵节,送走的是时间,但那欢乐喜庆的气氛,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间……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

  • 元宵佳节忆童年!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春风诵读] 关注我哟 春风诵读公众号:cfsd-520 投稿邮箱:3357974336@qq.com 元宵佳节忆童年 文/蓝天 元宵佳节今又是, 往事依依话童年! 儿时伙伴各东西 ...

  • 民间风情-过年那些事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过年那些事儿 作者 | 王瑜廷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 ...

  • 【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张连贵先生《元宵佳节3专辑》2021022701

    [中国当代杰出诗词名家百强榜]至尊荣誉 [比投网]和[神州文学<比投微榜>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推出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联合推送 元宵佳节文/张连贵 黑龙江一,元宵节由来渊源汉代庆 ...

  • 回忆七十年前的横店

    回忆七十年前的横店 樊章龙叙述   吴立梅整理 横店,现在是名满天下的中国磁都.旅游胜地.但七十年前的横店,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有在这里生活过的耄耋老人才能有所记忆.我今年88岁了,青少年时期曾在横店学 ...

  • 【转载】七十年前云南昆明军民生活场景

    昆明即景 昆明人物 昆明山水 [图文源自网络]

  • 重温经典:股票大作手杰西 · 利弗莫尔,七十年前的教诲

    那么大作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下面9个就是它的经典之处!在重点之后的措词基本上是引用于最初的利佛摩尔.接着,让我们洗耳恭听大师七十年前的教导! 要点1:华尔街不变,人性不变. 市场是有规则的,市场的 ...

  • 七十年前的开国盛典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为恭迎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日子,古都北平从1949年夏秋开始,就进入喜庆且忙碌的氛围之中. 北平和平解放后, ...

  • 萧连颕原创散文丨六十年前的麦收

    六十年前的麦收 文/萧连颖 1960年5月27日,济南回民中学九级的四个班近二百名学生,排起队伍,步行去济南市外的西吴家堡劳动.那时候学校组织的活动,不管几十里,都是靠步行,没有乘汽车这么一说.这次劳 ...

  • 回忆四十年前的高考

    2017.06.15 李依芹   刚刚结束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回想四十年前,我也经历了一场高考. 那是1977年,我刚刚高中毕业,户口已下放到农村,因为单位知青点的房子还没盖好,我们就在家等.那段时间, ...

  • 七十年前大师的教诲:重温大作手杰西 · 利弗莫尔经典中的经典!

    导读: 大作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以下九点就是其经典中的经典! 要点后的表述基本上是引用了李佛摩尔的原话.接下来,让我们洗耳聆听七十年前大师的教诲! 要点一:华尔街不会改变,人性不会改变 市场是有规 ...

  • 散文:致十年前的自己 | 钱姝敏 主播 | 雪冰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致十年前的自己 钱姝敏 十年前的自己,你好!我是2020年的你,看到你当年写下的愿望清单,我不禁潸然泪下.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我已然二 ...

  • 一出手就捐架飞机~七十年前的顶级流量明星真舍得啊

    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这是一个超级接地气的公号 文|李清浅 28岁那年,常香玉决定捐一架飞机. 那是1951年6月,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国民为志愿军捐钱捐物,同时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