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讲评】【一模讲评】2017学年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版)

浦东新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讲评版)高三语文考生注意:1. 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2. 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 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4. 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一  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         ·远浦帆归》)(2)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时空转换表现情感转折的诗句是:        ,        。1.(1)落花水香茅舍晚 寿阳曲(2)侵晓窥檐语(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空1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挂在戏台上的是(   )。(2分)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青浦大观园古戏台对联)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这副联用比喻表示对故人的怀念、追思,同时颂扬了故人的高风亮节。)2.(1)D(2分)(2)阿尔法狗在业内的影响力并不像在大众中那么大。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它的神秘感也就和现在的这些疑惑和担忧一起,烟消云散了。(3分)A.等到对新出现人工智能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时B.所以对人工智能每个新出现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时C.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新出现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D.虽然对新出现的每个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2)A(3分)二  阅读  7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诗与城市孙琴安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便会以城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难怪近些年来城市诗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出,诗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诗观点的产生,关注诗与城市的关系】②如果从文学渊源上来说,诗与城市的关系远不如小说密切。最初的诗多采自乡村田间,在古希腊则有“牧歌”,或称“田园诗”。而最初的小说则来自“街谈巷语”,天生就与城市有关,与城市并存共盛。无论是唐宋间的“说话人”,宋元间的“话本”,还是明代的“拟话本”,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如《三言》《二拍》等,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在城市中产生的。至于近现代报刊杂志在城市的发轫,以及报纸所辟出的“小说林”、“小说连载”之类,也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可以这样说:中国小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城市有关。而诗歌却无这般幸运。随着城市的愈加发达,对诗的挑战会越大,对小说则更有利。【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诗、小说与城市关系亲疏】③因为小说的艺术要件是人物和故事,而城市正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与人有关的各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小说家入城,如鱼得水,有着写不完的人物与故事。难怪巴尔扎克面对巴黎,在楼上望着屋檐与瓦片,就有许多小说要写,因为在巴黎街头和屋檐下有着无数的人物与故事供他选用,但他如果来到人烟稀少的喜马拉雅山,就可能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而这正是诗人思如泉涌、放喉高歌的时候,因为塑造人物与故事不是诗的必备要件,诗人需要的是激情、心境、灵感与想象,是情感与意念的直接表达。但他面对一座喧嚣热闹、杂乱纷扰的城市时,他或许会感到烦躁困惑,诗心难觅。因为山色水光自然之美的诗意是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的,而一座城市的诗意是要靠诗人的嗅觉去寻觅和发现的。这正是现代诗人面对城市的一种困境、挑战与尴尬。④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中国古代早就有了山水诗、田园诗,此后又有边塞诗、咏史诗、怀古诗等,却无城市诗的名目。【从艺术要件角度,分析现代诗人面对城市的困境原因】⑤然而,中国古代无城市诗的名目,并不等于就没有城市诗。如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所写的七言歌行 《长安古意》,就可说是我们最早而相当完备的城市诗,极写长安城里的街市繁华和形形色色的城市生活。骆宾王《帝京篇》紧随其后,可惜借学问发挥处过多,不如《长安古意》通篇铺陈渲染有致。词本艳科,多写花前月下,男女离愁,然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一篇,却偏写杭州“参差十万人家”的城市风光,可说是古代第一首“城市词”,而关汉卿所写的散曲《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尽管写法、情调与柳永不同,但也写尽了“百十里街衢整齐”的杭州城市美景,可说是古代第一首以城市为题材的“城市曲”。由此可见,                                              。【古代已有城市诗,且发展具有一定艺术成就。】⑥平心而论,若就世界范围来看,城市诗实崛起于西方的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大大推进了城市的工业化发展,城市诗也随之兴盛。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都是描写巴黎的,至于美国庞德的《地铁车站》、桑德堡的《雾》、《芝加哥》等,早已成为城市诗的名篇。【城市诗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⑦当然,诗与小说尽管都是文学,由于艺术表现的特质和属性不同,二者对城市的表现视角和能量也各不相同。小说可以展现一座城市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写出千奇百怪的市民形象,此其强项;诗在这方面的能量不及小说,但她可以直接表达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集中写出这座城市的情绪、心态和时代呼声。这又是小说所不及的。我们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应从小说中去寻找;而要了解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则不得不从诗中去寻找。由此可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诗人与小说家同样重要。【城市诗重在表现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⑧然而,小说家可以从俗,诗人不会。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学的纯粹性和高贵品质,在诗人身上也许会闪现得更多一些。这也正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所不可缺少的。尽管小说及其派生的电影、电视剧已走进城市人的文化生活,但它无法建构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虽然诗一再地被边缘化,但她仍是一座城市精神高度的重要标志。人要诗意地栖居,除了内心,在其生活的环境中也应有诗性的存在,如果周围全是市侩气,那是无法“诗意地栖居”的。诗可以使一座城市变得更美好,用诗人李琦的诗来说:“有诗人的城市就是一座好城”。 (有删节)【诗人具有的纯粹性与高贵品质,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让城市更美好。】3.第②段列举了多个例子,对其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用典型事例阐述诗歌与小说各自的文学渊源。B.两类事例侧重突出了小说与城市的深厚关联。C.具体阐明了小说产生发展与市民需要的关系。D.用事实论证诗歌与城市繁荣发展的互逆关系。3.(3分)D(诗歌与城市之间并不是互逆关系,文中也没有论述)4.本文标题是“诗与城市”, 为何文中又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小说与城市”?(4分)【内容与表现效果】文中用大量笔墨写小说与城市,实际上在全文形成了诗歌和小说在文学创作渊源和艺术表现特质的差异对比(2分),【分析原因】一方面揭示诗歌在城市中长期被边缘化的原因,(1分)【揭示主旨】另一方面更凸显诗歌对表现城市精神风貌和提升精神高度的独特价值。(1分)5.根据文意,给第⑤段空行处补写一个完整的句子。(2分)原文:中国古代诗、词、曲中都有专写城市,以城市为题的作品,只可惜无人冠以“城市诗”的名目罢了。评分说明:只要写出“中国古代有写城市的诗歌”大意的,即可得1分;回应段首句,惋惜没有“城市诗没有名目”得1分。简单复制抄写段首句不得分。6.下列对“城市诗”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3分)A.有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诗,城市诗自然是由城市诗人创作的。B.城市诗是在城市小说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二者是相互促进。C.城市诗是以城市为题材,可以直接表达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D.城市人的内心只要有诗性存在,城市诗就不会一再被边缘化。6.(3分)C(A城市不必然产生城市诗,文中也没有表明城市诗一定是由城市诗人创作。B关于城市诗和城市小说的关系理解不正确。D文中没有涉及前后两句的因果关系。)7.今年9月,一列“特别有文化”的地铁列车缓缓驶出2号线人民广场站,车厢拉手和壁贴上精心印制了徐志摩《再别康桥》、雪莱《爱的玫瑰》、杜甫的《春夜喜雨》等四十首中外诗歌。这些诗与现代城市没有直接关联,请结合本文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4分)7.(4分)答案示例:①生活环境是需要有诗性的存在的(或者:城市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品格)。②地铁是城市最具代表的公众场所,选用古今中外高品格诗,有意识地营造诗意氛围,③可以让步履匆匆的市民在不经意中感受诗意,浸染文化意趣,④培养和提升市民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格。评分说明:(1)思考诗与城市精神的意义,既考虑到诗对环境的价值,又考虑到诗意环境对于城市人的价值。在论述中还能有意识地抓住事件的特点展开。给满分。(2)思考诗与城市精神的意义,考虑到诗对环境的价值,以及诗意环境对于城市人的价值。但在论述中不能有意识地抓住事件的特点展开,或者展开不充分。给3分。(3)没有结合事件分析,只是直接点到诗对环境的价值,以及诗意环境对于城市人的价值。给2分。(4)直接摘录文中的句子,如“生活的环境中也应有诗性的存在”,“诗可以使一座城市变得更美好”,最多给2分。(5)抄录文中“可以直接表达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集中写出这座城市的情绪、心态和时代呼声”……,不得分。(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天空的道路傅 菲①到瓢里山,已是傍晚,雪花铺在草坪上,一片银白。瓢里山,一个漂浮在水上的名字,一座誉为候鸟天堂的内湖小岛,它就像悬挂在鄱阳湖白沙洲上的一个巨大鸟巢。岛上没有酒店,向导把我送到他的一个叫鲅鱼的朋友家夜宿。②我是个热爱城市生活的人,尤其我居住的小城,信江穿城而过,山冈葳蕤,但我还是像患了周期性躁郁症一样,不去乡间走走,很容易暴躁。——我不知道城市生活缺少了什么,或者说,心灵的内环境需要一种什么东西来填充。今年二月,我正处于这种焦灼的状态,一场意外的雪,给了我去鄱阳湖的理由——去看一场湖光雪景,群鸟歌舞。【第一层:交代瓢里山的位置和“我”到访的原因】③被范仲淹誉为“小南海”的瓢里山,屋舍稀落,掩映在“白”树丛中。树是槐树和香樟,高大、浓密,从视野里喷涌而出,像披戴雪花编织的帽子,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在银色湖面上游弋的船帆。白鹭、天鹅、鹳、鹤,不时惊起,俯冲低空,与灰茫茫的天空、白皑皑的草地融为一体。鲅鱼的房子是用鹅卵石砌的,房顶用密密匝匝的芦苇盖实,屋后的小院通往一片开阔的鱼塘。鲅鱼对我的意外造访,很是兴奋,说:“僻壤之地,喝点酒驱驱寒吧。”鲅鱼的房子不大,有四个房间。我们喝酒的厅堂摆了三只塑料桶,和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壁上悬着一个马灯和一个可以戴在头上的矿灯。塑料桶里分别放着田螺、泥鳅和小鱼。鲅鱼说,这些是给客人吃的。西房是卧室,有一个书橱,满满地排列着有关鸟类的书,还有一个药橱,放着药瓶和纱布。【交代鲅鱼家的环境与其人好客。】④鲅鱼四十五六岁,戴一副黑边眼镜,土墩一样厚实,皮肤黝黑,手指短而粗,他一边喝酒一边说起他自己的事。他原来在城里的一个文化单位上班,经常陪一些摄影家到瓢里山采风。有一年冬天,他听说一个年轻人为了抓那些猎鸟的人,在草地上守候了三夜,在抓人时被盗贼用猎枪打死,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硝孔。之后,鲅鱼选择了这里,在年轻人当年蒙难的地方,盖了这片陋舍,辞了职,离了家,与鸟为邻,与湖为伴。湖边的夜晚,犹如糨糊,浓稠,黏湿。呼啦啦的风扑打着门窗,窗外银白蒙蒙,那是寂静和落寞的颜色。东边的房子里传来嘎嘎嘎的鸟叫声,鲅鱼说,那是鹳饿了。鲅鱼提着鱼桶,往东房走去。我也跟着去。东房铺了一张床,床上有四只鸟,鸟的身上穿着旧衣服缝制的小袄,样子有点滑稽。鲅鱼说,这几只鸟都是受过伤的,怕冷。他又说:“不同的鸟叫声不同,体形和颜色也不同。天鹅形状似鹅,呃呃呃地叫,像歌女练声,体形较大,全身白色,上嘴分黄色和黑色两部分,脚和尾都短,脚黑色,有蹼。白鹭羽腿很长,啊啊啊,叫声里透露出一种孤独。鹳嘴长而直,羽毛灰色或白色或黑色。鹤头小颈长,叫声尖细,嗨嗨嗨,羽毛灰色或白色。”【鲅鱼的故事,与鸟为邻,与湖为伴。】⑤这四只鸟,像失散离家的孩子,一看见鲅鱼,就像见了双亲,格外亲热——伸长脖子,张开细长的嘴,一阵欢叫。我辨得出,这是三只鹳和一只白鹤,它们就是鲅鱼的“客人”吧。鲅鱼把小鱼一条条地送到“客人”的嘴里,脸上游弋着捉摸不定的微笑。他一边喂食一边抚摸这些“客人”的脖颈。鲅鱼说,这四只鸟已经养了一个多月,伤口愈合了,但体质还没恢复,等过了雪季,阳春通暖,它们就可以回归自然,回到它们的另一个故乡。他的声调是散淡的,夹裹着幸福的忧伤。【鲅鱼的淡然与发自内心的关爱自然】⑥这个夜晚注定是漫长的——不是因为雪夜的惆怅和荒野的孤寂。我甚至想象不出,候鸟迁徙到西太平洋的时候,他是怎样生活的。他会不会一边割草养鱼,一边默念着时光,等待候鸟的来临?瓢里山的等待一年比一年荒老,这样的荒老是一种坚韧,也是一种信仰。我反复咀嚼鲅鱼说的一件事:2000年冬,鲅鱼救护了一只丹顶鹤,养了两个多月,日夜看护,到迁徙时放飞了,第二年十月,这只丹顶鹤早早地来了,整天在院子里走来走去,鲅鱼一看到它,紧紧地把它抱在怀里。以后每年,它都在鲅鱼家度过一个肥美的冬季。去年,丹顶鹤再也没来,鲅鱼失魂落魄,还为此喝闷酒,醉过不止一回。【鲅鱼与丹顶鹤的故事,体现护鸟人的坚韧、执着。】【第二层:鲅鱼护鸟人的故事】⑦第二天早晨,太阳彤红地升起,浑圆、壮阔,映衬着无边的雪光,鸟群遮蔽了天空,鄱阳湖的涛声远远传来,依然令人惊骇。鸟声此起彼伏,像音乐的海洋。我想起泰戈尔老人的话:上岸之前,我们是陌生人;来到你的岸上,我是你的宾客;离开你的岸,我们是朋友。⑧那一只只鸟,就像一团团白色的火焰,在燃烧。天空布满了鸟的道路,大地上也一样。(有删改)【第三层:借环境描写表现对护鸟人的尊敬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呼吁。】8.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巨大鸟巢”这个喻体的妙用。(3分)【内容】“巨大鸟巢”既形象地写出了小岛的外观特征,(1分)【结构】又呼应前句中“候鸟天堂”,突显其栖息功能,(1分)【情感】更暗含下文作者对鲅鱼精心呵护鸟儿壮举的褒扬之意。(1分)9.第③段较为详尽地写了鲅鱼的房子及陈设,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3分)【环境描写的效果与作用】【内容】直陈房子及陈设的简陋,(1分)【效果】展现鲅鱼生活之艰苦,(1分)【情感】暗示了鲅鱼悉心看护鸟类公益事业的忘我精神。(1分)10.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赏析。(5分)【内容】前一句,运用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群鸟在朝霞映衬下飞舞的壮美景象,预示着蓬勃的生命力;(1分)后一句既展现了鸟回归自然的自由之美,(1分)【情感】又赞美了鲅鱼们的大爱给鸟儿、给人类自己拓宽生命之路,也隐含深沉的呼吁之意。(2分)【结构形式】此段以诗意的文字收束全文,令人回味,点明题意,结构也更为严谨。(1分)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4分)评分说明: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情怀,1分;根据文中内容理解鲅鱼的作为和价值,2分;针对当下社会公众的“急功近利、浮躁空虚”发现教育作用,1分,如果没有明确针对性,抽象空洞讲教育作用,不给分。【内容概括】本文满怀深情地褒扬了一位环保人士的坚守寂寞,呵护候鸟的大爱情怀。(1分)【人物分析】鲅鱼的离群索居,甘受艰苦与孤寂所换来的内心宁静、淡泊和大爱回归,(2分)【主旨情感】对于当下社会中急功近利、浮躁空虚的公众都具有很好的启示教育作用。(1分)【警示人们不要为了私欲而破坏自然的和谐美好。】(三)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8分)于中好(清)纳兰性德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①,忽听楸枰②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③,努力春来自种花。【注】①风流子:词牌名。②楸枰:棋盘,古代棋盘多以楸木制做,故名。③髀里今生肉:髀里生肉,意思是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语出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12.“于中好”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别名又叫(     )。(1分)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鹧鸪天    D.雨霖铃12.C(1分)【通过课内背诵相关词牌作品《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排除法选择】13.以下评价最适用这首词的一项是(     )。(2分)A. 雄奇瑰丽     B. 含蓄婉约    C. 平淡自然   D.高亢豪放13.B。选B得2分;选C得1分(平淡合理,但并不自然)。14.整首词描绘了隐居的生活与情趣,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14.【艺术手法】上片借景抒情(1分),【内容分析】通过描绘静寂的园林、疏篱曲径和吟诗对弈的生活情景(1分)【强调如何描绘】,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在之乐。【表达方式】下片以议论为主(1),【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前三句表达了伴以竹石、烟霞、樽酒安度年华的愿望;最后二句反用刘备典故(1分),认为叹老嗟卑实属自寻烦恼,【主旨精神】进一步表达了对乐享闲适生活的追求(1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父访,吴南海太守。任旭,字次龙,是临海章安县人。父亲任访,是吴南海太守。②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及长,立操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秀居官贪秽,每不奉法,旭正色苦谏。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任旭自幼丧父孤苦无依,儿童时期就勤奋好学,等到年长,树立洁美淡泊的操行,不沾染流俗,乡里人推崇爱戴他。郡将蒋秀赞许他的名声,向皇上请求让他担任功曹。蒋秀做官有贪污行径,常常不遵守法令,任旭总是严肃地向他苦苦劝谏。在蒋秀不接纳他的意见后,任旭就辞官离开,关起门来只做讲课教学,陶养心志罢了。过了很久,蒋秀犯事被收押,任旭急急忙忙筹划送他,蒋秀慨然叹道: “任旭(任功曹)是真诚可靠的人啊!我没有听从他正直的劝导,而落到这个地步,还能说什么呢! ”③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固辞归家。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不久任旭被考察举荐为孝廉,被授予郎中之职,州郡接着举荐它为郡中正,但他坚决地请辞回家。永康初年,晋惠帝广泛征求有品德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太守仇馥举荐任旭品行高洁,学识渊博,诏书下达到州郡按礼节让他出任。任旭认为朝廷有很多变故,他心里崇尚隐逸,就以生病为借口不出任。不久天下大乱,陈敏作乱,江东有名的豪杰都被束缚(强迫任职),只有任旭和贺循守节不出,陈敏最终也不能使他们屈服。④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荀崧议以为不可。晋元帝起初镇守江东时,听说任旭的名声,想召他担任参军,亲笔写信给任旭,想要让他一定到任,任旭以生病为借口坚决推辞。后来元帝晋升为镇东大将军,又征召他,等到担任左丞相时,又征召他担任祭酒,任旭都没有接受官职。中兴建,官署征召,正逢任旭为母亲服丧。在这个时候司空王导启设立学校,挑选天下精通经书的读书人,任旭与会稽的虞喜都因为玄学被召请。事情还没办成,恰逢王敦之难,不久皇帝驾崩,事情就停止了。明帝即位,又征召授予任旭给事中的职位,任旭声称病重,多年不到任,尚书因为滞留过久而想除了他的名,仆射荀崧认为不可以。⑤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太宁末年,明帝又下诏书礼仪周备地征召任旭,诏令刚下达皇帝就去世了。⑥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咸和二年任旭去世,太守冯怀上奏章说应该追赠他九卿的职位,正赶上苏峻作乱,这件事最终没办成。⑦子琚,位至大宗正,终于家。任旭的儿子任琚,官位到大宗正,在家中去世。(节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四》)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久之,秀坐事被收     (2)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15.(1)因犯……罪(1分) (2)征召(1分)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旭狼狈营送(   )A.尴尬        B. 窘迫       C. 急忙       D. 疲惫16.(1)C(1分)(根据下文蒋秀对任旭的赞赏与愧疚,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2)寻而帝崩,事遂寝(   )A.耽误        B. 平息       C. 忽略       D. 停止(2)D(1分)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乡曲推而爱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B.州郡仍举为郡中正           为击破沛公军C.手书与旭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17.D(2分)(A项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B项前者为“担任”,后者为“代词,替”;C项前者为“给”,后者为“援助”;D项均为介词,“因为”)18.第⑥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B.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C.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D.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18.B(2分)19.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19.任旭(任功曹)是真诚可靠的人啊!我没有听从他正直的劝导,而落到这个地步,还能说什么呢?(“真人”、“谠”、“以”“至于”、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各1分)20. 《晋书·列传》把任旭列入“隐逸传”,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理由。(4分)20.(1)个人品性和志趣方面(1分):“立操清修,不染流俗”“志尚隐遁”(1分);(2)多次推辞任命的表现(1分):“固辞归家”“辞疾不行”“守死不回”“旭固辞以疾”“并不就”“旭称疾笃”等(1分)。评分量表:4分能从两个角度分析,且举例充分(至少两例)3分能从两个角度分析,某个角度举例不充分(只举一例)2分没有分析,只举例,但举例能涵盖两个角度且充分能从一个角度分析,举例充分(至少两例)1分没有分析,只是罗列内容,且角度单一,或举例有错误能从一个角度分析,但没有结合具体内容或举例错误0分罗列与“隐逸”无关的事例(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梅谱》序(明)王思任①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  ?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天下有能必定传扬的心(精神),没有一定能长久留存的人,为什么呢?心可以流传万代,但人肯定活不过百年。试着看看百年来的人心,无论层次高低,都想追求不朽。但到了百年之后,那些人和他们的精神,都一起化为血与土。能留一点微光薪火相传的,没有几个。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山阴的刘雪湖,年轻时看到王冕画的梅,心生喜欢而学习它,以至于废寝忘食。学成之时,他就背起书箱,买好鞋子,出外游学,走遍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起初他是依照王冕的画来画梅花,后来是直接根据梅花而画,到现在则是完全顺从心境。用笔灵活神韵飞扬,停笔三天,但梅花的充盈的气韵依然没有消失。曾经有个姓严的人泛舟水上,打开他的梅花图,恰好有一只花蝴蝶翩翩飞来,对画上的花依依不舍追随几里。他还曾为倪中丞家画壁,过了半年,蜜蜂把壁画上的花都吃光了。出神入化神韵天成,确实能打动万物,竟然到了这样的境界。③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其心之独至,千载而下有必传者也。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刘雪湖曾经对人说:”画梅以韵味格调取胜。”韵味在歌声停歇后犹存,格调在布控棋局前已存。擅长唱歌下棋的人懂这一点却未必说得明白,即使能表达也未必是真的了解。刘雪湖竟然通过梅懂得了这一点,又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是他的思考的独到之处,千年以后一定能流传下来。他画的《梅谱》共刊刻四次,都被喜欢的人拿走了。他性情孤高,再加上家境贫穷不能再刊刻,无法满足猎奇之人。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雪湖得梅之苦。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则是《梅谱》乃导师也。(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我偶尔回到家乡,拜访他的雪湖山庄,他会拿出旧稿来给我看,我在姑孰官邸为他刊刻,人们认为刘雪湖得到了梅的真趣,但我唯独认为刘雪湖体悟到了梅的孤苦。人们只想流传刘雪湖的画,但我只想传刘雪湖的精神。如果从此有人像他一样有了对歌弈的领悟,并能以至诚之心来传承的,那么这本《梅谱》就是导师。【注】①王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焉     B.与     C.也     D.矣21.C(1分)2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首选修辞,兼及其他表现手法】。(3分)【修辞手法】运用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蝴蝶对纸上梅花“依依”和蜜蜂吃尽壁上梅花(1分),【表达效果】凸显刘雪湖画的梅花形神毕肖(1分),表现作者对其画梅之高超境界的赞赏(1分)。23.对第④段加点短语“歌弈之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      B.善歌善弈者可解而不可知。C.雪湖以梅知之,以画解之。      D.韵在声后,格在局先。23.D(3分)(对“歌弈之悟”的正确理解应是刘雪湖从歌弈中悟得的具体内容,在第③段开头刘雪湖之言即表现其从中悟出的内容,作者紧接着对其作出了解释,故选D。AB项均未从刘雪湖出发,C项为刘雪湖悟得此理的具体表现)24.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志趣。B. 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获得了画梅乐趣。C. 作者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孤寒本色。D. 作者认为刘雪湖从画梅中体悟到甘苦。24.C(2分)(原文“得梅之趣”“得梅之苦”,应为不同的人对刘雪湖所画之梅的认识,根据上下文,众人所识的应为刘雪湖所画之梅的真趣;结合作者所赞赏的刘雪湖之“心”,梅之“苦”为孤寒本色)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4分)答案示例:本序首先点出“天下必传之心”“无几”的观点(1分),然后介绍刘雪湖学画过程及其作品的特色(1分),再进一步指出刘雪湖的艺术观点及成就(1分),最后交代自己重刻《梅谱》以传“雪湖之心”表达敬意。(1分)三  写作 70分26.造成麻烦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6.(70分)评分标准一类卷 (63-70分) 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类卷 (52-62分) 基准分57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 (39-51分) 基准分45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 (21-38分) 基准分2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 (20分以下)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