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组合拳击破“增负”怪圈

陈文

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对校内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外培训时长等作出严格规定。2020年5月又出台《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超标超前培训内容明确给出负面清单。可是,“增负”乱象并没有就此消失。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让学生在短期学习中获得拔苗助长式的“成功”,满足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部分家长不顾孩子的特点盲目跟风,引发不少问题。

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纲超时授课,而且有市场、有需求,说明其迎合了部分家长对分数的崇拜,但也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焦虑,破坏了教育生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过多、过重的校外培训已经成为学习负担减不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击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一教育怪圈,必须多方用心用力打好组合拳。

一是从需求方着力,引导家长理性选择,不盲从、不焦虑。打破“唯分数论”,优化评价体系,淡化分数焦虑。在确保科学、公正的前提下,对学生成长进行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品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全面记录,让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从供给方用力,学校要提高课堂效率与学校教育质量。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考试频次等方面着手,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以此减轻学生的课堂与作业负担。针对有需求的学生,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学校在课后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三是从监管方用力,加强管理、依法治理、标本兼治、系统推进。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先证后照”制度,完善校外培训监管制度和线上机构备案审查制度。鼓励培训机构发挥技术手段、特长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其提供学校教育之外的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另外,还要堵住某些学校用变相考试、竞赛等办法招生选拔的口子,从根本上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关联。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实施、结果运用、组织保障等方面对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评价指南要求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加强校内管理与校外规范综合管控,切实减轻学生的校内外负担。相信随着评价指南精神和内容的全面贯彻落实,能引导全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

(中国教育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