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提高智识?
文丨月月 · 主播丨涂山
公车上刷一刷微博,上厕所时读一读公众号,躺在床上看一看直播……这俨然成为现代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毫无疑问,我们身处于一个碎片化时代,我们的时间被各种电子屏分割成无数的碎片。表面上,我们似乎无时无刻在汲取信息,但实际上,所得到的东西大多是零碎的、杂乱的、分散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知识和信息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没有与原来的知识体系产生深层联系,自然也无法提高智识。
可以说,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我们很容易就会迷失在知识的迷宫中。了解很多知识,却依然无法解决问题;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因此,这个时代越是碎片化,知识和信息越是唾手可得,智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提升智识,才能让知识一以贯之,让生命能级实现螺旋上升。
智识不等于知识
生活中,很多人都把知识等同于智识,等同于智慧。但其实,这二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知识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强调的是量的积累;智识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高于知识,并统领知识。
在学习了很多知识之后,我们还需要有一个转换器,把碎片化的知识转化成系统的认知。否则,如果我们就容易片面看问题,比如只看到现在,没有注意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只注意到事物的时间问题,而忽略了空间问题等等。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无论你记住的知识有多少,都不可能多过互联网。所以拥有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多少知识能内化成你的能力,能提炼成你的智识。
碎片化时代
我们该如何提高智识
既然提高智识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又如何在碎片化时代里提高智识呢?
1
学会取舍
虽然很多人都在诟病碎片化时代,但不得不说,这个时代能给我们带来大量的信息。而且碎片化阅读快速、及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这些都是传统的深阅读所不具备的。
但与此同时,碎片化阅读容易产生惰性阅读。就如同王路平教授说的那样:“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学术研究,构建精神高地。”因为信息过于繁杂,你很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娱乐、休闲等刺激性较强的信息上,结果浪费了时间,也造成了思维的懈怠。
因此,面对碎片化信息,我们应当学会取舍,关注我们所关注的,把我们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的思维上,从碎片化的阅读当中找到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的创新点,这样才能扬长避短,让碎片化时代为我们所用。
2
学会有效学习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我每天坚持听书,一年读50本书,可是我的生活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原因可能在于,你只知道学习,却没有学会有效学习。
那么,什么是有效学习呢?不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你为什么而学习?
很多人的学习具有盲目性。有人只是为了应付单位培训而学习,有人是为了打卡而学习,有人学习就像在冲业绩,今年读50本,明年读100本,但读完之后没有任何思考,很快又把内容忘记。
因此,学习应当要有自我导向性。在学习之前,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问题在哪儿;在学习之后,要及时反馈,目标完成了没有,问题解决了没有,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
你的新知识是否能与旧知识连接?
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知识比喻成一个个点,把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比喻成一个大网,那么我们在获取知识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要把新知识这个点与旧知识连成线,一起加入到知识体系这个大网中。
如果新知识游离在了知识网络外,那么我们会很快就将它遗忘。这一点在碎片化时代尤其明显。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获取大量的信息,但绝大多数信息你很快就会忘记。就比如,你刷了一天的手机,看了一天的微博,可等到晚上静下心来想一想,却想不起来今天究竟看了哪些内容。
因此,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连接非常重要。而这一步,恰恰是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忽略的。
你的知识是否能用于解决问题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只有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你的学习才更有价值,而你对知识的理解也才会更加透彻。
总之,所谓“有效学习”,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把知识“化为己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
重视人文教育
在碎片化时代,由于信息唾手可得,因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就比如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了多少谣言,造成了多少“抢米潮”、“抢口罩潮”、“抢双黄连潮”。
而人文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你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它的目标在于人的心智解放和成长。而这一点,恰恰也是提高智识最重要的。
举个例子,任教于美国圣玛丽安学院、有20年人文教育从教经验的徐贲教授就在他的文章中写到人文教育的三大核心特点:
人文教育强调以思考、理智、判断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智识,不是某种领域知识;
人文教育不以积累和提高专门知识为目的,而是以亲近智慧为目标;
人文教育的“知识”产生于“对话”,而不是“传授”。
在运用知识时重在说服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真理。比如在经典阅读这门课的教学中,任课的教授来自于各个系科,完全不受专业背景的限制,充分体现人文教育无知识便捷的理念。
很多人说,今天的时代在教育方面更加重科学,轻人文。我想,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家对人文教育产生了误解。
真正的人文教育,不是要学生记住多少重要的大事件,也不是要求学生能完整背诵多少篇古文,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检验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最终形成智慧。
就像徐贲教授说的:专业教育可以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而人文教育则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和“为什么”。唯有如此,学习才能从“求知识”提升到更有意义和更高一层的“求智识”。
4
建立系统思维
大部分人都已习惯聚焦于个体事物,同时把世界看成静态的图像。比如在军事竞赛中,各方都认为对方是问题的起因。它们把每一次最新行动都看成孤立事件,而不是一个过程中的环节。只要它们继续对这些行动之间的相互联系视而不见,就很难摆脱困境。
所以,要想提高智识,就必须改变这种线性思维,要认识到,世界上大多数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元素造成的。
接着,我们还要建立系统思维,从全局、动态的方面去看待问题。不仅要看到系统中的各大关键要素,而且要关注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客观看待事物之后,再运用所拥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最后及时反思,积累经验,将知识提升到智识的层面。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信息不是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无法打开应该是什么的大门。”
对于今天这个时代,信息就如同大海一般,而你的智识就像一艘船。找不到合适的船,即使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也很容易会被淹死。
因此,我们必须用提升智识来代替单纯的知识积累,要学会取舍信息、甄别信息,并且学会用系统思维串联信息,并将信息内化为己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碎片化时代中做一个完整的人,快速地提升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