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事情的真相往往“出乎你的意料”?
一位衣冠楚楚、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从全球顶级奢华的七星级酒店——迪拜帆船酒店走出来,我们便会不假思索的认为他是一个有钱人,当他向你诉说他的贫穷问你借钱时,你心里可能会想:“没搞错吧?装什么装!”
迪拜帆船酒店
然而,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他那身衣服是租来的,去七星级酒店也只是出于好奇,想拍照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而已!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误判”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我们“识别真假”的能力往往只有在“真相”被暴露出来后,才有可能到场。
这难道是一种所有人都不能幸免的“思维陷阱”吗?
是的,只是每个人落入“陷阱”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这种“思维陷阱”就是——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的特点
我们的思维在对五官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时,往往会将信息进行“放大”处理,而这种放大是通过“抽象”和“简化”来实现的。
1
当我们采集的信息有限时
打个比方,我们需要一大锅粥才能填饱肚子,但由于手里的米有限,所以只能通过不断地往里“加水”才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
大锅粥
同理,当我们采集的信息有限时,思维会对有限的信息不断地“加水”,也就是根据冰山一角来判断整体的情况,直到对事物到达了所谓“完全”或“满意”的理解。尽管是错觉,但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吃饱了继续干活”!
比如说,一位陌生人在我们急需帮助时雪中送炭,我们便很可能会认为“他本质上一定是个大好人!”。然而任何一个“善良”的人也不是在任何时空下,任何因缘下都能保持“善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他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善”的一面,这就是人性。
万物皆为阴阳,人性亦是如此。
2
当我们面对复杂而密集的信息时
便只能通过“抽象”和“简化”的方式,用人造的“概念”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实,这也是思维的无奈之举。对事物进行整体认知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的欲望,然而这种欲望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所以,思维只能通过“概念”来满足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需要。尽管无奈,但我们的经验思维又会很好的通过“误认”的机制来实现概念上的“逻辑自洽”,也就是说,我们经常会默认“抽象概念”=“所有内容”,从而实现了对所有内容的真理性的认知。
启迪多元思维
经验思维所导致的“误判”部分是由于思维本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我们的主观偏见所导致的,是“心甘情愿”的结果,是符合我们愿望的判断。
如,一个正被老公深爱着的女人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她明明每天都在感受着浓浓的爱意,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她有可能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目的是想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让自己尽量免于被抛弃的被动处境;
还有可能是因为她并不爱自己的丈夫,经常心猿意马,有出轨的冲动,所以,她会把这种心理投射在丈夫及其他男人身上。最终,导致自己缺乏安全感!
“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判断皆由她自己的偏见所致,与事实真相无关,而她也只能自食其果。
正心正举
经验思维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构筑着我们的生活。
一方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幸福”。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活在了一个“虚构”的世界当中。
为什么说我们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当中?
第一:经验思维让我们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暂时的、不准确的。而世界是无常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精微的改变。我们这一刻的判断尚且不够准确,若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对“真相”的紧密追踪,又怎能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呢?
第二:生活是一个全然的整体,而非由一个个“概念”、“观念”所堆砌出来的集合。也就是说“概念”、“观念”来源于生活,但加起来并不等同于生活本身。它们只是为了方便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如果我们将“指月亮的手指”误认为是“月亮”本身,那将会让我们离生活越来越远,进而离“真理”越来越远……
拨迷见智
六祖慧能:“手指指月,指非月。”
开启自在之门
如何尽可能客观的判断事物?
首先,要将主观判断与认知客体(事物)相区别。在此基础上,拒绝对“事物”的具体判断进行逻辑推理,正如常所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然后,对于“具体判断”也要保持清醒的觉知,因为真相、真理只能无限趋近,而我们的任何判断都是经过自身的“观念”加工后的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真相本身。
如此,才可能尽量避免经验思维所导致的“冤假错案”!
·end·